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慧靜 顧艷芳 劉麗娜 楊超 王爍 趙曉燕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08.193
[摘要] 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數較多,約為2.9億,糖尿病患有人數在逐年增多,當到達21世紀30年代可能會達到5.25億。西醫治療糖尿病主要通過口服降糖藥物,注射胰島素以及控制飲食等,此種方法不良反應可能隨時出現。隨著對糖尿病的進一步研究,通過中醫治療已經得到了相關進展,通過中醫藥治療可以達到比較好的效果,并可以起到治本的作用,未來中西醫結合及研究中藥中具體成分物質對糖尿病延緩及治愈,防止糖尿病綜合癥的發生。目前中醫藥對糖尿病的控制和治療已經越來越廣泛,中醫藥、針灸、艾灸等治療方法將有望成為治療糖尿病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 糖尿病患者;中醫藥;中醫治療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4(b)-0193-02
資料統計,截至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數已達2.9億,以此增長速度預測至2030年全球約有5.25億糖尿病患者,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根據2008年的統計結果顯示在25歲以上的成年人中糖尿病患者的比例高達10%,剛患上糖尿病的比例已經達到約16%,糖尿病的治療目前沒有根治的特效藥物,治療形式非常不明朗,西醫主要通過飲食治療方法、增加運動控制和口服藥物或胰島素,不良反應時有出現。中醫藥治療糖尿病和西醫有所不同,注重的是整體調節,癥狀改善較為明顯,效果較為突出,截至目前,許多專家對糖尿病病機及臨床治療有著不同的見解,主要對近年來的進展情況闡述如下[1]。
1 資料與方法
1.1 復方中醫藥療法
1.1.1 復方灰兜巴 應用常規的鏈脲佐菌素和四氧嘧啶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和小鼠模型,將復方灰兜巴給糖尿病鼠灌胃治療。總結分析試驗所得數據,復方灰兜巴可以起到降血糖的作用,并能夠對尿量增長和體重減輕進行良好的控制,并對糖的代謝功能有一定改善,從而起到對糖尿病治療作用。
1.1.2 本草消渴丹 應用本草消渴丹作用于2糖尿病鼠,檢測用于實驗的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指標及BCL-2和BAX(胰島素代謝基因)基因表達的影響,發現本草消渴丹可促進基因BCL-2的表達,對基因BAX起到抑制作用,對于胰島β細胞凋亡起到抑制作用,進而治療糖尿病。
1.1.3 三黃瀉心湯 采取常規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應用三黃瀉心湯對其進行治療,實驗數據分析表明,三黃瀉心湯可以明顯的降低大鼠的血糖,并可以對血脂代謝紊亂具有一定的改善[2]。
1.2 單一中藥治療
1.2.1 山藥 建立糖尿病小鼠的模型,將山藥灌胃于小鼠,并通過相關生理指標分析山藥對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影響,數據分析表明,山藥在預防糖尿病小鼠血糖升高及控制小鼠體重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3]。
1.2.2 黃芪 黃芪具有明顯的抗氧化作用,大量試驗數據表明黃芪可以在保持ECV304細胞膜在高糖環境中的良好流動性,以此方式使得2型糖尿病中的胰島素抵抗癥狀得以減輕。
1.3 中藥中相關成分的應用
1.3.1 葫蘆巴 葫蘆巴提取物采用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模型,逐次2,4,8 g/kg葫蘆巴提取物連續灌胃給藥1個月,在給藥后的10,15,25 d后檢測大鼠血糖值,給藥15 d,25 d后檢測大鼠體內的胰島素水平,并在給藥第25天以后檢測大鼠糖耐量,最后發現4,8 g/kg葫蘆巴降糖作用比較明顯,并且可使血清胰島素含量得以升高,2,4,8 g/kg葫蘆巴則可明顯提高糖的耐受量[4]。
1.3.2 靈芝多糖 靈芝多糖對四氧嘧啶所致高血糖小鼠和去甲腎上腺素所致高血糖小鼠有顯著的降血糖作用,對正常小鼠影響較小。
1.3.3 麥冬總皂苷 實驗通過用麥冬總皂苷灌胃,檢測正常小鼠和經葡萄糖、腎上腺素導致的小鼠血糖的升高,實驗發現麥冬總皂苷對上述條件引起的小鼠血糖升高具有顯著降血糖效果。通過以上不同中藥有效成分對糖尿病都有治療效果,通過仔細詳盡的研究才能分析出有效成分彼此差異。
1.3.4 牡丹皮 大量研究發現,牡丹皮可以使得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腫瘤壞死因子、c反應蛋白和白細胞介素-6的含量降低,牡丹皮可保護血管內皮細胞還可以對抗糖尿病炎癥反應,從而更加有利于恢復糖尿病病情。
1.4 中醫學辯證治療
中醫學將糖尿病的發病機制歸為陰津虧損,燥熱偏勝,表現癥狀為,腎虛,身體乏力,日漸消瘦,陰虛為本、燥熱為標,兩者互為因果。主要部位在肺、胃、腎部位,治療應分清楚輕重緩急,那是主要那是次要,腎是主要影響因素,根據臨床表現、病變部位可將糖尿病分為5型,,糖尿病早期會有比較典型癥狀,視力模糊、時常饑餓、手腳麻痹、疲勞血壓升高、體重開始下降,治療主要通過滋陰補腎、健脾益氣、活血化瘀,注意控制含糖高物質的攝入,心情舒暢,節欲、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勞逸結合。多食豆類、雞蛋等中醫經常采取辯證治療,根據患者不同臨床癥狀結合舌像脈像,將糖尿病患者分成4型,分別為:肺熱津虧型、胃熱津虧型、腎陰虧虛型等,分別結合不同藥物對其進行相對治療。
1.5 經方治療
糖尿病在中醫學中應屬于“消渴病”范圍,在《傷寒論》中也有過記載,《傷寒論》中詳細闡述了“消渴病”發病機制還有辨證論治,根據歷史記載“消渴病”大體分為3個時期,早期、中期和后期,早期建議用半夏瀉心湯以便辛開苦降;中期癥候從肺熱津商、腎陽虧虛、陰陽兩虛。
1.6 驗方治療
西藏等偏遠地區的糖尿病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西醫在治療降糖的同時結合西北成熟驗方和中醫辨證進行治療,而后發現患者的諸多臨床癥狀得以緩解,試驗證明驗方三黃益腎膠囊可以降低糖尿病大鼠腎臟中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和轉化生長因子表達,改善腎臟傷害。
2 針刺治療
通過前選取針灸治療糖尿病的臨床觀察及進展的調查表明,取得了較好的俄效果,針刺降糖的效果也得到了認可。
2.1 足三里、中脘
通過針刺穴位足三里及中脘穴位有明顯的降糖作用,還能調動胃腸蠕動功能。
2.2 膽俞、脾俞、胃俞、三陰交、太溪
根據實驗在針刺前5 d開始每日早晨7:30和8:00測定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經過實驗統計證明,針刺3 d后進行觀察,在進行針刺開始30分后記錄立即測定空腹血糖,觀察其是否發生變化,結果發現針刺3 d后針刺后空腹血糖值時間08:00低于07:30血糖值,并且低于前3 d空腹血清胰島素、抵抗素、有效的提高了胰島素抵抗。
3 灸法治療
對100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實驗,過程如下,使II型糖尿病患者停止服用降糖藥物,對患者進行艾灸足三里、胰俞、脾俞、關元、腎俞,并按照要求告知患者控制攝入食物,實驗數據分析發現40例患者血糖達到一般控制,有10例患者血糖略有上升,10例血糖控制不滿意, 8例需要利用降糖藥物控制,其余血糖相對穩定[5]。
4 針灸聯合治療
根據實驗對100例二型糖尿病患者臨床研究發現,在下俞穴針刺或者是針灸,還是針刺加上艾灸,患者在臨床表現上都有降糖作用出現,通過臨床試驗,將一定數量的患者分為幾組,通過分組后對患者進行針刺、艾灸還有針刺外加艾灸的,進行比較較之前血糖含量、癥狀改善程度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5 穴位敷貼治療
中醫將穴位敷貼作為一種中醫特色療法,主要目的是通過藥物直接接觸穴位,以達到治療的目的,實驗將50例糖尿病患者分成3組,一組為藥物組,另一組為敷貼組,第三組為2型糖尿病患者。敷貼組選擇穴位為脾俞、腎俞、肝俞、三陰交敷貼治療,2次/d,治療15 d,通過結果顯示為穴位敷貼對老年糖尿病具有一定的療效,效果要優于藥物,尤其對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極佳[6]。
6 問題與展望
隨著醫學的不斷進步,糖尿病患病人數日益增多,醫學工作者早已經將糖尿病作為一個世界級難題在進行研究,從以上具體事例可以看出中醫治療糖尿病較西醫具有很大的優勢,具體中醫調整從調整臟腑出發,特別對于糖尿病早期患者具有明顯效果,穴位敷貼治療、針灸聯合治療、灸法治療、針刺治療等等均能較好的改善糖尿病的病情[7-9]。
雖然進行了大量研究工作,但是治療糖尿病藥方之間沒做過差異性研究,不同穴位之間差異也沒有做過,以后要在具體的那中藥方中的那味藥的具體那個主要成分發揮了作用,確認那些穴位對糖尿病療效最好,將中藥、針灸結合起來將是下一個研究課題。
綜合分析,中醫藥治療糖尿病在將來主要體現在要繼續在中醫理論引導下,研究新的治療方法,研究出具有特殊療效的成分明確的藥物,開發并探索治療糖尿病的中藥有效成分,開展中藥研究,促進胰島β細胞的修復而發揮治療作用;研究適當藥物阻止糖尿病并發癥的出現,解決糖尿病問題[10]。
[參考文獻]
[1] 李玉紅. 淺談中醫藥對糖尿病預防和治療的應用[J]. 河南中醫, 2014(B11):49.
[2] 徐詩靜, 張彤, 蓋云,等. 淺談中西醫對于糖尿病腎病的早期防治[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5(35):32-33.
[3] 吳小秀. 淺談中醫藥治療糖尿病的研究進展[J]. 醫藥前沿, 2014(11):25.
[4] 羅毅. 淺談中醫中藥治療糖尿病的臨床分析[J]. 醫學美學美容, 2014(7):87.
[5] 馬淑華. 淺談胰島素泵在糖尿病治療中的效果及使用方法[J]. 當代醫藥論叢, 2014(16):291-292.
[6] 鄧昆江. 淺談糖尿病治療中低血糖征的預防[J]. 健康之路, 2014(1):112.
[7] 高艷霞. 淺談飲食療法在社區糖尿病防治中的作用及護理研究[J]. 藥物與人, 2014(4):131-132.
[8] 王淑斌. 中西醫治療2型糖尿病的知識圖譜分析[D]. 北京中醫藥大學, 2014.
[9] 鄭慧利. 淺談糖尿病肢端壞疽的中西醫結合治療[J]. 生物技術世界, 2014(4):87.
[10] 姚立華.淺談糖尿病的中醫護理[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54):281.
(收稿日期:2016-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