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月萍
古語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又有“孟母擇鄰而居,三遷其所。”這些無不說明環境育人的重要作用。班集體是學生生活、學習的主要場所,班主任為學生創造什么樣的學習環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心態和效果。經過多年的班主任經驗,我不斷摸索和探究出“硬”環境精心設計,使“家”溫馨無限;“軟”環境系統引導,使“家”人心靈飛翔。通過“軟”“硬”兼施,形成了環境育人的特色,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這里說的“硬環境”當然指班級外部環境,“軟”環境當然是一種班風,也是一種人文精神。
一、“硬”環境精心設計,使“家”更溫馨無限
教室就是學生的家,我們的這個家一定要干凈整潔,做到教室地面無紙屑,無死角,桌椅擺放要整齊,物品擺放要有序。千萬不要以為這是不值一提的小事,把學生觸及的每一個小事都做細就是成功。想一想,當學生走進教室,眼前一片藍色的海洋:藍色的桌布,藍色的衛生角,藍色的讀書角,清新淡雅的窗簾,心情會豁然開朗,會形成良好的心情,當然也有助于提高學習質量。每個班級總會擺放作業本,老師要親自示范,提出干凈整齊的要求,看到一排排、一摞摞像豆腐塊似的作業,也是賞心悅目的一件事。班主任引導學生明白,這個家的環境需要班里每一個人的呵護。試想有一張紙沒人拾起,就會有人丟第二張,地面上就會一片狼藉。如果總是保持整潔、干凈、滋潤,地面上有了紙學生也會主動拾起來,有不干凈的地方隨手去擦,堅持這樣做即使班級不安排值日生,也能使衛生保持良好,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的把班級當成自己的家。
除了干凈整潔,還要有班級特色,在教室里放置一些別具特色的擺設、小飾物來營造教室的情趣氛圍。如在窗臺上擺幾盆花,春天有仙鶴來盛開,秋有菊花,冬天有吊籃,這些花給學生帶來了美感,愉悅了心情。如果還可以放置一個小魚缸,魚缸里養幾條活潑可愛的小魚,學生會自覺地澆花、喂魚,有了施展愛心的舞臺。窗臺上擺上與學生的合影,讓教室里有一份濃濃的家的氣息,讓室內充滿生機和溫馨。再有,充分利用無聲墻這塊陣地,營造班級的特色氛圍,讓學生在這里找到“我能行”的自信點,享受付出的過程。這一切的“硬”環境以直接形式傳遞給每一位學生,這些設計處處講究藝術審美,讓每一個桌椅都會“說話”,讓每一面墻壁都能“傳情”。真正體現用細小的環境陶冶、激勵和感化學生。想想走進這樣干凈整潔、豐富多彩的“家”,學生又怎能不倍加珍惜呢?
二、“軟”環境系統引導,使“家人”心靈飛翔
我們知道班級管理有三個層次:最低層次是制度管理,規范學生的行為;其次是民主管理,使我們的班級充滿活力;最高層次是文化管理,鑄就學生的人生基石。
每個班級都會有班規、班訓,也都有班干部管理制度,但我們更希望達到最高層次的管理,這就需要班主任關注班風形成,注重文化的熏陶。在班級管理中我堅持常年開展有特色的、豐富多彩的活動,以活動為載體,打造和諧、昂揚、自信、快樂的班集體。
實踐證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可以召喚學生進步,有利形成一個積極向上、團結進步的班集體。班級召開了“告別陋習,相擁文明”的班會,我就告訴學生因為你們平時最講文明、最有禮貌、紀律最好,班級才有資格在全校展示班會,這種健康意識和輿論導向轉化為學生的內在動力,班內形成了良好的文明風氣,學生摒棄不足,真的做起了文明學生。在每一階段我都結合學生的思想發展需要召開各種隊會,在活動中明顯感到學生集體榮譽感增強了,有益、健康的東西得到肯定、弘揚,錯誤、不良的東西為大家所不齒。每次活動前他們用心參與、設計、組織,身心處于興奮狀態,活動中他們嚴謹地表現,全身心投入,學生的能力得到了鍛煉,還極大地滿足了學生交往情感的需要,學習處理與同學的關系。結合學生和班級需要我組織開展了演講比賽、合作跳繩、道德門診、辯論會等,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有一種班榮我榮,我為班級添精彩的思想。通過一次次的成功活動,使學生體會到他所在的集體是團結的、溫暖的、向上的,有一種“我們班就是不一樣的”自豪感,而這種自豪感又會反過來刺激學生倍加珍惜本班的聲譽,班級自然而然形成團結、向上、自信的班風。
正是有了這種精神,才有了為班級爭得榮譽,運動會上帶傷沖刺的學生;為了歌詠比賽,學生利用休息時間練習的情景;為了班級成績自覺結成對子輔導的學生,為了整潔的班級自覺打掃的學生……也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感召下,全班學生有了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軟”“硬”環境育人,盡顯生命教育本色
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抓住教育的良機,召喚學生不斷進步,讓環境成為一種文化——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培養學生有愛心、有責任心,為升入更高年級做好充分的準備。相信我們的學生不一定個個成為高才生,但在這樣的“軟”“硬”環境的影響下,他們一定會有一種昂揚向上的人生態度,會成為勇敢、正直、好學、熱愛生活的人。
參考文獻:
劉曉霞.小學班級管理工作的幾點體會[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10(5).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