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輝

摘要:目的 對影響醫院業務收入的因素進行分析,找出主要影響因素,為醫院決策提供依據。方法 應用多因素分析法對醫院業務收入進行分析。結果 住院和門診患者數對醫院收入影響較大,門診收入對醫院經濟的拉動作用較大。結論 我院門診患者數,住院患者數的增長對醫院經濟效益的影響幅度要遠大于患者人均費用的增長,屬于良性循環,對醫院的經濟增長起到了積極地促進作用。
關鍵詞:收入;患者人數;患者人均費用;貢獻率;彈性系數
統計指數是研究現象差異或變動的重要統計方法,他起源于18世紀歐洲關于物價波動的研究,至今已被廣泛應用于經濟生活各領域。統計指數的作用主要有兩方面,①運用統計指數可以反映復雜現象總體在數量上變動的方向和程度,②運用統計指數可以分析復雜現象總體變動中各個因素的變動,以及他們的變動對總體變動影響程度[1]。
醫院業務收入主要來源于門診收入和住院部收入,這部分收入可以比較直觀地反映醫院的經濟效益,也可以為醫院的決策運營提供真實可靠地依據。以下運用統計分析法對我院2013~2014年業務收入進行分析,資料來源,我院統計報表,見表1。
1綜合指數
公式[3]:
∑q1p1-∑q0p0=(∑q1p0-∑q0p0)+(∑p1q1-∑p0q1)
∑q1p1/∑q0p0=(∑q1p0/∑q0p0)×(∑p1q1/∑p0q1)
1.1門診收入分析
門診收入變動:絕對數:∑q1p1-∑q0p0=6694.75 萬元;相對數:∑q1p1/∑q0p0=120.45%。
門診人次數變動對門診收入的影響:絕對數:∑q1p0-∑q0p0=3875.97萬元;相對數:∑q1p0/∑q0p0=111.84%。
人均費用變動對門診收入的影響:絕對數:∑p1q1-∑p0q1= 2818.78 萬元;相對數:∑p1q1/∑p0q1=107.70%。
各因素間關系: 絕對數:6694.75=3875.97+2818.78萬元;相對數:120.45%=111.84%*107.7。
1.1.1門診總收入 2014年門診收入比2013年增長6694.75萬元,增幅為20.45%。
1.1.2門診人次數變動對門診收入的影響 由于門診患者人數的增加,而使得2014年門診收入比2013年增加了3875.97萬元,增幅為11.84%。
1.1.3人均費用變動對門診收入的影響 由于人均門診費增長了而使得2014年門診收入比2013年增加了2818.78萬元,增幅為7.7%。
結論: 門診人次數與門診人均費用的增長共同造成了門診費用的增長,但門診人次數的增長對門診收入增加的影響程度大于人均門診費用變動對門診收入的影響。
1.2 住院收入分析,方法同上
1.2.1住院總收入 2014年住院收入比2013年增加了9760.89萬元,增幅為16.40%。
1.2.2住院人次數變動對住院收入的影響 由于住院患者數增長使得年收入增加收入為6939.76萬元,增幅為11.66%。
1.2.3人均住院費用變動對住院收入的影響 由于人均住院費用增長而使得年收入增加了2821.13萬元,增幅為4.24%。
結論:住院患者數與住院患者人均費用的增長共同造就了住院收入的增長,但住院患者數的增長對住院收入的影響程度大于住院患者人均費用變動對住院收入的影響。
2貢獻率,彈性系數[2]
醫院業務收入
醫院業務收入=住院收入+門診收入
2014年醫院業務收入=108719.46萬元
2013年醫院業務收入=92263.82萬元
2.1貢獻率 住院收入貢獻率=住院收入增加量/醫院業務收入增加量=59.32%
門診收入貢獻率=門診收入增加量/醫院業務收入增加量=40.68%
表明醫院業務收入中,59.32%來自于住院收入,40.68%來自于門診收入。即醫院業務收入主要來源于住院收入。
2.2彈性系數 住院收入彈性系數=住院收入增長速度/醫院業務收入增長速度=0.92
門診收入彈性系數=門診收入增長速度/醫院業務收入增長速度=1.15
表明住院收入每增長一個百分點能帶動醫院總收入增長0.92個百分點。門診收入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則能帶動醫院業務收入增長1.15個百分點。即門診收入對醫院經濟的拉動作用大于住院收入。
3討論
從以上結論可以看出,首先我院門診患者數,住院患者數的增長對醫院經濟效益的影響幅度要遠大于患者人均費用的增長,屬于良性循環,對醫院的經濟增長起到了積極地促進作用。但是門診人均費用與住院人均費用的增長無疑會加重患者的經濟負擔,也間接地給醫患關系帶來隱患[4]。當然,這兩項指標的增高并非完全是因為絕對費用增高造成的,就住院患者而言,由于我院一些新技術,新項目的開展運用,例如內窺鏡在手術中的運用,這些新技術,新項目的收費標準也較此前的同類型項目的收費標準高,但新技術,新項目的運用對于患者而言卻是創傷小,愈合快,雖然費用較高,但選擇這些技術進行治療的患者卻較多,故而對人均費用的影響也較大,因此,建議醫院在提供先進醫療技術的同時,嚴格控制藥占比,以及控制各項檢查費用,以降低患者的人均費用,從而提高醫院的社會效益[5]。
其次,住院收入對醫院業務收入的貢獻較大,但門診收入對醫院經濟的拉動作用不可小視,這就要求我們在提高醫療質量,提供優質醫療服務的基礎上,還要加大對醫院的宣傳力度,在立足本地區的基礎上,以先進的技術,優質的服務來吸引周邊及外省市的患者,例如,血管外科,內窺鏡技術等,在提高醫院社會效益的同,提高醫院的經濟效益。
總之,醫院經濟效益和醫療質量是相輔相成的,重經濟效益而忽視醫療質量是不可取的,長此以往將會造成患者的大量流失,最終將造成經濟效益滑坡,醫療質量下降,但是,單重醫療質量而忽視經濟效益也是不可取的,在目前醫療補償機制還未完善的情況下,最終會導致醫務人員收入降低,醫療培訓減少,從而影響醫護隊伍的穩定性,最終仍將導致醫療質量下降,經濟效益下滑。因此,決策者因針對影響醫院經濟效益的各因素,加強指導和監督,對患者而言力求做到療效高,療程短,費用低;對醫院而言要依靠先進的技術,良好的聲望,吸引門診患者和住院患者,以增加門診和住院患者總數,并適當降低患者門診和住院費用,這是提高醫院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使醫院步入良性循環的唯一途徑。
參考文獻:
[1]劉飛.高級統計師實物教程[M].陜西出版集團,陜西人民出版,2012,1:20.
[2]劉飛.高級統計師實物教程[M].陜西出版集團,陜西人民出版社, 2012,1:17,91.
[3]全國統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大綱,考試用書編寫委員會.統計基礎理論及相關知識[M].中國統計出版社,2001,3:196-199.
[4]錢紅.某醫院經濟收入分析[J].中國醫院統計,2008,15(4):369-370.
[5]胡晶,侯彤巖,楊昭林.因素分析在某醫院業務收入結構分析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統計,2012,12(29):6,935.
編輯/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