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健薇

摘要:目的 了解護理學生的關愛能力水平,為提高護生的關愛能力提供依據。方法 采用沃森的關愛量表,對陜西省一所醫學院校的護理學院 352 名護生進行相關的問卷調查,問卷采用當場發放當場收回的方式。結果 護生的關愛能力得分(3.78±0.37);男女護生關愛能力評分的有差異(P<0.05),不同學歷層次護生關愛能力的比較沒有顯著差異(P>0.05)。結論 護生關愛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可從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學校人文關愛環境等方面入手提高護生的關愛能力。
關鍵詞:關愛能力;護生;護理教育
護理是一門給他人提供照護的專業,關愛能力是從事護理工作的人員必須具備的一項核心能力。護生的關愛能力較高有利于日后開展臨床工作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美國護理學院協會[1](AACN)提出:關愛及其相關的關愛價值觀、關愛態度和關愛行為是護理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關愛能力的應該從護生進入學校學習護理專業開始就著重培養。本文旨在了解護生的關愛能力現狀,為進一步提高護生關愛能力提供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我校本科護理三個班級、專科護理三個班級共352名護生作為研究對象。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 ①一般資料問卷:包括年齡、性別、民族、來源于城市或農村、是否獨生子女、家庭月收入、入學時間、在讀學歷。②護生關愛量表:護生關愛能力調查使用沃森編制、陳雙琴[2]譯制的關愛量表測量。該量表包括社會心理和職業技術2個方面,共25 個條目。每個條目有5個備選答案,強烈贊成(5分),贊成(4分),不反對(3分),反對(2分),強烈反對(1分),得分越高表示關愛能力越強。 該量表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信度系數為 0.91。
1.2.2調查方法 將關愛量表和一般資料調查表編制成一份問卷,由研究者向護生發放問卷,在問卷發放之前向被調查者說明研究的目的和意義以及交代相關的填寫注意事項。向護生說明參加此次研究完全屬于自愿,問卷采取匿名方式進行填寫,要求護生在限定時間內填寫完畢,問卷當場收回。共發放370份問卷,剔除漏填、統一作答的無效問卷,有效問卷352份,有效率為95.1%。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SPS13.0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學分析。統計學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如均數、標準差、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護生的一般調查資料 352名護生的平均年齡為(21±0.78)歲。男生21名(5.97%),女生331名( 94.03%)。少數民族學生19名(5.40%),漢族學生343名(97.44%)。獨生子女學生143名(40.63%),非獨生子女學生209名(59.38%)。家庭月收入<1000元23名(6.53%),家庭月收入1000~5000元212名(60.23%),家庭月收入>5000元117名(33.24%)。本科學生236名(67.05%),大專學生116名(32.95%)。擔任班級干部學生69名(19.60%),未擔任班級干部學生283名(80.40%)。
2.2護生的關愛能力 352名被調查護生的關愛能力平均得分為(3.78±0.37)。
2.3不同性別護生關愛能力的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顯示,男女護生在關愛能力的評分比較有顯差異(P<0.05)。
2.4不同在讀學歷護生關愛能力的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顯示,大專護生和本科護生在關愛能力的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3 討論
3.1護生關愛能力的現狀分析 本研究顯示高校護生的關愛能力平均得分為3.78,雖然國內還沒有護生關愛能力的常模但是略低于陳雙琴[2]等人的研究得分。這說明在本研究的調查范圍里,護生的關愛能力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此前,馬芳[3]等人的研究表明國內護生的關愛能力水平低于國外相關研究的結果。分析差異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①國內外生活背景、文化有諸多差異。比如國外護生宗教信仰的比例遠遠大于國內護生。國外有先行研究[4]表明,當宗教信仰在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時,關愛能力的評分會有所提高。大多宗教教義都是宣揚慈愛、容忍、尊重等,這些思想的傳遞有利于個人建立關愛意識,提高關愛能力。②國內外的教育體制有所差別。國外護理教育氛圍更多的傳達人文關懷,國內的護理教育更偏重護理技術、實際操作等智力因素的培養。我國的護理教育中的人文關懷方面的教育以及相關方面的實踐相對缺乏造成影響護生關愛能力的提高。
3.2男女護生關愛能力有顯著差別 護理專業歷來被認為是以女性為主要從業者的職業領域。這與護理專業形成的歷史背景和女性天生的關懷、照顧、細心、體貼等性格特質有密切關系,并且社會觀念普遍認為女性是照護家庭成員工作的主要承擔者。在本研究中男護生的關愛能力評分和女生相比有顯著差異(P>0.05)。究其原因首先與社會對男女性別角色的認知存在差異有關。在社會文化的構建過程中,男女角色上的差異體現在男女兩性個性、行為、智能和成就等方面[5]。另外,有研究表明[6]男護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導致職業認同感不強,這一點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男護生關愛能力的培養和表現。
3.3不同層次護生關愛能力評分無顯著差異 易淑明[7]等人研究表明臨床護士的關愛能力評分高于大專護生。實踐經驗的積累、年齡閱歷的增長都是有利于提高個體的關愛能力的。本研究中表明大專護生和本科護生的關愛能力評分并無顯著差異(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護生來源于同一所學校故而學校關愛環境、課程的設置安排、教師的教育模式等這些主要影響在校生關愛能力的因素基本是相同的。
3.4提高護生關愛能力的措施 首先,幫助護生樹立正確的觀念,建立關愛意識。讓他們了解到護士應具備的品質和能力是多方面的是綜合的,其中關愛能力是護理工作中的核心能力之一,而不是還停留在實際操作能力的優劣是衡量護士的唯一標準這種簡單片面的傳統思想觀念上。統一思想,扭轉觀念,使護生認識到只有跟進學科發展的變化才能更好的滿足社會對高層次護理人才的需要,才能切實提高自身的職業競爭力。其次,教師在和護生相處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和護生溝通,建立起和護生的相互信任,讓護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多給護生示范實際臨床工作中護士和患者之間的溝通,體現對模擬患者的關愛,而不是機械單純的履行教學環節。教師發揮的作用有利于護生的關愛能力形成。最后,建立和諧關愛的學校人文環境。促進學生間和諧關系的建立和保持。多開展圍繞關愛展開的學生活動,比如去敬老院、孤兒院送溫暖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有充分的機會進入臨床開展見習實習,以此能夠真正觀察和感知護理的臨床工作傳遞給患者的關愛,從而提高護生的關愛意識和能力。
參考文獻:
[1]Maril YN HO,Kathleen TH.Annual Review of Nursing Education[M].New York:Springer Publishing,2005:59-74.
[2]陳雙琴,李斯儉,張智霞.學校關愛環境、護生間的關愛與護生關愛能力的相關性分析[J].護理學報,2009,16(11B):1-3.
[3]馬芳,朱丹.護理本科生關愛能力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07,22(3):9-11.
[4]Simmons PR,Cavanaugh SH.Relationships among student and graduate caring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school climate[J].Journal of Professional Nursing,2000,16(2):76-83.
[5]張松群,陸衛群.男女性別角色差異的社會學分析[J].新西部,2014, (20):101-102.
[6]丁丁,宋小平,汪洪杰.男護生對專業認可程度的調查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08,8(1):18-19.
[7]易淑明,陳燁,楊石麟.大專護生關愛能力的調查分析及培養策略[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22):4-6.
編輯/安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