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摘 要:作為培養學生對藝術的感知與鑒賞能力的美術欣賞教學,在小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方面具有重要的推進作用。在當今社會文明不斷進步的情形影響下,越來越多的老師開始深刻認識到培養學生欣賞與美術能力的重要作用。那么,怎么才能有效提高小學生在美術欣賞教學課程中的美術能力,是相關教育者的重要使命。主要對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有效措施進行了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策略
小學是義務教育的重要階段,而美術欣賞課是小學眾多課程中的重要啟蒙課程,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的見識和思想道德都得到一定的提升。所以,目前越來越多的學校以及相關教育研究者對美術欣賞教學開始更加關注,以期能夠通過美術欣賞教學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高度情感。為此,筆者將就如何有效開展美術欣賞教學提出幾點思路供相關人員品鑒和指導。
一、興趣的培養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做好一件事,首先你要對它產生興趣,學習也是一樣,在學習過程中,首先你要對這門學科比較感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進行這門課程的學習。尤其在美術欣賞課的學習中興趣是至關重要的,作為教學者,應該有效引導學生對課程產生濃厚興趣。比如,在欣賞一幅郁金香的美術作品過程中,可以選擇使用多媒體作為教具,適當配上音樂,讓學生積極主動欣賞形狀各異、種類各異的郁金香花,幻想自己身處不同花海中的美好情景,進而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欣賞熱情,自身的欣賞能力也因此得到提高。
二、互動教學的培養
學生和教師是美術欣賞教學的主體,之所以開展這門課程,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審美觀。然而,能否在課堂上進行良好的師生互動,對于教學效果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不斷引導學生相互交流和討論,讓學生能夠深入思考并觀察美術作品。與此同時,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能夠讓學生及時地發現、提出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學生與老師的交流內容很多,例如美術作品的創作方法、內容和主題等,當然,不只是在課上,課下學生也可以找老師進行討論交流。互動過程中,教師應該肯定學生,并及時為學生的欣賞結果進行適當補充。
三、邊思考、邊欣賞的能力培養
通常在美術欣賞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缺乏思考,問題意識不強,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以引導,使學生能夠主動樹立問題意識。在作品欣賞的同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其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與蘊含的重要意義。讓學生能夠多角度欣賞并思考作品的真正內涵,領悟作品的真正美感,進而實現教學目標。比如,在師生共同欣賞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循序漸進的指引,讓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真實看法,同時進行獨立思考和研究,對于學生這是相當大的進步。例如教師在進行海景欣賞教學的時候,可以適當地通過多媒體展現一些海洋生物在其中自由自在游動的畫面,使學生感受海面清澈的海水流動的聲音和魚兒在水面自由跳躍的聲音,讓學生認知到人類和海洋的密切聯系,人類必須保護水資源不被污染破壞才能健康的生存。
四、多媒體教學技術的有效融入
隨著我國現代科技的不斷進步,在現在的教學中,多媒體技術不斷被有效應用,并且實踐證明對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利用多媒體教學也使得教學內容更加直觀易懂。截至目前,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在大學校園中普遍應用較多,因為人們大都覺得大學學習任務較多,教室面積大,而學生的學習能力也較強,所以應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對教學質量和效率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相對而言,小學生的教室面積小,人員較少,應用多媒體有些浪費。但是,事實上,運用多媒體能夠營造欣賞課的美好欣賞氛圍,同時提高教學質量。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應用多媒體教學技術是美術欣賞教學的必然趨勢,它能夠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欣賞能力。
五、創作與實踐完美結合
教學課堂上,作為教學者,應該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使用自己的雙手、頭腦和眼睛,使學生能夠和作品交流,切實全面地感受欣賞美術作品。通常情況下部分老師比較注重引導學生使用自己的腦和眼,認為欣賞美術作品就是單純的說與看,因此,在理論教學中無法與實踐相結合,學生無法真正體會和知悉創作者的創作手法,對作品的欣賞更是局限于表面。所以,要想真正領悟并欣賞到作品的內在魅力,必須引領學生主動進行作品創造,通過實踐體會作品創作的手法并真正了解作品。
總而言之,美術欣賞教學既需要教師引領學生針對各個作品進行互動交流和深入了解,又需要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學的有效進行,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因此,作為小學美術欣賞課的教學者,應該努力不斷研究有效性與科學性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欣賞能力的培養作出應盡的義務。
參考文獻:
[1]張麗霞.新課程背景下中小學美術有效課堂教學策略和方法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
[2]苗芳.淺析美術欣賞課程的探究式教學模式與素質培養的融合[J].藝術科技,2013(3):254-269.
編輯 姚曉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