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丁穎
摘 要:應用文寫作課是一門公共基礎課,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本文以啟事的教學過程為例,探索了“活動體驗式”教學法在應用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活動體驗式 教學法 應用文寫作
應用文在今天,被廣泛地使用于國家政務和一切公私事務之中,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很多技工院校開設了應用文寫作課程,其教學目標就是培養學生撰寫各類應用文的能力,使學生具有解決企業文案事務及私人事務的職業崗位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
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應用文寫作這門課程并未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首先,該課程未受到技工院校的重視,課程設置時有時無,課時偏少;其次,該課程內容與其他文學類作品相比,注重格式性和規范性,缺乏生動性和抒情性,難免枯燥乏味,令人厭倦;再次,照本宣科滿堂灌的傳統授課方式讓學生昏昏欲睡,厭學怕寫。
教育家夸美紐斯說:“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因此,為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活動真正成為學生主動的、自覺的活動。我們嘗試在教學中采用“活動體驗式”教學法,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切身的體驗,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下面以啟事的授課過程為例,闡述“活動體驗式”教學法的實施過程和實施效果。
一、“活動體驗式”教學法實施過程
1.設情境、巧導入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總是與一定的文化前景,即“情景”相連。好的情境,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撩起求知欲。因此,在啟事教學的導入環節中,我們精心選擇了國產大片《非誠勿擾》中秦奮寫的《征婚啟事》片段,巧妙導入。當大家熟悉并喜愛的電影演員葛優和舒淇一出現,立刻吸引了學生的眼球,引發學習熱情。五分鐘視頻結束后,教師趁熱打鐵,讓學生就這則征婚啟事,談談內容上的優缺點及行文特點,讓學生初步感知這種文體的適用范圍和結構特征。
2.練寫作、改真例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先練后講”看似違背教學常規,其實卻是“活動體驗式”教學方法的精髓所在。學生先有體驗,后學理論,就能由形象感知升華到理性頓悟。
啟事的教學中,我們根據班級人數,首先把學生分成5~6個學習合作小組,每組5~6人,各設主持人1名,小組圍成圓桌,合作學習。其次,將事先準備好的寫作任務通過抽簽的形式下發各組,由主持人按照寫作任務,安排小組成員集思廣益,合作完成。再次,主持人上臺朗讀本組的作品,其他同學傾聽,討論,指出優缺點。這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完全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僅起指導作用。
3.講知識、歸要點
應用文寫作的知識并不難懂,道理也不深奧,一般無需老師講得過多。“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之前學生已經有了寫作體驗,之后再學習理論知識,自然迅速領悟,事半功倍。教師只要將書中應用文的文體概念、特點、結構、寫作要領、注意事項等簡略講授,歸納要點即可。
4.讀范例、會遷移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習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學會學習”。書中的范例不是必須掌握的,但范例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和借鑒價值。通過閱讀范例,學生學會遷移,能舉一反三,會寫常見的應用文才是關鍵。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也關注到應用文寫作教學和學生專業特點的對接。不同專業教學偏重點不同。對會計、賓館服務等偏文科類的專業,除講授日用事務文書外,還加大了通知、會議記錄、合同等行政公務文書的教學,以滿足其日后的工作需要。而對于機電一體化、建筑施工等以工科為主的專業,則降低要求,確保學生會寫請假條、求職信、申請書等常用應用文即可。
二、“活動體驗式”教學法實施效果
1.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活動體驗式”教學法,把課堂交給了學生,學生有新鮮感,學習氣氛活躍,課堂成了展示學生風采的舞臺。每當有同學發言精彩,必能引來熱烈的掌聲,學生在這種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不知不覺就會對這門課產生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2.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小組學習過程中,主持人要分配任務,朗讀小組作品。剛開始,主持人的選擇多為活潑開朗、口頭表達能力強的同學。隨著這種教學模式的持續深入,主持人輪流擔任,那些性格內向、發言怯場的同學也有機會展現自我。教師適時鼓勵,指導幫助,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也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和心理適應能力。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活動體驗式”教學法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這就要求小組成員互依互存,分工合作,既體現個性差異,又凸顯團隊特色。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為學生走向企業、走向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鎮江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