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遺產繼承中繼承人優先購買權制度之構建

2016-05-14 18:39:06錢佳張鵬
行政與法 2016年8期
關鍵詞:制度

錢佳 張鵬

摘 要:共同繼承中的應繼份本質上是潛在的共同共有中的共有份額,繼承人可以在繼承開始后將其應繼份自由轉讓給其他繼承人或第三人。出于維護遺產的整體性、維系繼承人親情寄托和簡化共同繼承關系的需要,繼承人向第三人轉讓應繼份時應賦予其他繼承人優先購買權。對此,我國可通過修正一般共有人優先購買權的適用范圍或創設新制度的方式對繼承人優先購買權予以確認,并賦予其對抗第三人的物權效力。此外,還需要配套完善遺產管理人制度,以確保繼承人優先購買權的實現。

關 鍵 詞:遺產;繼承人;應繼份;共同共有;優先購買權

中圖分類號:D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207(2016)08-0122-08

依法理,繼承開始后遺產實際分割前,各繼承人對遺產成立共有,[1]對遺產之全部享有潛在繼承份額(應有部分),即應繼份。繼承人優先購買權是指繼承開始后,繼承人(共有人)轉讓自己的應繼份時,其他繼承人(共有人)在同等條件下對于其所轉讓的應繼份享有較之于第三人優先的購買權利。我國尚未建立繼承人優先購買權制度,僅在《民法通則》第78條、《物權法》第101條及《物權法司法解釋(一)》第9-14條中規定一般情況下的共有人優先購買權,甚至將此共有人優先購買權限縮至“按份共有”范圍。為顯區分,本文將上述兩種優先購買權分別概括為“繼承人優先購買權”與“一般共有人優先購買權”。

筆者在梳理繼承人優先購買權研究現狀后發現,這一制度背后存在著諸多爭議,如共同繼承為何種共有形態、繼承人能否自由處分應繼份等。本文將以繼承人優先購買權的立法例為起點,研究這一制度的前提、必要性及規范模式等具體問題,希望在當前編纂民法典這一特殊歷史時刻,能夠為完善我國現有優先購買權制度體系提出些許拙見。

一、遺產繼承中繼承人優先

購買權立法例梳理

目前,我國大陸和臺灣地區都僅規定了一般共有人優先購買權,并未在立法中對繼承人優先購買權制度予以明確。但筆者考察大陸法系各國立法例后發現,巴西、俄羅斯、葡萄牙、埃塞俄比亞、德國、意大利、日本、韓國、西班牙以及我國澳門地區等均在繼承法(編)中特別規定了繼承人優先購買權。具體可劃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其一,雙重規定制。即除了規定一般共有人優先購買權外,又分別在其繼承法(編)中特別強調遺產繼承時,若某繼承人轉讓其繼承份額,其他繼承人可行使優先購買權。再次規定了繼承人優先購買權。采行這一制度的典型國家和地區是巴西、俄羅斯、埃塞俄比亞、葡萄牙和我國的澳門地區。①但若將上述國家和地區繼承人優先購買權與一般共有人優先購買權對比后即可發現,兩者在適用范圍、構成要件、法律效果上并無多大差異,僅僅屬于一般共有人優先購買權制度在繼承領域的重申。

其二,單一規定制。即未規定一般共有人優先購買權,而僅僅在繼承法(編)中特別規定繼承人優先購買權。典型國家是德國、意大利、日本、韓國、西班牙。②如日本、韓國以及西班牙均在其民法典中規定:繼承人以支付同等條件為代價可以“取回”(或“收回”)其他繼承人轉讓給第三人的繼承份額。筆者認為,“收回權”與“優先購買權”兩者本質是一致的。繼承人享有優先購買權必須以“其他繼承人已經和第三人簽訂繼承份額出讓合同為前提”,否則,繼承人因“同等條件”等要素無法確定,實際上是無法行使優先購買權的。在繼承人已經和第三人簽訂繼承份額出讓合同的前提下,其他繼承人主張同等條件下優先購買繼承份額,抑或主張“取回”或“收回”已經被出讓的繼承份額,本質都是一樣,只是表述不同而已。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法國立法例。法國民法典是最早對繼承人優先購買權作出規定的近代民法典。[2]在法國,繼承人優先購買權起源于法國舊時代最高法院所設定的并為《拿破侖法典》第841條③所承認的共同繼承遺產人在共同繼承遺產份額轉讓給第三人時的撤銷權(“取回權”或“收回權”)。但是,由于這一條款所規定的權利行使期限過長,且溯及效力對第三人利益有可能產生不當危害,[3]法國于1976年12月31日第76-1286號法律對此制度進行了“變革”:即廢除原有的遺產撤銷權,增加《法國民法典》第815-14條至815-16條,以詳盡規范繼承人優先購買權。而后,法國最高法院第一民事法庭在1985年4月23日一項判決中明確指出:“《法國民法典》第815-14條的規定適用于一切共有,無論其是否針對遺產而設立。”[4]從此,法國繼承人優先購買權被擴展至一切共有領域。

二、共同繼承的形態和應

繼份的可轉讓性

繼承開始后,只要存在數個繼承人的就發生共同繼承遺產,就會存在應繼份。繼承人優先購買權得以存在的基礎是該權利之標的物,即應繼份(繼承份額)可以自由轉讓給第三人。而我國繼承法尚未確認共同繼承及應繼份的概念,并且對共同繼承的形態及繼承人能否在遺產分割前轉讓自己的應繼份均沒有明文規定,這無疑成為繼承人優先購買權實現的障礙。

(一)共同繼承的基本形態

大陸法系各國對共同繼承的共有形態規定不一,目前主要有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兩種觀點。采行按份共有觀點的國家為法國、日本、韓國、奧地利;采行共同共有觀點的國家和地區為德國、瑞士和我國的臺灣地區。我國大陸繼承法沒有對共同繼承及共同繼承的共有形態進行明確表態,學界對此亦存在紛爭。有學者認為,共同繼承取得的財產為按份共有。[5]也有學者認為是共同共有。[6]在眾多學術觀點中,以史尚寬、楊立新、劉春茂為代表的大多數學者堅持共同共有觀點,認為共同共有制度實發源于共同繼承,共同繼承是共同共有的典型。[7]將遺產繼承中應繼份的共有定性為共同共有更符合我國傳統。實際上,我國相關司法解釋亦遵循將共同繼承遺產視為共同共有的立法理念,并對此作了相應的制度設計。[8]

將遺產繼承中的共有認定為共同共有,是否意味為共同繼承中不存在共有份額呢?答案是否定的。共同共有雖然不同于按份共有,不存在“顯在的”份額劃分,但不可否認,其亦存在“潛在的”份額。[9]比如合伙財產中的合伙份額和共同繼承遺產中的應繼份,以及臺灣地區民法典中祭祀公業之房份、神明會之會份等。也就是說,即使在共同共有的情形下,其共有份額依然存在,共有人依然可以轉讓此共有份額。[10]更為重要的是,共同繼承財產中的應繼份,相較于其他共同共有中的潛在共有份額其潛在性表現得更為充分。在其他共同共有財產中,潛在的共有份額確實是“潛在”的,并不表現出來,直到最后共同共有關系消滅時潛在的共有份額才表現出來。而共同繼承財產的應繼份沒有這樣“含蓄”,它在繼承一開始就顯形地表現著;在共同繼承財產關系存續期間,它堅持地說明著繼承是要按照應繼份進行的,直到共同繼承財產關系消滅;在對遺產進行分割時,它依舊最終地發揮作用,指導著共同繼承財產的分割。[11]

實際上,無論將遺產繼承中的共有認定為共同共有還是按份共有,均不妨礙共同繼承中共有份額(應繼份)的轉讓。按份共有的觀點表明各共同繼承人不僅可以對其應繼份進行處分,而且可以對其在遺產的各個標的物上的應有部分單獨自由處分;共同共有的觀點表明各共同繼承人不得處分遺產的各個財產的應有部分,只能處分其繼承遺產的全部應繼份。[12]可見,無論將遺產繼承中的共有定性為何種共有方式,應繼份都應具備可轉讓性,定性方式的不同影響的只是處分遺產的各個標的物上應有部分的限度而已。《德國民法典》第2033條明確規定,共同繼承人中的任何一人可以處分其在遺產中的應有部分(應繼份),但不得處分其在個別遺產標的中的應有部分??梢姡聡穹m然采行共同共有論,但其通過嚴格區分“繼承遺產的應繼份”和“遺產的各個財產的應有部分”的方式賦予了繼承人轉讓其應繼份的自由。筆者認為,我國可借鑒德國的做法,至少賦予共同繼承人轉讓其遺產繼承中的應繼份的權利。

(二) 應繼份可轉讓性探析

應繼份之轉讓自羅馬法時就有,德國、奧地利、日本、瑞士均有明文規定。當今世界上許多國家的立法均對此持肯定態度。但我國學界對應繼份的可轉讓性仍有不同認識。筆者經梳理歸納,主要有以下六種主張(見下表):

總結上述六種觀點即可決定遺產繼承中繼承人優先購買權能否存在。前三種觀點認為,由于應繼份無法對外轉讓,繼承人優先購買權自是無從談起。后三種觀點認為,允許繼承人將其應繼份對外轉讓(無論這種轉讓是需經其他共同繼承人一致同意的有條件的轉讓,還是自由轉讓),也使繼承人優先購買權有實現的可能。從上表中不難發現,其實大多學者都不反對繼承人將其應繼份轉讓給其他繼承人。筆者認為,允許對內轉讓應繼份與允許繼承人放棄應繼份是一個原理。既然法律允許繼承人放棄自己繼承遺產的自由,那么,法律也應當允許繼承人將自己的應繼份讓與其他繼承人,因為二者的法律后果均是使其他繼承人的繼承份額增加。

此外,共同繼承人向其他繼承人轉讓其應繼份,抑或是向第三人轉讓應繼份,本質上并無不同。如果僅將應繼份的轉讓范圍限定于其他繼承人會使得該應繼份難以流入市場,難以在市場競價機制下發揮其應有的交換價值。學者反對共同繼承中應繼份對外轉讓的理由無非是“各個繼承人在遺產中所占有的應繼份額是不確定的”[13],“影響共同繼承人對遺產共同共有關系的性質”。[14]但筆者認為,共同共有之份額可以區分為人格上的共有份額與物權上的共有份額,前者不在共同共有關系之內,后者才是共同共有的真正份額。[15]繼承法上的共同共有雖然橫跨物權法與身份法的性質,而呈現人格權法上的團體性與財產法上的獨立性,[16]但是,繼承開始后,各共同繼承人以相互的身份關系為基礎建立的共同共有關系,實際上僅僅是人格上的共有份額,而非筆者主張的應繼份——物權上的共有份額。為了實現物的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充分發揮物的交換價值,也為了維護共有份額所有權人的交易自由,我國立法不應限制物權上共有份額(包括應繼份)轉讓給其他共有人的自由,更不應限制將其轉讓給共有人以外的第三人的自由。因此,允許共同繼承人將應繼份自由轉讓給其他繼承人或第三人應是我國繼承法的應有之義。

三、我國遺產繼承中繼承人優先

購買權之立法選擇

從遺產繼承中繼承人優先購買權各國的立法例可以看出,大陸法系國家多選擇了以單一規定制或是雙重規定制在民法典中確認繼承人優先購買權制度。德國、意大利、日本、韓國甚至在尚未規定一般共有人優先購買權的情況下,仍堅持采行繼承人優先購買權。結合相關國家或地區的規定,筆者擬從我國繼承人優先購買權設立的必要性及其規范模式兩方面進行討論。

(一)我國遺產繼承中設立繼承人優先購買權之必要性

從維護遺產整體性、保護共同繼承人情感需要、簡化共同繼承關系等角度看,承認遺產繼承中繼承人優先購買權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17]具體而言:

⒈有利于維護遺產的整體性,[18]提高遺產利用效率。遺產具有一定的集合性,其內容往往包含多個獨立的動產或不動產,這些組成部分被長期配套使用,自成體系。在被繼承人死亡后,遺產整體進入繼承環節,若允許共同繼承人毫無限制地將其應繼份轉讓給第三人,第三人基于自身認知,很可能不愿意遵從遺產原既定的使用規則而導致遺產中各個部分不能配套利用,從而降低了遺產整體及各組成部分的利用效率。如前文所述,絕對禁止共同繼承人將其應繼份轉讓給第三人有悖于所有權絕對自由原則,不符合市場流通的基本規律。那么,在允許繼承人對外轉讓應繼份的情況下,只有賦予其他繼承人同等條件下優先購買該應繼份的權利,才能兼顧應繼份轉讓自由與遺產利用上的統一。

⒉有利于維系共同繼承人的親情寄托。法律不外乎人情,而親情為人情中最基本之情理。雖然繼承人優先購買權的存在實際上限制了共同繼承人對外轉讓應繼份的絕對自由,但應繼份本身承載著繼承人之間、繼承人與被繼承人之間的親情,也是繼承人緬懷先人的精神寄托,具有很強的人性色彩。法國、德國、日本等國家堅持采行繼承人優先購買權,主要考慮的也是整個家庭乃至家族的穩定。因此,從法政策性考量,繼承人應繼份的轉讓過程理應具有一定的封閉性——即賦予其他繼承人以同等條件下優先購買的權利。

⒊有利于簡化共同繼承關系,降低遺產分割難度。繼承開始后,各繼承人對遺產成立共有,因而一般共有人優先購買權的價值也能在繼承人優先購買權中得到印證。換言之,在共同繼承關系中,享有應繼份的人越多,遺產關系越復雜,在對遺產進行使用過程中,為達成共識所需協商成本就會越多,遺產分割時的難度也會越大。賦予繼承人優先購買權無疑可以逐步限縮共同繼承人數,簡化遺產的共同繼承關系,防止因第三人的介入而使共有繼承內部關系復雜化,[19]實現遺產利用效率的提高和遺產分割難度的降低。

(二)我國遺產繼承中繼承人優先購買權之規范模式

從維護遺產的整體性和簡化共同繼承關系等角度看,我國確有規定遺產繼承中繼承人優先購買權的必要。筆者梳理了大陸法系各國家和地區民法典中繼承人優先購買權的立法類型,認為我國繼承人優先購買權的立法應借鑒其立法的合理性,結合我國實際采行如下兩種思路:

⒈修正我國一般共有人優先購買權的適用范圍。我國《民法通則》第78條、《物權法》第101條及《物權法司法解釋(一)》第9條-第14條均規定了一般共有人優先購買權,并將其適用范圍限縮至“按份共有”的情形。而依我國學界通說,共同繼承取得的財產為共同共有,而非按份共有。那么,繼承開始后,若繼承人將其應繼份轉讓給繼承人以外的第三人,其他繼承人就無法援引一般共有人優先購買權的相關規定主張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購買。可見,繼承人的優先購買權難以通過解釋論的方法實現。

依上文所言,我國立法似乎只能效仿德國、意大利、日本、韓國和西班牙的做法即在繼承法(編)中單獨設立繼承人優先購買權。但實際上,從各國立法例來看,將一般共有人優先購買權的適用范圍限制于按份共有并非立法通例。在規定一般共有人優先購買權的國家中僅僅是俄羅斯、蒙古國、中國大陸地區明確將其限定于“按份共有”的范疇中,其他國家和地區均將一般共有人優先購買權的適用范圍擴及所有共有領域,包含按份共有與共同共有。筆者認為,相比按份共有,既然共同共有關系也存在潛在的、具有物權性質的共有份額,且這種共有份額能夠清楚劃分,那么共同共有人完全可以將此共有份額自由轉讓給第三人。若我國立法者修正一般共有人優先購買權制度的適用范圍將其擴大至共同共有關系,那么我國遺產繼承中繼承人優先購買權的設立問題將迎刃而解。

⒉在我國繼承法(編)中創設繼承人優先購買權。除了修正現有法律的方式,我國立法者還可以另辟蹊徑,借鑒德國、意大利等國家的立法例,在繼承法(編)中創設“遺產繼承人優先購買權”,抑或是參考日本、韓國、西班牙等國家的立法例,在繼承法(編)中創設“應繼份取回權”??删唧w規定如下:當共同繼承人之一向第三人轉讓其應繼份時,其他共同繼承人享有同等條件下優先購買的權利(即繼承人優先購買權);抑或是當共同繼承人之一向第三人轉讓其應繼份時,其他共同繼承人可以償還其價額及費用,而受讓該應繼份(即應繼份取回權)。無論是創立優先購買權還是應繼份取回權,都體現了繼承人相較于第三人優先獲得應繼份的特權,“取回權”實際上也只是優先購買權的一個變種。

但上文中的兩種繼承人優先購買權的規范模式各有利弊?!靶拚睆母旧媳U狭斯餐灿腥嗽谄渌灿腥宿D讓其共有份額時享有同等條件下優先購買的權利(包括合伙人優先購買權、繼承人優先購買權等)。但筆者認為,我國學界對各種共同共有人優先購買權認識尚不夠充分,不同種類的共同共有關系之間存在差異,一刀切地賦予共同共有人優先購買權可能會引發一系列適用上的差錯。如德國法就認為,遺產繼承中的共同共有關系與其他共同共有關系(合伙、夫婦財產共有制)不同,并予以區別規范。相反,在我國繼承法(編)中創設繼承人優先購買權的做法雖然看上去未免有“打補丁”的嫌疑,但這一規范方式恰恰從具化的共同共有關系著眼,更為謹慎、細致地引入繼承人優先購買權,避免了法律適用上的漏洞。因此筆者認為,就繼承人優先購買權的規范模式而言,立足我國研究現狀,在我國繼承法(編)中創設繼承人優先購買權的方式更為合理。

四、構建我國遺產繼承中繼承人

優先購買權制度的建議

在我國繼承法對共同繼承、應繼份等相關問題均沒有明文規定的背景下,遺產繼承中繼承人優先購買權制度的構建之路任重而道遠,這一制度從立法模式選擇、法律效力界定到配套設施完善等各方面都需要深入分析,逐步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

(一)立法中應明確共同繼承與應繼份的相關性

目前,我國繼承法尚未明確共同繼承與應繼份的相關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我國共同繼承理論體系的缺陷。應繼份概念的存在及其可轉讓性的確認是繼承人優先購買權得以實現的前提和基礎。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來,我國民法典編纂工作如火如荼地展開,立法者應以此為契機,在繼承法(編)中納入共同繼承、應繼份等概念并對應繼份的可轉讓性予以規定。在應繼份可轉讓限度上,建議參照《德國民法典》的立法范例,僅僅允許共同繼承人轉讓針對全部遺產的應繼份,禁止轉讓遺產的各個標的物上的應有部分或是轉讓遺產中具體的組成部分。當然,允許繼承人對外轉讓應繼份,應考慮轉讓之后被繼承人生前債務的負擔問題。甚至有學者以“應繼份讓與后,在債務清償等對外關系上會增添許多麻煩”為由,否認繼承人對外轉讓應繼份的可行性。[20]但筆者認為,應繼份之讓與,非繼承權之讓與,亦非繼承人地位之讓與。[21]若被繼承人生前欠有債務和稅款未予清償,各共同繼承人對債務的清償應負連帶責任。無論共同繼承人中的一人將自己的應繼份讓與其他繼承人或是繼承人以外的第三人,都不因其他繼承人應繼份的增長或第三人應繼份的獲得而影響原本各共同繼承人之間在對外清償債務時的連帶責任。繼承人償還被繼承人生前所負債務是基于其作為“繼承人”的身份地位,而繼承人轉讓其應繼份,其本質上轉讓的是具有物權性質的潛在的共有份額,并不會改變其作為“繼承人”的人格,因此也不能免于清償被繼承人的債務。

(二)具化遺產繼承中繼承人優先購買權制度

在繼承人優先購買權制度之立法選擇過程中筆者提出兩種引入繼承人優先購買權的方式:一是擴大《物權法》第101條一般共有人優先購買權的適用范圍,將“共同共有”納入其中;二是在我國繼承法(編)中創設繼承人優先購買權。從立法的規范性與嚴謹性來看,第二種方式更為妥當。當然,除了在繼承法(編)中創設繼承人優先購買權外,也可以借鑒日本、韓國、西班牙等國家的立法例創設優先購買權的變種——應繼份取回權。至于應繼份取回權與優先購買權各自的特性與設計,并非本文重點,在此不作詳述。①

在繼承法(編)中創設繼承人優先購買權制度時,此種優先購買權的法律效力問題不可忽略。應繼份的轉讓不同于傳統共有份額的讓與,第三人在取得應繼份后無法立即行使對應繼份的所有權,只有等到遺產分割時第三人對應繼份的所有權才能實際轉變為對部分遺產的所有。因而可以推定,第三人在購買應繼份時知道或應當知道應繼份的屬性以及其他繼承人優先購買權的存在。鑒于此,應當賦予繼承人優先購買權以物權效力,即在獲得其他繼承人明確放棄優先購買權之前,第三人無權取得應繼份,即便取得了,其他繼承人也可以以優先購買權的存在為由訴請法院予以撤銷。通過賦予繼承人優先購買權以物權效力,可以使我國立法在允許繼承人轉讓應繼份的同時,最大程度地保障了遺產的統一性和共同共有關系的完整性。

(三)配套遺產管理人制度以確保繼承人優先購買權的實現

為了更好地規范繼承人應繼份的轉讓行為,保障其他繼承人的優先購買權,我國繼承法(編)中應確立遺產管理人制度。實際上,遺產管理不是簡單地保管遺產,而是涉及到處理遺產問題各方面的法律行為。在繼承人優先購買權制度運作過程中,遺產管理人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首先,繼承開始后,遺產管理人應及時清點遺產并確定遺產范圍和數額,幫助各繼承人準確評估其應繼份的價值,考慮是否轉讓應繼份;其次,遺產管理人在明確得知某繼承人要轉讓其應繼份時應立即通知其他繼承人,以保障其他繼承人有機會在同等條件下主張優先購買;最后,當遺產債權人要求繼承人清償債務時,遺產管理人應進行債務核算并通知各繼承人。此時,遺產管理人不僅要平衡繼承人與遺產債權人主體之間利益,更要妥善處理因部分繼承人轉讓應繼份所造成的各種混亂和糾紛。由此可見,繼承人優先購買權的實現有賴于我國繼承法(編)中確立遺產管理人制度,明確遺產管理人的法律地位、選任規則、職責范圍、體系架構等問題。[22]當然這是一項非常嚴峻的工程。

【參考文獻】

[1]劉文.繼承法比較研究[M].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367.

[2]許尚豪,單明.優先購買權制度研究[M].中國法制出版社,2006.71.

[3]尹田.法國物權法(第二版)[M].法律出版社,2009:306-307.

[4](法)弗朗索瓦·泰雷,菲利普·森勒爾.法國財產法(下冊)[M].羅結珍譯.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687.

[5]劉素萍.繼承法[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178.

[6]楊立新,劉德權,楊震.繼承法的現代化[M].人民法院出版社,2013.41.

[7]陳棋炎,黃宗樂,郭振恭.民法繼承新論[M].三民書局,2001.147.

[8]馮樂坤.共同繼承遺產的定性反思與制度重構[J].法商研究,2011,(02):133-139.

[9]謝哲勝.民法物權(增訂三版)[M].三民書局,2010.232-233.

[10]張鵬.論共同共有中共有份額優先購買權[J].學習與探索,2016,(05):74-81.

[11]楊立新,朱呈義.繼承法專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88.

[12]孫若軍.繼承法學原理與案例教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230-231.

[13]孫若軍.繼承法[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200.

[14]郭明瑞,房紹坤.繼承法(第二版)[M].法律出版社,2003.199.

[15]謝在全.民法物權論(中冊)(修訂三版)[M].三民書局,2004.31-32.

[16]戴東雄.民法系列——繼承[M].三民書局,2006.106.

[17]錢佳.論共有份額優先購買權的修正[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6,(03):90-95.

[18]張玉敏.繼承制度研究[M].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994.193.

[19]戴孟勇.先買權的若干理論問題[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01):53-59.

[20]劉春茂.中國民法學·財產繼承[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408.

[21]史尚寬.繼承法論[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180.

[22]付翠英.遺產管理制度的設立基礎和體系架構[J].法學,2012,(08):31-37.

(責任編輯:王秀艷)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uccessors' Preemption Right

System in the Inheritance Succession

Qian Jia,Zhang Peng

Abstract:The succession portion of coinheritance is the common share of potential joint possession in essence.Successors can freely transfer the succession portion to other successors and the third party after the beginning of inheritance.On account of needs of maintaining integrality of inheritance,maintaining successors' family affection bailment and simplifying coinheritance relations,successors should give other successors the preemption right in transferring the succession portion to the third party.Therefore,our country can confirm the successors' preemption right through revising the application scope of general co-owners' preemption right and establishing the mode of new system and give the property right efficacy to fight against the third party.Besides,our country still needs to match and improve the inheritance custodian system to guarantee realization of the successors' preemption right.

Key words:inheritance;successor;the succession portion;joint possession;preemption right

猜你喜歡
制度
淺探遼代捺缽制度及其形成與層次
重大誤解制度“重大”之認定
學術論壇(2018年4期)2018-11-12 11:48:50
刑事申訴制度的三重檢討與完善進路
法大研究生(2018年2期)2018-09-23 02:20:40
完善我國人大制度的幾點思考
簽約制度怎么落到實處
中國衛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26
構建好制度 織牢保障網
中國衛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8
一項完善中的制度
中國衛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7:58
論讓與擔保制度在我國的立法選擇
翻譯人員參與刑事訴訟制度的構建
應訴管轄制度適用之探討
時代法學(2015年6期)2015-02-06 01:39:2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精品αv中文字幕| 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小说| 超碰91免费人妻| 免费观看国产小粉嫩喷水 | 999国产精品| 91精品免费高清在线|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在线视频| 18禁影院亚洲专区| 日本欧美一二三区色视频| 成人午夜亚洲影视在线观看|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亚洲日韩精品伊甸|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软件 |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电影| 日本在线亚洲|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 国产永久免费视频m3u8| 久久鸭综合久久国产| 中文字幕在线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制服丝袜在线视频香蕉| 999精品在线视频| 又黄又湿又爽的视频| 国内丰满少妇猛烈精品播| 久久人人妻人人爽人人卡片av| 亚洲无限乱码| 亚洲精品第五页| 成人va亚洲va欧美天堂| 男女精品视频| 男女性午夜福利网站| 国内精品免费|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国产日韩欧美黄色片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va免费视频| 动漫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在线看国产精品| 国产大片黄在线观看| 伊人色在线视频| 日韩激情成人| 色综合天天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丝袜高跟鞋|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国产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全部免费特黄特色大片视频| 亚洲第一av网站| 性喷潮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精品在天天在线麻豆|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一级二级三级|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一| 无码有码中文字幕| 在线国产资源|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2020| 免费不卡视频| 国产丝袜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成在线观看 |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九月婷婷亚洲综合在线| 在线观看欧美精品二区|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欧美不卡二区| 在线免费亚洲无码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丝袜高跟鞋| 国产精品浪潮Av| 日韩不卡免费视频| 亚洲一区国色天香| 日本少妇又色又爽又高潮| 免费不卡在线观看av| 免费人成视网站在线不卡| 亚洲一区色| 亚洲av无码人妻| 成人韩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毛片在线直播完整版 | 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44| 国产在线小视频| 欧美日本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