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琴


摘要:助產士是產科人才隊伍的主心骨,是介于醫師和護士之間的一類醫護人員,其職責就是通過與孕婦建立起伙伴關系,為孕婦的整個孕期、產時和產后提供必要的生理、心理、社會和文化等各方面的保護和促進母嬰的身心健康,對助產士的基礎護理能力、助產操作能力和婦幼專科知識有著較高的專業要求。本文主要探討分析了我國助產士專業隊伍建設面臨的問題,并提出了改進的措施建議。
關鍵詞:助產士;人才隊伍建設;醫學
1 助產士專業隊伍建設面臨的問題
1.1專業規制體系不完善 放眼國際,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對助產士已經實行了注冊準入制度,注冊后享有獨立的檢查和處方權,有成立專門的國家機構和組織對其執業行為和資質認定進行管理,但在我國助產士是歸入護士系統的,完全按照護士執業標準進行監督管理,所以說助產士體系還是不完善的,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1專業定位不明確 助產士掌握的核心知識和技能是以促進正常孕產為核心的,而不像護士是以疾病醫療和照護為核心,而且護士的技能、知識沒法實現有效遷移,在實踐中無法代替助產士的崗位。但在實踐中,助產士已歸入護士系統,不是以獨立的專業存在,在平時執業中還是置于產科醫生的組織管理中,所以就會導致他們在平時的母嬰保健工作中會傾向于用醫療模式思維來評估和管理"正常孕產",使其本來在分娩中應該有的作用得不到發揮。而且由于助產士定位不明確,在臨床分工合作中常與產科醫生和產科護士發生角色沖突,成為助產士人才流失的原因。
1.1.12缺乏完善的資質認證標準 目前我國尚未有統一的助產士資格認證體系。現在助產士執業資格是在護士執業證獲得的基礎上,通過母嬰保健技術考試獲得的,但是母嬰保健技術考試并非是獨立針對助產士的,它同時也適用于產科醫生和產科護士。此外,由于助產專業生源不足,有不少助產士是從護士轉行來的,而只是經過短時間的學徒制在職培訓,缺乏統一化、標準化和規范化的培訓,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助產的服務質量。
1.1.3執業范圍受限 現階段我國還沒有針對助產執業的立法和規范,主要還是醫療模式為準,在產科醫生的主導下僅限于在醫院產房執業,專業技能和只是側重于分娩期的片段管理。大多三甲醫院的做法是產前教育有產科醫生負責、產后由護士負責,只有正常分娩產程管理和接生才由助產士負責。
1.2缺乏獨立完善的教育培訓體系
1.2.1職前教育層次低 在發達國家,助產士都必須接受過本科及以上的教育才能從業,但在我國到了20世紀末期,才有大專層次的助產專業教育,起步相對較晚,而且還只是護理專業的一個分支,沒有形成獨立、統一的教學計劃、課程體系,高等教育層次的欠缺,使得助產專業缺乏學術帶頭人和專業研究人員,缺少專業理論支撐,也缺乏臨床實踐實證引導。
1.2.2在職教育不規范 大多數醫院的助產士在正式上崗前缺少正規培訓,新人的知識技能的獲得是來自高資質助產士的師徒式帶教,在職教育的這種不規范性難免會影響到助產士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和更新,專業能力發展難免會受限。
1.2.3教育培訓醫療化 在我國,助產教育由在職培訓和學校教育兩部分組成。學校教育課程缺乏助產專業的特色,理論基礎是以疾病治療為核心的產科醫學為主,而缺乏助產學特有的以健康促進為核心的理論支持。而在職培訓多為醫療化的分娩管理培訓模式。
2 助產士專業隊伍建設的措施建議
2.1完善助產專業的規制體系 由上文我們知道助產士不同于一般的護士,雖然醫學知識和護理知識有著一些共同基礎,但是助產專業有其自身的特點,是更偏重于身心健康的促進而非疾病醫療護理。所以,首先要參照國際ICM所提出的助產規章制度全球標準,確立其作為獨立的專業地位,要改變對孕產進行醫療干預的思維模式,確保其獨立的發揮在圍產期的主導性作用;其次,制定有效、可靠的資質認證體系。這個可以參照發達國家的做法,對助產士實行獨立的注冊準入制度,注冊后可以擁有基本的檢查和處方權。最后,組建國家管理機構和組織對助產士進行資質認證,對其所掌握的醫學知識、護理知識以及助產技能進行考核。
2.2構建助產教育體系 教育是培養人才的重要途徑,對助產專業人才的培養要立足于助產專業的特色和競爭力核心,針對我國助產專業教育教育層次低、欠規范、欠特色的現狀,重新構建助產教育體系。①可以將課堂搬到醫院臨床工作中,讓助產專業的學生可以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掌握實踐操作技能;同時,在學校成立臨床專業實踐室,讓學生在學校就能接受實訓課程;②課程內容的設置上要對助產這個專業執業資格標準和護理職業標準進行透徹的介紹,在此基礎上優化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將實踐中的知識點和技能滲透到教學中來;③對在職助產士進行再教育。我國現在在職的助產士大多學歷層次較低,助產理論基礎相對薄弱,所掌握的操作技能大多是從實踐中摸索出來的,該群體在未來數十年還將會繼續改行業的主體,因此需要醫院方面對該群體進行組織培訓,嚴格按照現代化的醫學知識不斷更新的他們的理論基礎,運用現代化的技能手段來提高助產服務質量。
2.3成立助產士行業管理組織機構 由于目前我國是將助產納入護士管理程序和職稱系列的,相關法律條例只對護士的執業范圍、從業標準、權利和義務作出規定,但沒有具體針對助產的法律條文規定。助產士是具有一般護士所不具備的技能和知識,如果僅用護士管理法律法規來規定其執業范圍,顯然束縛了其技能的發揮;如果不適用護士管理法律條規來約束其從業和執業范圍,而助產又是一個同時關乎兩條生命的特殊行業,所以,有必要成立權威性、專業性強的助產行業管理機構,來制定專門針對助產士執業資格、執業范圍、執業道德、注冊制定等的規定,以讓這些法規更利于發揮助產士潛能和開展執業。
3 結語
助產士在正常孕產中發揮著重要性作用,她們在產婦的自然分娩過程扮演者"保駕護航"的作用,但是在生育現代化進程中,人們逐漸形成了對以產科醫生為主導的生育模式的依賴,過分強調了產科醫生在圍產期的主導性作用,使得對生育過度醫療化干預。因此,我們要基于全球化標準來建設和完善助產專業規制體系,確立助產士的獨立地位,提高專業助產士人才隊伍的建設質量,促進孕婦正向生育體驗的提高,降低對生育的過度醫療干預。
參考文獻:
[1]顧春怡.助產服務模式的實踐研究現狀[J].中國護理雜志,2014(04):15.
[2]陳靜.助產專科護士人才培養得到現況與研究進展[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05):12.
[3]黃群.上海地區助產士培訓現狀分析與對策[J].上海護理,2014(04):29.
編輯/金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