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琳 陳慧

摘要:目的 探討品管圈(QCC)管理對頸脊髓損傷四肢癱患者護理質量的影響,為脊柱科的護理管理提供科學參考。方法 選取實施QCC管理階段收治的 130 例頸脊髓損傷四肢癱患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QCC組與對照組,進行整體護理措施的落實,對照組62例實施脊柱科常規模式護理,QCC組68例以護師成立的QCC進行整體護理管理,對比兩組患者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結果 QCC組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QCC管理能夠增強頸脊髓損傷四肢癱患者護理質量的提高,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因此品管圈活動值得臨床上的應用與推廣,是一種科學的護理管理方法。
關鍵詞:品管圈;頸脊髓損傷四肢癱;護理質量
品管圈簡稱為 QCC。品管圈活動目前已在多個行業廣泛應用。大量的文獻報道證實, 這是一種比較科學的管理方法。近年來, 國內有研究學者將該模式用于臨床護理管理, 取得了明顯效果[1,2]。護理工作中品管圈由護師級以上的工作嚴謹的人才組成[3],將現有的護理資源進行有效分配,以提高護理質量為宗旨。本組對我科2013年8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30例頸脊髓損傷四肢癱患者中選取68例進行QCC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頸脊髓損傷四肢癱患者130例,均神志清楚,呼吸通暢,四肢不全癱,肌力0-Ⅳ級,顱骨牽引,牽引2w后經頸前路行頸椎內固定術。將130例隨機分為QCC組與對照組,其中QCC組68例,男 37例,女 31 例,年齡 23~59歲,平均(37.6±6.2)歲,文化程度為小學至大學本科,住院時間 7~45d,平均(22±1.2)d。對照組 62 例,男39例,女23例,年齡 21~62歲,平均(39.6±5.8)歲,文化程度為小學~大學本科,住院時間 12~39d,平均(25±1.1)d。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住院時間上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QCC組 62 例以護師成立的品管圈進行全程的護理:①成立品管圈小組,成員4~8人,選出圈長,設定專人記錄員,每周定期舉行會議;②制定活動計劃,包括:健康教育、日常生活護理、顱骨牽引的護理、并發癥的預防、康復功能鍛煉等;③制定出患者對各項護理措施實施的滿意度調查表,調查1次/w;④對調查得出的滿意度結果進行分析與驗證;⑤根據影響原因采取相應的改善措施,運用 PDCA 方法實現整體護理循環,不斷改進護理方法, 提高護理質量及患者的滿意度。最后在出院前1d再發放一次滿意度調查表。對照組62例行傳統、常規模式頸脊髓損傷四肢癱患者術前、術后的護理等,只在出院前1d發放滿意度調查表。
1.3評價方法 統一在出院前1d發放一次滿意度調查表,專人發放問卷進行調查統計,不能書寫的患者由品管圈主管護師根據調查表提問記錄,患者作答。將QCC組與對照組各項調查的滿意度進行比較。
1.4統計分析 采用數據統計軟件 SPSS17.0 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QCC組與對照組各項調查的滿意度比較,見表1。
兩組比較:組間滿意度均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QCC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3 討論
頸脊髓損傷四肢癱患者多由突發事件引起的不幸遭遇,對患者及家屬工作、生活、心里造成嚴重的創傷,對疾病知識的缺乏、對治療效果的迷茫。這些都對患者疾病的恢復及治療護理工作起阻礙作用。那么護理工作的宗旨就是"以患者為中心",把病患真正的放入到我們每一位護理人員的心里,用我們的天使之翼托起病患的希望,用我們的愛心、細心、耐心、責任心感動病患,取得配合,促進康復,體現人文關懷,從而實現護理品質的提升。護理品管圈是由工作性質相同或相關聯的人員組成一個圈。圈員運用各種改善手法,啟發個人潛能,發揮團隊力量、結合群體智慧、群策群力,查找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時發現,及時討論、分析,改善護理措施,消除護理隱患,是提高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的有力保障。
本組研究品管圈管理對頸脊髓損傷四肢癱患理質量的影響結果表明,護理品管圈管理能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提高了整體護理措施實施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周凱云,陳湘玉.品管圈活動用于臨床護理人性化服務的效果評價[J].中華全科醫學,2010(8):123- 125.
[2]楊健,壽棘.品管圈活動在護士器械操作訓練中運用探討[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3,21(2):215- 217.
[3]趙君,周潔貞."品管圈"活動結合臨床護理路徑對腰椎間盤切除術后患者實施健康宣教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療前沿,2012,(15):72-73.
編輯/金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