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忠庶
摘要:目的 探究在產前檢測中檢測免疫檢查項目的重要性。方法 選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100例產婦,隨機將這100例產婦分為兩組,對照組在產前給予常規檢查,實驗組在常規檢查的基礎上接受免疫檢查,對兩組產婦檢測結果的差異性進行比較分析。結果 實驗組妊娠高危因素的檢出率為24.00%。對照組妊娠高危因素的檢出率為4.00%。兩組產婦經不同檢驗項目檢查,其檢測的結果存在一定的差異性(P<0.05)。結論 在產前給予產婦免疫檢驗項目檢測,可以及時發現產婦存在的妊娠威脅因素,給予產婦相關危險因素的有效控制,對降低產婦分娩危險因素的發生有著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免疫檢查項目;產前;診斷價值
在產前給予孕婦有效的檢查,可以對產婦以及胎兒的情況進行及時的了解,以此減少產婦以及胎兒并發癥的發生 率[1]。產婦在產期的檢查多為產前檢查,而少有產婦接受產前免疫檢測項目檢查。產婦在產前接受免疫檢驗項目檢測,可以及時發現產婦可能存在的妊娠危險因素,及時給予產婦有效的干預措施,對提高產婦以及胎兒的安全十分有益。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100例產婦,隨機將這100例產婦分為兩組,實驗組和對照組各50例。
實驗組年齡在22~37歲,平均年齡為(26.35±3.69)歲,孕周在21~39 w,平均孕周為(35.69±2.12)w,其中初產婦占本組總例數的72.00%(36例),經產婦占本組總例數的28.00%(14例)。
對照組年齡在21~39歲,平均年齡為(26.52±3.63)歲,孕周在20~39 w,平均孕周為(35.62±2.10)w,其中初產婦占本組總例數的74.00%(37例),經產婦占本組總例數的26.00%(13例)。
經比較,兩組產婦的基本資料(年齡、孕周、孕次等)并不存在明顯的差異,P>0.05,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對照組50例產婦在產前接受常規的檢查。實驗組50例產婦在常規檢查的基礎上接受免疫檢查項目檢測。具體方法為:采取產婦的空腹靜脈血液,將采集的血液進行離心處理,在分離血清之后,檢測艾滋病、梅毒、肝炎等項目。
1.2.1通過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為產婦檢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丙型肝炎病毒以及抗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若檢測的結果為陽性,則需要再次采集產婦的靜脈血,為其實施檢測確認。
1.2.2梅毒抗體的檢測方法為快速血漿反應素環狀卡實驗,若檢測結果為陽性,則為產婦實施梅毒螺旋體抗體檢驗,檢驗的方法為明膠顆粒凝集試驗。
1.2.3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產婦的丙肝以及乙肝感染情況。
兩組產婦接受的相關檢查,均嚴格按照相關操作說明以及配套試劑的說明進行檢測,以此確保為產婦護實施相關檢測的有效性。
1.3觀察指標 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產婦經相關檢測的結果進行比較分析。
1.4統計學分析 本文研究數據均嚴格錄入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時,統計學具有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50例產婦在常規檢驗的基礎上接受免疫檢驗項目檢查,其妊娠高危因素的檢出率為24.00%(12例)。其中艾滋病感染檢出例數為0例,梅毒感染檢出例數為1例,占本組總例數的2.00例,乙肝感染檢出例數為7例,占本組總例數的14.00%,丙肝感染檢出例數為5例,占本組總例數的10.00%。
對照組50例產婦僅接受常規檢驗,其妊娠高危因素的檢出率為4.00%(2例)。其中艾滋病感染檢出例數為0例,梅毒感染檢出例數為0例,乙肝感染檢出例數為1例,占本組總例數的2.00%,丙肝感染檢出例數為1例,占本組總例數的2.00%。
兩組產婦經不同檢驗項目檢查,其檢測的結果存在一定的差異性,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艾滋病、梅毒、病毒性肝炎等均會對人們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脅,其主要的傳播方式為性傳播、血液傳播以及母嬰傳播。因此,在加強孕婦產前的免疫檢測,對降低新生兒疾病的感染率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
母嬰傳播的主要途徑為:宮內感染、產道感染、母乳喂養以及產后母嬰間的密切接觸等[2],在產前給予產婦相關項目的檢測可以減少其妊娠危險因素的發生率。免疫檢驗項目檢測的主要內容包括艾滋病、梅毒、丙型肝炎以及乙型肝炎等。
乙型肝炎感染的主要標志為HBsAg,若檢測結果為陽性,則表示肝炎的傳染性較強,若HBsAg陽性周期在10 w以上,則可轉變為慢性[3]。在e抗原轉陰后,會出現抗-HBe,這表示患者的預后較好。乙型肝炎核心抗原較易被表面抗原所覆蓋,較難被檢出[4]。若孕婦的乙肝感染的表面抗原為陽性,則新生兒感染的幾率就會明顯增加。
丙型肝炎感染的主要檢測方法為PCR檢測,丙型肝炎感染的重要依據為HCV-RNA,若檢出為陽性,則表示丙型肝炎具有傳染性[5],若檢測結果為陰性,則表示其丙型肝炎感染已經去除。檢測產婦的HCV-RNA,對其治療以及預后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
艾滋病的主要傳播方式之一為母嬰傳播,若產婦伴有艾滋病感染,則較易導致胎兒出現早產、畸形、感染的情況,危害性較大。
梅毒會對患者的多項器官造成侵害,極易導致出現流產、早產以及死胎的情況[6],對產婦以及胎兒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妊娠高危因素的檢出率為24.00%。對照組妊娠高危因素的檢出率為4.00%。兩組產婦經不同檢驗項目檢查,其檢測的結果存在一定的差異性(P<0.05)。
綜上所述,加強產前產婦免疫檢驗項目檢測,可以及時發現產婦存在的妊娠威脅因素,給予產婦相關危險因素的有效控制,可以降低產婦分娩危險因素(乙型肝炎感染、丙型肝炎感染、梅毒感染、艾滋病感染等),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值得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姚平,王平.產前檢查免疫檢驗項目對孕婦和胎兒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4,25(5):2994-2994.
[2]劉靜.產前檢查免疫檢驗項目的臨床應用價值[J].醫學信息,2015,29(3):285-285.
[3]賀靚.基于產前診斷構建的免疫檢驗項目意義探索[J].現代臨床醫學,2015,41(1):40-42.
[4]吳淑華.免疫檢驗項目在產前檢查的臨床應用價值研究[J].醫學信息,2015,29(16):218-218.
[5]孫院紅,羅沖,青小鶴,等.產前檢查免疫檢驗項目對孕婦和胎兒的臨床價值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02(24):4985-4985.
[6]何林科.淺談產前檢查免疫檢驗項目的臨床意義[J].求醫問藥(下半月刊)2013,11(9):162-163.
編輯/羅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