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凡
摘要:目的 總結5例重癥麻疹患兒的護理過程,探討小兒重癥麻疹的護理方法要點。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科收治的5例重癥麻疹患兒的臨床表現,治療、護理方法。結果 經治療及有效的護理,使重癥麻疹患兒的病情發展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患兒均治愈出院。結論 對重癥麻疹患兒采取嚴密監護和有效對癥的護理措施十分重要,通過采取保護性隔離,對癥護理,心理護理,基礎護理等控制了患兒病情發展。
關鍵詞:患兒;重癥麻疹;護理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以發熱、流涕、咳嗽、口腔黏膜斑和皮膚紅色斑丘疹等為主要癥狀和體征,多發于6個月~5歲的兒童[1]。麻疹合并較嚴重的并發癥如重癥肺炎、心力衰竭、超高熱、中毒性腦病、腦炎、消化道出血等時稱為重癥麻疹。單純麻疹預后良好,重癥患者病死率較高。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4年01月~2015年01月我院收治重癥麻疹患兒5例,男4例,女1例,年齡6~8個月2例,3~5歲2例,8~10歲1例;所有病例診斷均符合《傳染病學》第6版麻疹的診斷標準[2];其中,有麻疹疫苗接種史1例,未接種4例。
1.2臨床表現與特征 入院時發熱、結膜充血、皮疹伴心衰2例,超高熱、結膜充血、皮疹伴肺炎1例,超高熱、結膜充血、皮疹伴犬吠樣咳嗽、聲音嘶啞1例,發熱、結膜充血、皮疹伴驚厥1例。
1.3治療與轉歸 經過積極抗病毒、抗感染、保肝、止咳祛痰等治療和精心的護理,所有患兒均治愈出院。
2護理體會
2.1環境護理 病房內保持適當的溫度、濕度,室溫以18℃~20℃為宜,相對濕度50%~60%,減少對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光線應柔和,保持安靜可使患兒得到充分的休息。房間定時通風,保持空氣新鮮,紫外線消毒。對疑似麻疹、麻疹的患兒均采取隔離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2.2發熱護理 麻疹患兒體溫可高達40℃以上,但應注意麻疹的特點,在前驅期尤其是出疹期,若體溫不超過39℃可不予處理,因為體溫太低,不利于麻疹發出。若體溫超過39℃,可用降溫貼貼于額部,溫水擦浴等物理降溫,禁用酒精擦浴,防止酒精對皮疹的刺激,或可服用小劑量退熱劑,使體溫維持在38℃為宜[2]。
2.3飲食護理 一般無忌口,以營養豐富、高維生素、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為主。避免粗糙、粗纖維尖硬食物,忌食辛辣、過咸、過甜等刺激性較強的食物,應少量多餐。多飲水,可少量多次飲用白開水,以利毒素的排泄。高熱時要注意水電解質平衡。
2.4病情觀察 密切觀察體溫、心率、呼吸變化,如出現體溫過高或下降后又升高、呼吸困難紫紺,均提示可能出現并發癥;出疹期應注意觀察出疹順序、皮疹顏色及分布情況,如出疹過程不順利,提示可能發生并發癥,需報告醫生及時處理;觀察有無脫水、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的表現;觀察肺炎、心肌炎等并發癥的表現;注意觀察消化道癥狀變化(如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
2.5基礎護理 認真做好生活護理(包括皮膚的護理和頭發的清潔梳理),注意口腔衛生,嬰兒多喂白開水,較大患兒用漱口液漱口。及時清除鼻腔分泌物及鼻痂,保持呼吸道通暢。可用阿昔洛韋眼膏滴眼,防止眼睛繼發感染。給患兒修剪指甲,對于輕微的瘙癢,告訴患兒家屬可用手輕輕拍打止癢,避免抓撓,難以忍耐的瘙癢可外搽5%碳酸氫鈉溶液或爐甘石制劑。衣著應寬松,內衣褲勤換洗;床褥保持清潔、松軟、平整、干燥,減少物理性刺激。
2.6心理護理 態度和藹,語言溫柔,嫻熟的護理操作,可以使嬰幼兒及家長配合,順利完成各種治療,可以使學齡前兒童、學齡兒童擺脫緊張、恐懼心理。
2.7并發癥的護理 5例麻疹患兒中都合并有不同的并發癥,合并高熱驚厥時要保持呼吸道通暢,清除口、鼻、咽部分泌物,防止誤吸窒息,放置壓舌板,防止舌咬傷。合并肺炎、呼吸道感染者,注意喘息、呼吸困難情況,予以霧化吸入,減輕喉頭水腫、稀釋痰液。經常予患兒扣背及變換體位,因為扣背及經常變換體位可以減少肺部淤血及肺不張[3]。出現喉梗阻者應及早行氣管切開術或氣管插管[4]。合并心衰時要注意臥床休息,控制靜脈補液速度,給予氧氣吸入,一般流量為2~4 L/min。若心率>160次/min,可酌情給予西地蘭靜脈推注。
2.8健康教育 ①管理傳染源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②切斷傳播途徑在流行季節,盡量少去人群眾多的公共場所。冬春季節注意室內通風,保持空氣清新。③保護易感人群對沒有抵抗力的人群進行預防注射。④做好家庭隔離麻疹患者如果沒有并發癥,可在家休息,一旦出現并發癥或麻疹癥狀重者應住院治療。
3 結果
5例重癥麻疹患兒,在治療和護理密切配合下,效果良好,并發癥得到有效控制,4例治愈出院,1例病情好轉轉兒童醫院繼續治療。
4 討論
麻疹是兒童較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之一,其傳染性極強,出疹期體溫高、病情急、變化快、易并發支氣管肺炎、心衰、喉炎等嚴重并發癥。人群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觸患者后90%以上發病,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以往約90%發生在6個月~5歲的未接種過麻疹疫苗的小兒,6個月內嬰兒可受母體抗體的保護。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冬末春初為多。無特異性治療方法,同時由于患兒年齡小,不能正確地表達自己的病情,因此醫護人員一定要加強監護,做好小兒重癥麻疹的護理,減少死亡率。
參考文獻:
[1]徐奮奮,蔡一飆,趙鳳敏,等.不同人群麻疹抗體水平與疫情、免疫相關性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1,27(4):355-358.
[2]彭文偉.傳染病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85.
[3]周美蘭.麻疹患者并發臟器損害的發生情況分析和護理[J].護理學報,2007,14(10):52-53.
[4]周勇,高春霖,吳石均,等.非麻疹疫苗目標人群麻疹發病相關危險因素配對病例對照研究[J].熱帶醫學雜志,2008,10(04):465-468.
編輯/翟辰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