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玲
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課文的環節,一開課就把學生牢牢吸引住.”上課伊始,學生的心理、情緒、思維、狀態還沒有完全進入課堂情景中,此時,若教師能夠設計一小段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導入,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就能使學生快速回歸課堂,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引發他們的求知欲望,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什么樣的課堂導入才是有效導入呢?本文就自己曾經聽過的兩節課,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案例蘇科版七上《3.4合并同類項》
師:如圖1,這是某學校校園的總體規劃圖(單位:m),試計算這個學校的占地面積.
生1:學校的占地面積可以用代數式表示為:100a+200a+240b+60b.
生2:學校的占地面積可以用代數式表示為:300a+300b.
師:我們知道,這兩個代數式都表示這個學校的占地面積,所以它們是相等的:100a+200a+240b+60b=300a+300b.由此我們知道,計算100a+200a,可以先把它們的系數相加,再乘以a;計算240b+60b,可以先把它們的系數相加,再乘以b.
師:100a和200a,240b和60b,5ab2、12ab2和-13ab2,-9x2y3和5x2y3,分別有什么共同特點?
生3:100a和200a的字母都是a,且a的指數是1;240b和60b的字母都是b,且b的指數是1;5ab2、12ab2和-13ab2含有字母a、b,且a的指數都是1,b的指數都是2;-9x2y3和5x2y3含有字母x、y,且x的指數都是2,y的指數都是3.
同類項的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數也相同的項是同類項.
思考:
1.以“計算學校的占地面積”引入教學內容,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一開始就是“計算”,讓學生沒有新穎感,以為本節課又是一節枯燥無味的計算練習課,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通過發現100a+200a+240b+60b=300a+300b,教師直接告訴學生“計算100a+200a,可以先把它們的系數相加,再乘以a;計算240b+60b,可以先把它們的系數相加,再乘以b.”學生缺乏活躍的思維活動,缺乏自主探索的思考時間.
3.由問題“100a和200a,240b和60b,5ab2、12ab2和-13ab2,-9x2y3和5x2y3,分別有什么共同特點?”直接歸納辨別同類項的方法,對學生的要求是否過高?能否讓大多數學生感受“跳一跳,摘得到”的成功的喜悅感?
事實上,“合并同類項”就是“物以類聚”,如果讓學生了解到這一點,會不會更加便于學生接受同類項這一概念呢?為此,我設計了如下的課堂導入:
師:大家都知道2+3=5,那么2只蘋果+3只蘋果=?
生1:2只蘋果3只蘋果=5只蘋果.
師:那么2只橘子+3只橘子呢?
生2:2只橘子+3只橘子=5只橘子.
師:那么2只蘋果+3只橘子呢?
學生開始有騷動,紛紛懷疑老師是不是說錯:這怎么能加呢?蘋果與橘子又不是一類水果.
師:2個a加3個a等于什么?如何用數學式子表示呢?
生3:2個a加3個a等于5個a,表示為2a+3a=5a.
師:2個b加3個b等于什么?如何用數學式子表示呢?
生4:2個b加3個b等于5個b,表示為2b+3b=5b.
師:2個a加3個b等于什么?
學生再次騷動,踴躍舉手提醒老師:a、b不是一類,還是不能加啊!
師:看來,只有同一類事物才能放在一起計算總量(此處開始涉及“對對象進行分類”的思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如何對單項式進行分類.問題1:下列各單項式,哪些可以歸為一類:100a、200a、240b、60b、5ab2、12ab2、-13ab2、-9x2y3、5x2y3.
生5:100a、200a、240b、60b、5ab2、12ab2、5x2y3歸為一類,它們的系數都是正數,-13ab2、-9x2y3歸為一類,它們的系數都是負數.
生6::100a、200a、240b、60b、5ab2、-13ab2、-9x2y3、5x2y3歸為一類,因為它們的系數都是整數,12ab2單獨為一類,它的系數是分數.
生7:100a、200a、240b和60b是一類,都是一次單項式,5ab2、12ab2、-13ab2是一類,都是三次單項式,-9x2y3和5x2y3為一類,都是五次單項式.
師:這幾位同學的分類方法都很不錯!如果為了達到“分類后能夠放在一起計算總量”這個目的,該如何分類呢?
生8:我認為,為了能夠“做加法,計算總量”,應該這樣分類:100a和200a是一類,240b和60b是一類,5ab2、12ab2和-13ab2是一類,-9x2y3和5x2y3是一類.
師:請大家觀察在這樣分類的前提下,每一類單項式各有什么特點呢?
生9:100a和200a的字母都是a,且a的指數是1;240b和60b的字母都是b,且b的指數是1;5ab2、12ab2和-13ab2含有字母a、b,且a的指數都是1,b的指數都是2;-9x2y3和5x2y3含有字母x、y,且x的指數都是2,y的指數都是3.
同類項的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數也相同的項是同類項.
說明:
1.從蘋果、橘子等學生非常熟悉又喜愛的水果導入,調用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2.兩個“騷動”,使學生體會到分類的必要性,引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3.肯定了生5、生6、生7的分類方法,讓他們體驗回答正確后的滿足感,同時鼓勵了同學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
4.學生體驗到此種分類方法的目的是為了“放在一起做加法”,為下一課時“合并同類項”做好了準備.
案例2:蘇科版七上《3.5去括號》師:如圖,你知道下圖農田的防護林帶和水渠有多長嗎? 生1:防護林帶長為 ; 水渠長為 .師:同學們,我們該如何去掉這兩個式子中的括號呢?請大家先填寫下表.a b c a+(-b+c) a-b+c a-(-b+c) a+b-c-5 2 -1 -6 -4 3 -9.5 -5 -7 (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計算,然后再請一位同學口答計算結果)師:觀察計算結果,同學們發現了什么?生2:我發現 , .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得到去括號法則.思考:從上課開始至學生正確口答出表格里的計算結果,共用時7分鐘,這個導入時間是否過長?畢竟課堂導入的目的是為了想方設法讓學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若為了導入課堂而影響了隨后的呈現、理解、鞏固、小結等其他環節,就達不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了.仔細分析初一學生的情況,他們剛剛接觸負數,要在短時間內改變過去6年學習正數的習慣,的確很難.況且,他們才學習了“求代數式的值”,還沒到熟練運用的程度,所以要完成“填表”的任務,的確需要一定的時間.同時,課堂上匆忙進行計算,難以保證正確率,一旦計算不正確,既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會影響后面探索歸納去括號的結果.那么,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事實上,不是每一節課都需要設計情景導入新課的.有些課,一上課教師就把本節課要學習的中心內容提出來,迅速地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所要學習的問題上,同樣可以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所以,我對本課時安排了如下的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學生課前填寫表格:a b c a+(-b+c) a-b+c a-(-b+c) a+b-c-5 2 -1 -6 -4 3 -9.5 -5 -7 2.上課一開始,請一位同學口答填寫表格的計算結果. 3.發現 與 后,組織學生討論交流,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敘述去括號的過程,最后師生共同揭示法則. 總之,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堅持做到認真鉆研教材,仔細分析學生,平時多挖掘多積累生活中的數學實例,廣泛獵取數學信息,精心組織教學素材,設計形式多樣的課堂導入,這樣就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學生以高昂的熱情投入數學學習中,從而有效地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