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梅
摘 要: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創新能力是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新課程改革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課堂上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已成為小學語文老師不可忽視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創新能力;培養
學生是語文課堂的主體,所有教學活動都是圍繞學生進行的,教師充當知識引導者的角色。具體來說,小學語文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啟發學生的想象力
創新是從觀察開始的,世界上的很多發明和創造,都是在仔細觀察中發現的,有的甚至是不經意中發現的。觀察是對事物最直觀的認知和最直接的探究,通過觀察學生可獲得對事物的初步認識,再經過仔細觀察之后充分發揮想象力,可發散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例如,在教學《烏鴉喝水》一課時,讓學生觀察圖片上的情境,然后再為他們設計創新的情境:假如瓶子旁邊沒有小石子,烏鴉如何做才能喝到水?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充分發揮想象力,創造性地想出在沒有小石子的情況下烏鴉還能喝到水的辦法。
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提高學生思維創造力
發散思維是創新能力最基本的組成部分,要求學生通過多方面、多角度的觀察來發現規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有利于促進學生突破常規思維,創造性地思考新奇獨特的解決方案。因此,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
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個問題,培養學生多方面、發散性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盡可能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學生為思考而作答的習慣,而不是以往的為做題、為考試而作答,引導學生突破常規性思維的束縛。比如,在詞組練習時,可以運用“一詞多組”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充分發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鍛煉創造性思維。又如,在寫作練習中,可以運用“一題多做”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讓學生充分發揮主動能動性。另外,還可通過課堂小游戲的形式來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比如,由家禽雞可聯想到哪些成語或典故,讓學生在趣味性游戲中鍛煉思維創作能力,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也有效提高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和創造力。
三、創設質疑情境,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學貴有疑”,有了疑問,學生才會深入思考問題,才會有所發現。學生在學習時自然會產生一些疑問,但他們的知識儲備畢竟有限。因此,語文教師可在課堂上有意無意地創設質疑情境,改變學生過去被動學習的狀態,引導學生自己去進行探究。例如,教學《草船借箭》時,學生感嘆諸葛亮機智的同時可設置質疑情境:如果曹操向草船射出的是“火”,那么箭又會是什么樣子?這樣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層次探索,此時,教師應及時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大霧”來進一步體會諸葛亮的考慮周全、神機妙算,對學生進行適時的啟發。
又如,在教學《刻舟求劍》時,可引導學生去質疑:為什么在船舷刻上記號后,船在行走一段時間后,在同一個位置找不到劍了?讓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和討論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引導學生去發現深層的原因,即物體運動的相對性的原理,這也是日后物理學習必須掌握的基本原理。
四、創設交流情境,提供創新思維的空間
小學生喜歡表現自己,也喜歡與人交流。在語文課堂上,教師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討論,為他們創造互動交流的空間,有利于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應適時創設交流情境,為學生提供創新思維的空間。比如,針對“一問多解”的問題,可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針對重難點問題,可引導學生通過合作解決。又如,在教學《稱象》時,可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充分發揮創造性思維,通過討論交流想出更多稱象的辦法。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既鍛煉了學生的思考能力,又培養了他們的創新精神。
五、注重培養學生的個性,發掘學生創造性學習的興趣
每個學生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和人格,差異較大。重視對學生個性和人格的開發,挖掘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興趣,有利于快速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力。個性因素是挖掘學生興趣的關鍵,也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應嘗試將學生個性和興趣的培養有機結合在一起,讓學生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然后引導學生通過創新性學習,在自己的興趣點上有所突破或成長,充分發揮個性。比如,有些學生很喜歡唱歌,有些學生很喜歡運動,有些學生很喜歡繪畫,教師可在課程中加入一些音樂、運動、繪畫方面的閱讀材料,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陳翠琴.基于創新能力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課外語文,2014(2):67.
[2]李燕芬.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 引進與咨詢,2004(12):97-98.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