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琳怡
摘 要:良好的身體、愉快的情緒、協調的動作、正確的生活習慣、基本生活能力是其他領域學習與發展的基礎。源于對幼兒階段生活能力思考,基于對國內外微課教學理念的檢索,提出“微處入手,快樂生活”的5分鐘生活微課的理念,梳理形成“認知演示類”“生活重現類”“點睛學習類”“游戲模擬類”“講授說課類”“個案追蹤類”“精華展示類”七個類別的微課模式和創新策略,幫助幼兒梳理和學習生活經驗,指導家長配合家園共育。
關鍵詞:幼兒園;微課;內涵理解;運用
一、幼兒園5分鐘生活微課的內涵理解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頒布給予我們新的啟發和思考:幼兒階段是兒童身體發育和機能發展極為迅速的時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樂觀生活態度的重要階段。健康的身體、愉快的情緒、協調的動作、良好的生活習慣、基本生活能力是其他領域學習與發展的基礎。幼兒階段是處于直覺行動思維的發展階段,根據幼兒的學習注意力時間研究,真正有效的為5~8分鐘。但是幼兒園現有的教學活動中時間長,大班課堂教學需要30~35分鐘左右。許多幼兒生活中的問題解決并不需要花很長時間,5分鐘左右即可。
微課采用信息技術,越來越多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更好地滿足幼兒個性化學習,猶如高手指點新手,點到為止,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對微課中呈現的畫面、聲音更感興趣。在此背景下,生活微課的設計與形成適用于幼兒園孩子,它以生活教育為主,聚焦幼兒生活中的某一個點,利用較短的時間進行理解與學習,更具有微的特點,短時高效,彌補現有教學方式與時間上的缺陷,有助于幼兒快速、集中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和碰到的困惑。
二、幼兒園5分鐘生活微課的內容設計
根據“微處入手,快樂生活”的5分鐘生活微課的理念,發掘幼兒生活中的自護、自理、勞作、交往等生活內容,梳理5~10分鐘微課教學內容,根據不同的對象形成多種模式的微課內容。
針對成人的微課,包括傳授說課類、精華展示類、個案追蹤類等,主要用于分享教學設計,指導家長配合家園共育,幫助指導者提高對幼兒生活能力培養的技能與能力。針對幼兒設計的微課,主要有認知演示類、生活重現類、點睛學習類、游戲模擬類等種類,能夠集中生活中的某個薄弱環節進行針對性學習與感受。
三、幼兒園5分鐘生活微課的運用策略
1.梳理與展示——認知演示類微課運用策略
這一類微課適用于幼兒初次接觸的生活內容,在考慮內容選擇、知識架構后,需要制作有一定的生活內容框架的“微課”,幫助幼兒梳理和學習生活經驗。比如,小班生活《我要拉粑粑》,通過微課教學,在生活環節中幫助低齡幼兒梳理拉粑粑的過程:脫褲子—使勁拉—擦屁屁—穿褲子—沖水—洗手,從而在幼兒腦海中建構這一生活常識和技能。
2.拓展與反饋——生活重現類微課運用策略
這一類微課是利用信息技術圖像逼真、具有動畫功能,突破時空限制的特點,將宏觀特殊場景重現,將幼兒生活場景重現,一般可用于導入或評價環節。
(1)拓展功能體現——宏觀特殊場景重現
運用微課將宏觀場景微觀化,有利于在幼兒頭腦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比如在外出春游參觀前,通過微課展現擁擠人流的場景,幫助幼兒感受、了解擁擠的危險,學習一些躲避走散危險的簡單方法;國慶期間,大班幼兒可在閑暇時間觀看微課視頻《錢江潮》,感受節日和當地文化的特殊場景,增強對家鄉的了解和自豪的情感,幫助幼兒發展社會性。
(2)反饋功能體現——幼兒生活場景重現
在以往的生活教育中,幼兒往往對他人的行為頭頭是道地進行評價,卻對自身行為視若無睹,而微課運用突破時間與空間限制的功能將幼兒自己的行為展現。例如,教師在美工活動時,教師發現幼兒傳剪刀時將尖頭對著別人,拿著剪刀在教室里跑來跑去,用完后隨手把剪刀扔在椅子上等,所以,教師有目的地拍攝了情境錄像,引導幼兒自己觀察、分析、理解,讓幼兒更客觀、直觀地了解和分析自己的行為,并對自己的不安全行為進行思考,糾正。
3.突破與習得——點睛學習類微課運用策略
點睛,顧名思義,也就是將主要部分突出來,信息技術所具備的鏡頭定格、慢放、放大功能,能有效突破生活教育的重難點。
(1)微觀放大類微課運用
在生活教育中,我們不僅要讓幼兒知道該怎么做,很多時候還應幫助幼兒了解為什么要這樣做。信息技術的鏈接功能,可以將微觀世界放大,比如感受細菌是怎么進入人體的、喝水的功能等,通過童話般的微觀世界故事,讓幼兒進一步了解一些生活行為的必要性。
(2)慢放特寫類微課運用
幼兒在學習生活技能時,往往采用的是觀察模仿學習,但有些生活技能是十分復雜的,幼兒在學習新的動作技能時,往往會抓不住重點,從而不能很好地掌握技能。教師可以將需要觀察的細部放大設置,通過鏡頭特寫、鏡頭慢放引導幼兒精細化觀察,從而掌握技能。比如,有幼兒流鼻血了,處理問題后,和孩子一起觀看《流鼻血了》的微課視頻,通過慢放鏡頭,找到鼻梁軟骨處,播放點睛式畫面定格,讓幼兒自主看畫面嘗試止鼻血的動作等。慢放功能幫助幼兒迅速掌握準確的動作,同時鏡頭定格特寫畫面將動作中最重要的幾點給予圖示的提醒,讓幼兒在觀察中模仿學習。同時,這樣的畫面起到了支架式學習的作用,幫助幼兒抓住支點,高效掌握止鼻血這一技能。
4.練習與強化——游戲模擬類微課運用策略
游戲類微課是通過與信息技術的交互功能,提供的模擬情境中進行實踐練習。通過游戲化微課的實踐,鞏固幼兒已有的安全知識,提高幼兒自我保護意識。如教師請幼兒站在大屏幕前選擇,并依據幼兒選擇的內容,展示與揭曉行為后果。
5.分享與指導——講授說課類微課運用策略
說課形式的微課,用于分享教學設計,指導家長配合家園共育。每一個幼兒的接受能力不同,而傳統課堂是一次性的,無法顧及所有的幼兒,會使接受能力較弱的幼兒只是經驗儲備空白部分越來越多。運用微課教學,可以通過家園合作和多次反復學習,使得每個幼兒都學會,解決了傳統課堂無法復制的難題。例如《我要刷牙》,通過微課幼兒了解正確刷牙的動作和步驟,同時通過網絡平臺,引導家長在家鼓勵幼兒學習刷牙,把幼兒園中學到的本領在家中展示。
6.展示與研討——精華展示類微課運用策略
經典課例的精華部分展示,便于組內研討、展示,直觀簡便呈現教學活動,便于教師在觀看中學習、分析與反思,從而不斷提升自身教研水平和能力。對于新教師,可以采用翻版課堂的教學活動比賽,在觀看和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分析與創新,在學中練,在練中學。
7.觀察與對比——個案追蹤類微課運用策略
每一位幼兒都是特殊的,通過個案追蹤類微課的運用,更關注活動中的幼兒,特別是對個別幼兒言行進行長期的追蹤拍攝,便于進行縱向的觀察對比。例如,對班里的肥胖幼兒進行戶外運動的跟蹤拍攝,了解肥胖兒每日的運動量,并且在此基礎上針對性地進行下一階段運動目標的制定。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方式,更多地發揮了信息技術的作用,改變了人們的傳統認識,改變了幼兒的學習方式,對孩子的教育不再僅僅是發生在固定的場所中。在來幼兒園的路途中、在家休息時都隨時可以打開微課進行生活的感受與學習,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即可完成一個生活的知識點,不同類型的微課也將展現各自獨特的功能。
參考文獻:
[1]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的教學模[J].遠程教育雜志,2012(4).
[2]胡鐵生.我國微課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4).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