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淑杰
摘要:對早產兒早期進行干預可以有效預防減少腦癱的發生。腦癱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給患者和家庭都帶來了嚴重的傷害和打擊。腦癱誘發因素有很多,早產兒與低出生體重早產兒是形成腦癱的原因之一。國外報道,早產兒占腦癱兒的40%,大部分病例發生在28~34w出生的早產兒。孕齡≤27w的早產兒,至3歲時腦癱的患病率為44%,孕齡是28~30w的患病率為21%,足月的患病率為0.6%。據權威專家研究,早產兒多發生腦癱高危階段在出生前、出生時及出生后1月內,由于小兒腦組織在發育未成熟階段受到損害,造成一種非進行性、不可逆性的病變,從而形成以姿勢異常和運動障礙為主要表現的綜合征。隨著科學的發展和醫療水平的提高,早產兒的成活率提高,但腦癱的發生率并沒有減少。給家庭及社會都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也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故早期對早產兒進行干預是非常必要的。
關鍵詞:早期干預;早產兒及低出生體重早產兒;腦癱;發生率
小兒腦癱病癥來講, 其指的是在出生到出生6個月的期間, 因為各種因素造成大腦受到損傷。導致小兒殘疾的重要原因之一。選本院早產兒40例,其中20例,經過早期西醫及中醫結合干預,20例沒有早期干預,對兩種方法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到出生6個月后進行早期干預的早產而比另一組發生腦癱的機率明顯降低,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4年2月~2015年6月入院接受治療的早產兒患兒40例,經過早期干預的20例。觀察組中男16例, 女4例, 患兒年齡28~37w, 平均年齡(30±7)w;對照組中男13例, 女7例, 患兒年齡28~37w, 平均年齡31w。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病情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患兒治療方法:早期沒有任何措施治療,早產治愈出院后,沒有遵醫囑回醫院回訪,家屬也沒有采取任何方法干預,待出生6個月后出現不能翻身、不能坐立,雙腳腳尖著地,有的嚴重不能豎頭,眼睛不跟人。回到醫院,經診斷初步確診為腦癱,這時才開始進行治療,治療方法采用西醫方法進行治療。藥物治療:采用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鈉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56783),20~40mg/d, 遵醫囑1次或分次肌內注射或緩慢靜脈滴注[2];1次/月,每次療程為15d,并且采用中醫手法按摩、穴位針灸相結合治療,進行OT、PT、ST等功能恢復訓練。合并癲癇發作的患兒根據發作類型選擇不同的抗癲癇藥物。
1.2.2觀察組 患兒治療方法:觀察組早產兒治愈出院,待足月后回醫院進行同上藥物治療, 配合中醫的針灸、推拿、按摩治療, 同時進行功能恢復訓練。患兒的主穴包括:百會、四神聰等;配穴包括:外關、曲池、合谷等, 其次治療上肢偏癱的穴位,足三里、太溪等是治療下肢偏癱的穴位。同時對患兒進行按摩, 在四肢及頭部的穴道位置采用扣、揉、捏、點、推等方法按摩,1次/d,30~60min/次。同時對患兒進行功能訓練,1次/d,30~60min/次。
1.3療效判定標準 采用早期干預的早產兒發生腦癱機率明顯低于診斷腦癱后再治療的患兒。回復率提升20%。可見對早產兒早期干預的必要性。減輕家庭負擔,也減輕社會負擔。2 結果
對照組1~3周歲60%的早產兒勉強能獨立行走,40%不能獨立行走,語言也落后同齡孩子,精細動作更為困難。
觀察組約80%的早產兒都能趕上同齡兒,只有約20%落后同齡兒,腦癱癥狀也明顯輕于對照組。
3 討論
對于小兒腦癱疾病來講,其是因為中樞神經系統受到損傷,引發運動功能障礙,累及小兒整體功能, 兒科較為常見的臨床致殘病癥,對患兒的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都造成嚴重影響。也影響一個家庭的生活質量,給社會增加了負擔。早期干預,診斷、治療能夠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殘率。當前,醫學上普遍認為小兒腦癱病癥40%由于早產兒引起的,腦細胞發育不成熟、腦細胞缺血造成的腦細胞損傷。腦癱患兒的腦組織存在壞死區,該位置腦組織較為蒼白,出現水腫情況, 血液流動不暢,引發血栓,供血不足,從而使腦細胞喪失功能,然而卻沒有完全壞死,通過相應的治療可以得到緩解及恢復。經節苷脂鈉注射液直接作用于大腦皮層,具有保護神經細胞,修復受損細胞的功能。但是,如果單純應用西醫方法進行治療,效果并不明顯,可以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中醫學上將腦癱病癥視為“五軟”、“癡呆”、“五遲”, 病因屬于先天不足,或者由于瘀血、肝腎虧虛所致, 病變位置在大腦。通過按摩、針灸, 康復訓練等方法,能夠刺激患兒大腦皮層的功能區,改善血液循環,恢復臨界細胞的功能。把中西醫結合在一起,借助藥理、物理、穴位等作用,發揮調理機體功能、疏通經絡的作用。
經統計,觀察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同時治療后兩組患兒的運動功能平均均有所提高, 其中觀察組患兒的評分提高幅度更大。
總之,早期干預使早產兒發生腦癱的機率可明顯降低,應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早期干預具有療效好、恢復快、不良反應低等優點, 值得臨床推廣及使用。
參考文獻:
[1]王華,熊英.極低出生體重兒及極早早產兒1年隨訪[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0,10(11).
[2]袁欣,李霞,李雪,等.早期干預對小早產兒和極低出生體重兒矯正年齡1歲時神經發育的影響[J].國際兒科學雜志,2015,42(05).
[3]唐婷,李小莉,李安芳,等.早期干預對早產極低出生體重兒智能發育及腦癱發生率的影響[J].醫藥前沿,2013,29.
[4]文瓊仙.極低出生體重兒的早期干預與遠期預后[J].華夏醫學,2003, 16(03).
[5]周曉玉,許植之,趙衛華,等.早期干預對極低體重兒預后的影響[J]. 小兒急救醫學,2005,12(02).編輯/倪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