季希 郝以寬


摘 要:近年來,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總量規模不斷擴大,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對全國整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起到“領頭雁”的作用。黑龍江省明確提出,要優先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加大對裝備制造業財政投入力度,圍繞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對裝備需求,重點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做強傳統裝備制造產業,通過體制機制和產品創新,帶動裝備工業整體升級。基于此,從財稅政策激勵視角,分析現行財稅政策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裝備制造業;財政政策;稅收政策
中圖分類號:F8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08-0173-02 一、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自主創新財稅政策存在的問題
(一)研發經費補貼不足
2012年黑、吉、遼三省研發經費分別是90.61億、60.43億和289.45億元。雖然中央規定科技三項經費要按法定10%增長,但因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很多地方并未實施[1]。從黑龍江省情況看,財政科技補貼上升趨勢較為明顯,2003年的32.7億元增長到2012年的146億元,約上漲4.6倍(見表1)。
從總量上看,研發經費補貼占地方GDP的比重增長較為緩慢,從2003年的0.81上升到2012年的1.07,雖然總量增長了,但強度仍存在不足。從東北三省情況看,黑龍江省研發經費補貼排第二位,略高于吉林省,只是遼寧省的1/4,占全國補貼總數的1%;從結構上看,2013年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R&D經費內部支出占比最大的是通用設備制造業,達到43%,其次是專用設備(19%)、交通運輸行業和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17%)、金屬制品業(15%),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儀器儀表制造業占比不到3%,而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等更新換代較快,更需要大量的研究開發投入來進行自主創新。可見,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研發支出的結構不盡合理,不利于裝備制造業的自主創新。
(二)科技成果轉化財稅激勵政策不足
技術創新過程通常分為三個階段,研究與開發階段,中間放大試驗階段、產品化階段。從科學研究與開發機構基本情況看,2013年黑龍江省總體從高到低依次是試驗發展、應用研究和基礎研究,且三者都呈現上升趨勢;2009—2013年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試驗發展分別增長119%、45.6%和51.8%。從近幾年發展狀況看,2012—2013年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增長率較低,有的略有下降,僅試驗發展階段增長較高,可以看出該省對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方面投入有所不足,激勵力度不大(見表2)。
目前,黑龍江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稅收激勵政策主要集中在研發投入和最終科研產品形成階段,但對中間產品應用發展階段很少給予優惠政策,而這不利于我省裝備制造業的科技成果轉化。自主創新產品是自主創新的終極目標,是風險收益最終體現的載體,而中間產品的試驗發展階段,企業面臨的風險較大。因此,更需在中間試驗階段給予裝備制造業更多的稅收優惠政策支持,幫助其進行成果轉化[2]。
二、促進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自主創新的財稅政策建議
(一)加大對裝備制造業研發經費的財稅投入力度
在財政方面,應加大對裝備制造業的研發經費投入,提高政府財政科技經費中用于裝備制造業自主創新經費中的比重。同時,為了實現技術設備的優化升級,可實行財政補貼政策,支持裝備制造業引進國際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對于一些重大裝備技術工程和有關國計民生的重大項目,國家應重點給予財政資金支持;對于一些中小企業難以獨立承擔的科技研發項目,可通過財政補貼政策鼓勵大學科研機構與企業共同進行科研活動,實現關鍵性技術的重大突破。
在稅收方面,應繼續推廣增值稅擴圍改革,不斷擴充“營改增”的行業范圍,引導裝備制造業企業加快裝備更新和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同時,為了避免技術創新帶來的風險,可以設立科技創新風險裝備基金,允許裝備制造企業在企業所得稅前依據一定比例計提科技創新準備金,對于企業為開發關鍵技術、產品以及工藝所發生的技術、產品和工藝方面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加計扣除。對于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攤銷,以此激發企業的自主創新熱情和研發能力[3]。
(二)支持裝備制造業人才培養和引進的財稅政策
在財政方面,應加大對科技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斷提高教育支出占該省財政總支出的比重,為裝備制造業提供優秀的人才,實現自主創新。同時,應給予財政資金獎勵那些對于裝備制造業重大技術裝備研制、技術創新以及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通過財政補貼手段吸引國內和國際優秀創新研發人員和經濟管理人才。
在稅收方面,對各級政府以及國際組織頒發的上述獎勵所得免征個人所得稅。改革個人所得稅,提高工資、薪金所得必要費用扣除標準,如對其他費用如培訓費、職工教育經費也可考慮提高費用扣除比例,具體做法可以考慮將職工教育經費提高到工資薪金總額的3%—5%以內允許扣除。同時,在對于高技術人才引進方面,對其支付的工資,在工資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支付工資的加計扣除方法,以此來滿足裝備制造業高技術人才的需要。
(三)支持裝備制造業科技成果轉化的財稅政策
在財政方面,加強財政對科研的專項基金投入,努力實現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可以通過政府建立財政專項基金、科技創新風險基金和市場開發基金,使科研基金涵蓋產業的初始研發階段、中間試驗階段和結果的轉化階段,激勵企業不斷加大研究開發的投入;還可通過產學研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大學與科研機構對高新技術企業的技術研發參與度,通過利用高校的人力資本、知識和技術的優勢把高等學校的科研成果直接應用到企業的生產過程中,從而降低企業的研究成本,以此來完成裝備制造業科技成果的轉化。
在稅收方面,稅收激勵影響科技創新主要是通過降低創新成本來完成的,因此應實行有利于企業降低創新成本的稅收政策[4]。可以考慮給予裝備制造業的風險投資合理的稅收優惠,如規定接受風險投資資金的企業生產過程中可選用加速計提折舊方法,進而降低研發投資風險,以此來促進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自主創新科技成果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