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摘 要〕 手是人類身體的零部件,也被看作是審美對象的一種。通過把手符號這種生活中屢見不鮮的元素恰當運用到圖形創意中去,促使我們去探究手符號的語言意義、形式意味、內涵精神以及它在圖形創意中的各種表現手法,使圖形創意更加豐富多彩。
〔關鍵詞〕圖形創意 手符號 設計元素
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圖形設計已然成為展示人類先進思維的一種手段,圖形創意中運用到的元素多種多樣,甚至是數不勝數,在這其中“手”這種生活中人人都離不開的零部件也在圖形創意中展示了它出彩的一筆。
一、手符號對圖形創意的語言含義
(一)手被人熟知,切合圖形創意中“舊元素新組合”
“舊元素新組合”是廣告大師詹姆斯·韋伯·楊就廣告創意這一領域而提出的總結性概括。“舊元素”是指各類知識中有關產品和目標消費者方面的特殊知識,以及日常生活中大眾所需了解的一般知識。“新組合”就是說設計師們要利用這些知識,尋找一個創意的點子,從而更容易和消費者進行溝通。因此,“舊元素新組合”就是在做廣告創意時將人們生活中耳熟能詳的材料進行陌生的全新組合,使廣告目的更加突出,達到理想的效果。眾所周知手就是五根長短不一的手指和一個手掌構成,歷經數千年這都是不會改變的,所以做圖形創意時必須做到要有與眾不同的視覺效果。這種與眾不同可以是超乎常規的,前提是要遵循原有的本質外形特征,在這個外形特征上以一種新的方式重新組合。例如,圖一中作者以手為原型重新組合后變成了一只美麗的天鵝,這便是詹姆斯·韋伯·楊所說的“舊元素新組合”。在這樣一種設計手法中手符號被廣泛使用,正是因為它在我們眼中是舊元素的典型代表,用這種元素做出新的組合后易于與消費者進行溝通,視覺效果更加鮮明。
(二)手符號語言豐富,表現力強
每個民族都有用手的形式表示數字的習慣,因此,十進位制計數法在世界上獲得共識,以手指表示數字,手的符號意義首先得到了確立,這便是人類抽象思維進化的結果。每個民族有各自表示數的符號方式,例如,漢民族的“七”、“八”、“九”手勢是借助了象形方式;“手勢”不僅是數字的符號,而且表示招呼、友好、否定或抗議的手勢符號也早就被群體約定俗成。握手是早期部落中人與人之間表示沒有武器的信號,招手呼喚,揚手作別。
當然,手勢的符號性與一定的社會生活習慣和當地的特殊文化背景有著密切的聯系。在我國大部分地區表示圓形時用拇指和食指構成一個圓形就能代替,但是同樣的手勢在日本人看來就是表示金錢,在英國人眼里便成了“OK”的意思,大部分法國人卻認為這個手勢代表“零”,更有某些地區認為這是一種不禮貌的手勢。但是也有一些世界性的手符號,例如表示勝利的“V”的動作,這個動作源于意大利卻被世界所認同,成為一種世界性的手勢語言。
現代設計中大量的標志(商標、路標及其它公共標志),特別在廣告中,充分利用手的形象及符號意義獲得了十分有效的視覺效應。
帶有表情的手被設計師們屢屢運用到設計上。例如,美國某家保險公司的標志是一只手護住風中殘燭。這幅廣告充分地體現了上保險對一個老年人的重要性,達到了設計者的目的同時也為保險公司做了到位的宣傳。
二、手符號的形式意味
(一)手符號在圖形創意中的表現技法
1、圖形置換法
圖形置換法包含局部置換和整體置換兩個部分。
例如,圖二中作者把扳手的一端用手置換,這幅作品就是將扳手的一部分用與它相似形狀的手替換而成的圖形,這一種創意給受眾一種新的視覺形象,也賦予了扳手一種新的意義,同時也讓手這種生活中人人都有的物體帶上了設計意味。手符號并不單單是枯燥乏味的一個個體,它可以是圖形置換中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一個單獨個體,因此在設計師的眼中它可以被賦予豐富的設計意味,成為圖形創意中出彩的一筆。
2、圖形變異法
在圖形設計中,容易被廣大受眾接受的往往是那些給人以單純平靜之感的寫實物象。但是,這些熟知的形象會像過眼云煙一樣難以達到吸引人們眼球的視覺效果,常常會造成傳達過程中信息的丟失或混淆。相比之下,人類大腦會對那些夸張、變形或者現實生活中沒有的形象產生興奮,而這種使大腦興奮的視覺信息就會被大腦記憶很長時間,這才達到了圖形設計的目的。圖三中作者把“手”與“鉗子”做了一種新的組合,而這種組合是我們生活中沒有并且夸張變形的一種形象,就是這種新的物象會使人的視覺和大腦產生興奮,從而留下深刻的記憶。變異設計是一種以反對固有模式來迎合大眾心理的表現形式。
(二)手符號在圖形創意中的修辭手法
1、比擬手法
比擬就是把事物一比作事物二的修辭手法。比擬包括兩種類型,一種是擬人一種是擬物。在圖形創意中,擬人是把物比作人的一種表現形式,讓物體帶有感情色彩;擬物又包括兩種,即把人比作物或者把物體一比作物體二。
例如圖四,一雙手緊緊環抱成一個地球形象,用手形象通過比擬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個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告訴大家保護地球,珍惜自己的生活環境。在這幅作品中手符號被恰如其分地運用到設計中,引起了廣大民眾的高度注意。手符號看似簡單卻能表現出意義深遠的形象,因此在做圖形創意中運用比擬手法時,手符號便成了一種不錯的元素選擇。在比擬的表現手法中設計師們也會賦予手符號更多、更抽象的內涵,也為手符號不斷積淀了它的設計意義。
2、夸張手法
夸張就是指人們為了某種表達需要而運用的一種修辭方法,一般用在表現物體的特征、程度上。夸張手法有三種不同表現形式。
擴大夸張就是把事物形容得比原來“大、多、高、強、深”的夸張形式。
縮小夸張就是把事物形容得比原來“小、少、低、弱、淺”的夸張形式。
超前夸張就是指把后出現的事物提前出現。
例如,圖五把樹的形態看作是一只張牙舞爪的手,在外部形態上做了夸張,這樣的表現手法要比一顆普通的樹更加意義深刻,也可以說是把一只手夸張成一顆枯干的樹枝,在手原來的外形特征上進行了大而強的夸張。一幅成功的設計作品就是要抓住受眾的眼球,達到預期的宣傳效果。手原本豐韻,在做了夸張設計后能很快吸引受眾的視線,抓住受眾的心理,從而能進一步詮釋設計作品。
結論
手這種生活中最常見的元素已經被廣泛地運用到了平面設計中,而且成為了設計師們所熱衷的一個出發點。但是,做任何的設計都要符合其本質。科學設計,就像一雙筷子,設計得再漂亮再精致卻一長一短,就失去了筷子原有的本質意義,無法使用,這樣的設計就是不科學、不符合本質意義的設計。在做設計時可以超乎常規,做大的改動,但是脫離科學的實際就變成空想了,所以手符號在圖形創意中的運用也是如此,要遵循合理的方式作出恰當的設計。
參考文獻:
[1]劉寶成. 圖形設計再認識. 河北大學出版社,2004
[2]張勇強.廣告圖形.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
[3]何輝、歐陽正德、賀國強.圖形創意設計. 湖南大學出版社,2004
[4]林家陽.圖形創意與聯想.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