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存貫
摘 要 蔗糖產業是湛江農墾帶動經濟增長和發展的支柱性特色產業,在推動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方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文章從產業鏈角度分析了湛江農墾蔗糖產業從生產到流通各環節的發展狀況。研究顯示,湛江農墾蔗糖產業存在優良品種選育與推廣難、甘蔗種植規模化與機械化程度低、甘蔗加工產品單一附加值低、在國內外市場競爭力及影響力較弱等問題,需要加大科技投入、推進甘蔗規模化種植及全程機械化、開發深加工產品及拓寬銷售渠道,以促進蔗糖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湛江農墾 ;蔗糖產業 ;蔗糖產業鏈
中圖分類號 F426.82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6.08.018
Abstract Sugar industry is the pillar industry of Zhanjiang farms bureau in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creasing local government and farmers revenu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sugar industry from production to circulation with industry chain as perspectiv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sugar industry of Zhanjiang state farms bureau, such as the difficulties of breeding and spreading varieties, the low level of large-scale cultivation and mechanization of sugarcane plantation, low value-added of sugarcane processed products, the less competitive in the global marke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ugar industry, promoting the large-scale cultivation and mechanization of sugarcane, developing deep-processing sugarcane products and expanding sales channels are necessary.
Keywords Zhanjiang state farms bureau ; sugar industry ; sugar industry chain
作為廣東省最大的蔗糖產業基地,湛江農墾蔗糖產業發展迅速,擁有完整的“甘蔗生產、蔗糖加工和蔗糖銷售流通”蔗糖產業鏈,“十二五”期間,湛江墾區種蔗面積2.7余萬hm2,年產甘蔗200余萬t,產業年產值近30億元[1-5]。然而,經過多年的發展,湛江農墾蔗糖產業仍處于“大而不強”的局面,在蔗糖產業發展過程中,仍然面臨著甘蔗優良品種選育與推廣難、甘蔗種植規模化與機械化程度低、甘蔗加工產品單一、附加值低、在國內外市場缺乏競爭力和話語權等諸多制約因素。這些環節存在的制約因素能否得到解決,將會影響湛江農墾蔗糖產業能否從規模的“大”順利向產業競爭能力的“強”轉變。本文立足于湛江農墾蔗糖產業發展現狀,從產業鏈角度出發,深入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在此基礎上提出若干切實可行的對策建議,以促進湛江農墾蔗糖產業“做大做強”,在“十三五”期間進一步發展壯大。
1 產業鏈視角下湛江農墾蔗糖產業發展現狀
1.1 甘蔗育種及種植的發展現狀
1.1.1 生產規模
湛江農墾甘蔗種植已有62 a的歷史,以湛江農墾科研所為核心,每年繁育健康種苗200萬株,供應給廣前、豐收、華海3大糖業公司和10個農場共13個甘蔗生產單位種植,建立一、二、三級苗圃擴繁共1 340 hm2,每年繁種10余萬株供大田種植。截至2015年,甘蔗種植面積2.7余萬hm2,占墾區耕地總面積的66%,年產甘蔗200余萬t,占墾區農作物總產量的92.3%。墾區甘蔗單產從2011年的69 t/hm2提高到2015年的75.6 t/hm2,“十二五”期間甘蔗單產增長9.6%。
1.1.2 生產品種
墾區甘蔗的主栽品種為柳城05-136、臺糖25、臺糖89/1626和粵糖79-29,約占全墾區種植面積的65%。
1.1.3 生產布局
墾區甘蔗種植區域主要分布在湛江市徐聞、雷州、遂溪、廉江和麻章5個縣(市、區)的廣前、豐收、華海3大糖業公司和10個農場共13個甘蔗生產單位,甘蔗種植面積最小的單位為廉江市的紅江農場100 hm2,種植面積最大的遂溪縣廣前糖業發展有限公司達5 000 hm2(最大年份超過6 600 hm2)。受氣候土壤條件影響,墾區優勢種植區域主要分布在遂溪區和麻章區,遂溪區廣前公司和麻章區湖光農場2個種植單位甘蔗種植面積高達6 500 hm2,占甘蔗種植總面積的24%。
1.2 蔗糖加工的發展現狀
1.2.1 加工規模
蔗糖加工環節是蔗糖產業鏈的主導環節,其對整個蔗糖產業的產值貢獻率高達68%,為做大做強蔗糖產業,湛江農墾陸續控股收購了廣東陽春、華南、信通和廣西合浦偉恒、博白偉恒等5家糖廠,增持了金豐、半島2家糖業公司的股份,實現糖廠規模的快速擴張,截至2015年,墾區全資及控股糖廠從7家增加到12家,年產糖能力突破66萬t,日榨能力由3.2萬t增至5.8萬t,“十二五”期間,湛江墾區蔗糖產量230余萬t,占全省總產的40%[6-10]。
1.2.2 加工產品
墾區甘蔗制品主要以大包裝的袋裝白砂糖為主,屬于初加工產品。2015年,墾區蔗糖產量近40萬t,主要為大袋裝的普通白砂糖。除主產品白砂糖外,墾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利用蔗渣、桔水等制糖副產品,加工生物有機肥、酒精等工業產品,其中2015年生產生物有機肥5萬余t、酒精近1萬t,創造產值超5 000萬元。
1.2.3 加工布局
蔗糖加工廠分布在甘蔗種植區周圍,主要集中在廣前、華海、豐收3大糖業公司。
1.3 蔗糖銷售流通的發展現狀
1.3.1 銷售規模
除自產自銷白砂糖之外,湛江農墾大力發展以白砂糖為主體的批發貿易業,并進口原糖進行加工出售,2015年銷售白糖近60萬t。
1.3.2 銷售結構
為增強抵御自然風險、市場風險和金融風險能力,湛江農墾有效實行資源整合,經過一系列甘蔗資源聚焦整合與兼并,打造出湛江地區最大的蔗糖產業集團——廣東廣墾糖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廣墾糖業集團)。為提高墾區蔗糖的市場影響力和議價能力,墾區蔗糖加工企業的銷售主要是與廣墾糖業集團簽訂供貨合同,由廣墾糖業通過參加訂貨會方式統一對外銷售,以批發貿易為主,直接面向需求方,節約供銷渠道成本。
1.3.3 銷售市場的布局
墾區蔗糖銷售市場面向全國,目前主要集中在國內珠三角地區。
2 產業鏈視角下湛江農墾蔗糖產業中存在的問題
2.1 甘蔗糖分較低,生產成本高
(1)甘蔗病蟲害率較高,糖分較低,種苗抗性較弱。
雖然高產高糖良種在墾區大面積種植,但由于甘蔗分布在三面環海的雷州半島,常受到臺風襲擊和區域性季節性干旱影響,加上墾區土地輪作率較低,甘蔗病蟲害率仍較高,糖分仍較低,“十二五”期間墾區甘蔗平均糖分只有“11%”左右,甘蔗種苗抗風性、抗旱性、抗蟲害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2)以小面積崗位承包種植為主,機械化水平低,生產成本高。
隨著近年來蔗糖市場的持續低迷,農業成本的快速攀升,及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國甘蔗產業面臨價格與成本的“雙重擠壓”。墾區甘蔗種植原有的小面積崗位承包經營模式生產成本高、機械化生產受制約、抵御風險能力不強的弊端日益凸顯,甘蔗種植業進入了“低產低效”甚至“低產負效”的徘徊期。
2.2 仍以初級產品為主,產品品種單一且附加值低
湛江農墾雖然是廣東省最大的蔗糖產業基地,但墾區甘蔗加工業目前僅停留在食糖加工的初級階段,深加工產品少,產業鏈條短。蔗渣、桔水等副產物綜合利用率不足,用其生產的生物有機肥、酒精等產品也多為初級產品,缺乏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下游產品,影響了蔗糖產業的整體經濟效益和競爭優勢。
2.3 銷售渠道單一,在國內外市場缺乏競爭力和產業話語權
目前湛江農墾擁有廣東省著名商標“蜂泉”牌白砂糖、“豐”牌白砂糖和“三環”牌白砂糖3大國家A級綠色食品,在國內市場具有一定知名度。但由于墾區蔗糖品種單一(白砂糖),且多為大袋裝批發銷售,營銷渠道相對較窄,形式也相對單一,受國內外白糖市場行情波動影響大,國內外市場價格的主動權和影響力較弱。
3 產業鏈視角下湛江農墾蔗糖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要做大做強湛江農墾蔗糖產業,需要產業鏈各環節的有效協調,需要對產業鏈上下游環節進行有效整合,加強各環節的聯動關系,發揮產業鏈的協同效應。在甘蔗育種環節,可以通過資金扶持形式或“企業+科研機構+種植戶”形式,共同推動甘蔗優良品種的選育與推廣工作;在甘蔗種植環節,通過整合土地資源,改變蔗農粗放的小面積種植和管理模式,推廣甘蔗機械化、規模化種植,不斷提高甘蔗單位面積產量和總產量,為糖廠提供充足的生產原料;在蔗糖加工環節,與銷售流通環節相聯動,以市場為導向進行產品生產與開發,獲取高附加值反哺農業,不再與農戶爭利。
3.1 培育綜合抗性較高的優良品種,大力推進甘蔗規模化種植及全程機械化
(1)加大科技投入,促進甘蔗良種的培育及推廣。
要切實提高墾區甘蔗抗蟲害能力,提高糖分,必須加大科技投入,培育綜合抗性(抗風、抗旱、抗蟲害)高的甘蔗優良品種,同時提高甘蔗優良品種的覆蓋率,優化墾區甘蔗品種結構。主要包括2項措施:一是大力引進甘蔗優良品種,并積極進行提純、復壯和脫毒,培育出適合墾區土壤氣候環境的新品種及優良雜交品種;二是大力建設甘蔗良種試驗和示范基地,除科研所外,13個甘蔗種植單位均設立實驗田,做到因地制宜的種植。
(2)推進甘蔗規模化種植及全程機械化,降低生產成本。
要切實降低甘蔗種植成本、提高蔗農收入,必須積極推動甘蔗規模化種植,通過規模化種植及提高機械化水平降低生產成本、增加崗位收入、增強抵御風險能力和提高土地產出率。主要包括2項措施:一是加強甘蔗現代農機裝備、新技術的研究、引進、應用和推廣,加大農機補貼力度,推動甘蔗產業全程機械化進程,為甘蔗規模化種植提供前提;二是集湛江局、農場和職工合力,實現甘蔗種植經營模式由小面積崗位承包種植為主向規模化種植經營為主轉變。湛江局做好頂層設計,提供政策性引導,適當補貼,全程扶持,加大資金傾斜力度;農場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適度規模化,全過程自主經營;同時妥善解決職工安置問題,保障職工既有利益不受損,加大宣傳示范和推廣的力度,政策先行。
3.2 開發深加工產品,延長蔗糖產業鏈
要切實提高蔗糖加工業效益,增加產品附加值,必須開發深加工產品,延長蔗糖產業鏈。主要包括3項措施:一是通過增加新設備、改造傳統工藝等方法增加白糖制品種類,開發深加工產品,如精品糖、脫脂糖、糖果等附加值高的產品;二是引導科研院校與糖廠合作,以制糖副產品精深化加工為方向,提高廢渣、廢糖蜜等副產物綜合利用率,聯合研究與開發附加值高、高技術含量的下游產品,延伸產業鏈條。三是發揮金融在甘蔗產業中的作用,尋求具有發展潛力的蔗糖下游企業,如食品加工、飲料加工廠等,利用合適時機進行兼并收購或控股收購,完成產業鏈的迅速擴張,實現資源的優勢互補。
3.3 拓寬銷售渠道,提升產品知名度
切實提高產品競爭力與行業話語權,必須拓寬銷售渠道,提升產品知名度。主要包括3項措施:一是鼓勵糖廠在品種、包裝、外形設計上創新,開發消費者零售市場,借助多種銷售渠道,提高市場份額;二是嚴把產品質量關,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拳頭產品,積極參與國內外蔗糖交流會,把墾區蔗糖制品從國內推向國際市場,提高產品影響力;三是提高廣告宣傳力度,打造國內外馳名商標。
參考文獻
[1] 湛江農墾局.湛江農墾統計年報[M].湛江:湛江市益群復印服務部,2011.
[2] 湛江農墾局.湛江農墾統計年報[M].湛江:湛江市益群復印服務部,2012.
[3] 湛江農墾局.湛江農墾統計年報[M].湛江:湛江市益群復印服務部,2013.
[4] 湛江農墾局.湛江農墾統計年報[M].湛江:湛江市益群復印服務部,2014.
[5] 湛江農墾局.湛江農墾統計年報[M].湛江:湛江市益群復印服務部,2015.
[6] 廣東統計局.廣東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
[7] 廣東統計局.廣東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2.
[8] 廣東統計局.廣東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3.
[9] 廣東統計局.廣東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4.
[10] 廣東統計局.廣東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