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洋
合作學習法的加入,讓數學課堂中的內容充滿了趣味性,同學們在其中可以找到屬于自己的樂趣,同時還能學習到知識,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提高效率,但是由于許多的教師對合作教學沒有一定的了解,而對其沒有產生重視,讓合作教學在學習中只是出于一種形式,從而不能發揮出合作教學的作用,這樣不僅不會增加學習效率,還會影響我國的初中數學的發展進度.
一、合作學習在初中數學課堂上的相關問題
1.沒有用合理的方法進行分組學習
在初中數學教學合作學習中,許多教師由于在對學生進行分組時通常按照學生座位的位置進行分配,而沒有將學生各自的實際情況進行考慮,導致了在一組的學生中,有愛好完全不同的學生在一組進行合作,讓這組學生沒有語言上的交流興趣.同時再加上教師沒有對學生進行討論的及時更新,讓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降低,最終讓合作學習的時效性變得沒有意義.
2.沒有合理的分配時間
在數學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個人能力問題,目前的知識不能獨自完全將解題思路進行總結,這時候教師就需要對學生進行學習上的交流,讓學生參與討論,共同對問題進行探究,才能總結出解決的方法.但是教師通常沒有在學習前讓學生對課本進行仔細的閱讀,導致了在遇到問題后,馬上讓學生之間進行討論,同時在學生還沒有對討論得出結果時,教師又立馬進行了下一個問題的提出,這種只追求進度而沒有追求質量的學習方法對學生的學習影響巨大,可以說是無用之法.學生在對討論時間不足夠的情況下進行下一個問題的討論,很可能讓學生對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降低,從而讓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變淡,嚴重點還可能影響學生對待事情時產生的不良解決方法的習慣.
3.沒有足夠認識合作學習
在對學生進行數學教學時,由于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合作學習的意義,不能將其中的要點進行掌握,導致了在對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是以小組進行討論,其目的只是為了使學生感覺到課堂并不枯燥,這種形式上的合作學習討論不僅不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反而還會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這種方式會影響我國初中數學教學的質量,從而讓教學水平得不到提升.
二、初中數學教學課堂中合作學習的提升途徑
1.用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分組
一個合理的分組對數學教學合作學習的幫助是很大的,其能保證學習的質量,所以為了能讓學習的成效最大化,需要在分組上多加思考,從而做出最合理的分組,所以必須要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學生之間的合理分組,才能達到學習質量的最大化.在對學生進行分組時,教師應該對分組中的人數進行控制,不能讓人數過多也不能過少,最好的方法就是一組六人.在對學生進行分組時,教師需要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情況,根據情況進行分配.最后在分好的每一組中安排一個組長,負責進行任務的分配與小組的管理等,還要安排一位記錄員,負責對小組討論的內容與結果進行記錄.這種方法會讓每一位學生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得到學習信心,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我國初中數學教學質量越來愈好.
2.對學生的合作技能進行強化
如今大多數的合作學習中,由于學生對合作的經驗與技能沒有充分的準備,導致了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不能順利地進行下去.為了解決這方面的問題,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合作能力的培養進行指導,使學生掌握多元化思考的能力,從而進行學生間的相互合作、共同成長的學習,讓合作學習達到預想的效果.而現在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辯論法、協商法和自由發言法.其中辯論法的主要內容是讓小組中的一位學生提出學習中的一項問題,然后讓小組中其他的學生針對此問題進行討論與辯論,各自提出自己的意見與觀點,這種方法會讓小組中學生之間的思維產生碰撞,在思維的碰撞中讓學生進行精華點的吸取,同時對自己的思維進行修正,同時還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協商法主要是讓小組成員分別將各自的想法進行表達,在各自表達完成后,將所有成員的想法進行一個統一的整理歸納,總結出一個最合適的想法,這種合作學習方法可以讓小組中的每一位學生都得到展示的機會,從而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在對學生進行《軸對稱》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概念提出,此時學生如果對軸對稱圖形和軸對稱感到迷惑不解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對學生提出相關的問題:這兩個概念是否相同?它們的不同點有什么?它們之間又有什么聯系呢?可以讓同學們進行小組之間的討論,在得出結論之后,再進行辯論.在小組合作討論中不斷地讓同學之間的思維進行摩擦,同時能讓學生對自己的觀點從討論中進行吸取與改進,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討論時盡量讓學生自由發揮,要充分給予學生足夠的討論時間,要讓學生在不斷的討論中領悟到知識的要點,慢慢地最終對這兩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有了一定的正確認識,能從圖形的關系與對稱軸等方面將其概念進行區分,同時也認識到了其之間的關聯,這種方式能充分地發揮出合作學習的時效性與作用.
三、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促進合作學習的發展
在數學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會使學生產生出主動學習的心態,還會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自覺性.所以在學生對學習進行數學教學過程中需要為學生構建一個平等公正、良好并且富有趣味性的學習環境,這樣能夠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下生成主動學習的態度,對課堂討論的需求性增加,同時還能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對知識的需求量增大,促進合作學習的效果.比如在對學生進行《圓》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根據學習內容進行一個情境的創設,教師:老師今天為大家帶來了兩個圓,如何讓自己通過實踐能找到其中的正確理論?同學們可以相互進行討論.在讓學生進行實踐之前,需要讓學生將其中相關的要求進行仔細閱讀,將手中的圓進行實踐,自己想辦法來對比圓之間的位置關系.同時各小組的組長需要做好記錄,將實踐中的結果與討論內容進行分析和整理.通過情景的創設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產生對知識的需求,同時還能讓學生激發合作興趣,從而挖掘出其自身的優點.
從文中可以看出,合作學習是通過學生之間對學習的主動性與對學習的自覺性所生成的學習方法,這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配合與努力,才能讓合作學習的效果得到最大的發揮.為了能更好地提高合作學習的效果,教師在分組中應該注意根據學生各自的情況不同進行考慮并分配,這樣可以促進合作學習的質量,同時為我國初中數學的進步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