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燕
物理教學中,好的教學方法有助于物理教學,更有利于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這對于物理教學是非常關鍵的.因此,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新知識.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深深認識到:教學方法主要包括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教師教學的方法,是為完成物理教學任務所采取的方法,它同時也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理解物理知識和技能的方法.現階段的物理教學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現狀,并對教學內容加以完善.下面筆者就此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討.
一、以學定教,教會方法
教學中,教師根據新課程的要求,以學生為主體,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學定教”,也就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來確定教學內容.首先,教學設計要本著從學生出發,接近實際情況,而不是一味的照搬書上的內容,更不能只是拿生活中簡單的例子來驗證書上的結論.教學內容上,教師對學生已經熟練掌握哪些知識,還沒有掌握哪些知識已經有了大體的了解,教師要明白,所教的是學生不會的內容,已經會的東西就沒有必要再重點強調了,那樣會浪費很多的時間.這樣,教師就能很快確定下節課的教學方案,同時,教師還要多鼓勵學生預習新的知識,給學生劃定預習的內容和范圍,學生在自學時會遇到一些難題,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與大家交流討論,引導學生下次遇到這類問題運用所學知識自行解決.
學生的學習方法不同,導致學習成績存在一定的差異,好的學習方法才能使學生真正掌握學到的知識.教師要指導學生正確、有效的認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讓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把重點和難點勾畫出來,上課時著重聽老師講這些問題,這樣很快就能提高學習的效率.其次,每次學到新知識后,教師督促學生多復習,教師也要科學合理的安排教程,不追求進度,不一味只求質量,不讓學生積留問題.再次,讓學生養成總結歸納的習慣,把所學到的知識進行整理對比,找出應該注意的問題.
二、重視實驗,積極參與
幾年來,江蘇省一直實行初中物理實驗考查制度,可事實上是,各校對于實驗考查越來越不重視,這一情緒從學校領導到教師再到學生無一不受到感染.
筆者在實驗考查的監考中屢屢發現一些尖子生實驗時,連如何獲得清晰的實像,如何觀察凸透鏡所成的虛像都不會.他們學校的老師和學生也如實反映,他們從未進過實驗室.參加監考的幾位老師都感到奇怪,實驗都不做,他們考試也不比我們差到哪兒去.可是,這樣的高分有用嗎? 如果套用愛因斯坦的那句話,如果孩子們若干年后,把這些用于考試的物理知識都忘了,兩年的初中物理教學對他們還剩下什么呢?所以筆者認為,教師必須更新觀念,克服怕麻煩的心里,利用一切條件,加強合作學習,帶領學生進行實驗.
例如,講《大氣壓強》時,可以讓每張桌子上的二名同學分別準備一個乒乓球和一個空筆管,將流體流速越大壓強越小的演示實驗變為每位同學親手操作的分組實驗,在每組二名成員的合作下,通過組內合作、組間競爭,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和競爭意識.測量大氣壓值時,每組同學準備一支注射器和一個彈簧測力計,在學生的實際操作中完成對大氣壓值的測量,并通過交流和評價分析誤差形成的原因.對學生探究實驗的教學,要注重實驗的探究過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作出猜想、設計實驗、實驗驗證、得出結論和交流評價)的培養.
又如:研究改變摩擦力大小方法的實驗,教師提出問題后,應先讓學生根據平時的生活經驗作出猜想,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可能有:接觸面積的大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壓力的大小、物體運動快慢等,然后讓學生通過設計實驗、實驗驗證、收集數據、交流總結得出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再如,“研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教學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移動蠟燭與光屏,記錄數據,觀察成像特點等任務具體到某個人.這種良好的合作習慣需要慢慢養成,想一蹴而是有困難,教師可以分步推進,先布置學生容易完成的任務,實施一段時間;再逐漸增大難度,繼續實施.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布置容易一些的任務,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布置難一些的任務,區別對待,分類提高.
三、開展活動,培養能力
物理課外活動是物理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是對物理教材知識的擴展和加深,是培養學生情商的有效途徑.由于課外活動具有參與性、趣味性、創造性、自主性、靈活性、實踐性的特點,容易引起學生學習興趣.開展物理課外活動時要結合教材內容,根據初中學生年齡層次、能力水平、興趣愛好以及本地區特點、本校條件,確定活動內容、活動形式、活動規模.其主要途徑有以下幾方面:
1.開展以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為主的活動
定期組織開展小實驗、小制作、小創新、小發明等競賽和實驗操作比賽活動,并鼓勵學生動筆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如:制作氣墊船,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的實驗、制作橡皮筋測力計等.比如,筆者曾在課間看見學生玩礦泉水瓶噴瓶蓋的游戲,當時正在學習內能與機械能的轉化,上課時,也演示了這個實驗,并且讓學生解釋這里包含的物理原理.
2.舉辦科普知識講座
老師可以介紹物理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介紹我國及世界高新技術發展的動態與趨勢,介紹物理在高新科技領域中的應用,介紹物理與其他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介紹物理與社會的關系.例如: “物理就在你身邊”、“神舟飛船與中國航天”等科普講座;也可以指導學生通過報紙、雜志、電視和網絡等渠道收集自己喜歡的素材(如軍事科學、航天技術、通信技術、空間技術、科學家的事例與貢獻等),利用課外活動分小組、班級學習.
3.調查訪問
組織學生到附近村莊、田間地頭、污水處理站、環境監測站、自來水廠、油漆廠、玻璃制品廠、水泥廠、造紙廠等進行實地調查訪問,使學生切身體會到科學技術的利用會給人類帶來利益的同時,也會給人類帶來危害,增強學生的科技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例如:調查學校自來水的浪費情況,并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調查社區用電安全隱患及提出預防措施等.
陶行知先生說過:“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而是教學生學.”目前,物理學科的教學重教輕學現象還很嚴重,教師只顧埋頭教書,而不指導學生如何學,致使學習效率低下,這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提高物理教學效率方面還有很多研究的空間,只要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大力挖掘,還會有更多的經驗總結出來,從而切切實實的提高物理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