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秀琴

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康復治療對腦血管病患者肢體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響。方法 選擇我院收治的腦血管病患者90例,根據隨機原則將其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5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臨床藥物治療;實驗組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采用早期康復治療。結果 康復治療后6w,兩組患者的FMA評分和Barthel指數評分均顯著優于治療前,且實驗組患者的FMA評分和Barthel指數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 早期康復治療,能有效改善腦血管病患者的肢體功能,讓其致殘率降低,同時讓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早期康復治療;腦血管??;肢體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影響
腦血管病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尤其是急性重癥腦血管病,致殘率和致死率比較高[1]。我院在腦血管病患者治療期間給予早期康復治療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現將具體情況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腦血管病患者90例,根據隨機原則將全部患者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5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8例,女17例,年齡41~76歲,平均年齡(59.6±3.5)歲;腦梗死患者31例,腦出血患者14例。實驗組中男24例,女21例,年齡41~77歲,平均年齡(63.2±4.1)歲;腦梗死患者33例,腦出血患者11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均給予腦梗死、腦出血常規內科治療。實驗組患者在常規內科治療的同時給予早期康復治療。①早期床邊康復治療:在患者生命體征保持平穩后(腦出血患者在發病后3~5d,腦梗死患者在發病后2~3d),也就是在患者臥床期即可開始進行床上肢體功能鍛煉,例如肢體被動運動,體位變換,保持良好的肢體功能位,同時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給予有針對性的心理治療,同時對患者精神衰退和抑郁癥進行有效預防;②關節活動度運動:指導患者進行踝關節背曲和腕伸的牽張練習;上肢主要進行外展外旋練習,下肢則主要進行曲張內收練習,進而避免出現關節變形、痙攣和攣縮;③平衡練習:指導患者進行站立位、窩坐、搭橋聯系和翻身練習;④日常生活能力的練習:包括進餐、穿脫衣服、入廁、翻身、擰毛巾、洗頭、洗浴等。上述訓練為1次/d,30~40min/次;另外要對患者家屬進行指導,讓其協助患者進行訓練,2~3次/d。
1.3臨床觀察指標 分別于康復治療前和康復治療后6w,利用簡式Fugl-Meyer運動功能(FMA)來對患者的肢體功能進行評分,同時利用Barthel指數來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進行評價。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組間數據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FMA評分和Barthel指數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康復治療后6w,兩組患者的FMA評分和Barthel指數評分均顯著優于治療前,而且實驗組患者的FMA評分和Barthel指數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對腦血管病患者進行有效的康復治療,主要是為了對腦血管病繼發障礙的發生、發展進行有效預防,讓腦血管病患者功能得以更好恢復,同時讓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質量提高[2]。中樞神經系統的可塑性非常好,通過有效的康復訓練能讓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元軸突再生,改變突觸閾值,讓樹突側支出芽,讓處于休眠或者儲備狀態的神經功能得以充分發揮,并對神經元興奮性進行有效調整,對神經功能網絡進行重建,最終達到功能重組、功能重塑的效果[3]。在對患者進行康復治療時,針灸也是一種常用的手段,在對肌力進行恢復時針灸具有比較顯著的效果[4]。在神經康復治療時,應該重視早期康復治療。臨床相關報道稱,康復治療的開始時間直接決定腦卒中后神經受損引起的運動障礙的康復效果,康復治療的時間越早,康復治療的效果也就越好,而治療的持續時間并不會對康復治療的效果產生影響[5]。臨床研究發現,通過早期康復治療能對腦血管病患者的繼發障礙進行有效預防,讓功能障礙得以更快恢復,同時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6-8]。
本研究結果提示,康復治療的時間越早,康復治療效果也就越好,而且繼發損傷的發生率也越低;康復治療一般在患者生命體征保持平穩后即可開始,腦出血患者一般在發病后3~5d開始康復治療,腦梗死患者則常在發病后2~3d開始康復治療[9]。本研究結果與相關臨床研究報道結果一致[10]。
總之,早期康復治療,能有效改善腦血管病患者的肢體功能,讓其致殘率降低,同時讓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李紅艷.早期康復治療對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10):90-91.
[2]劉少靜.早期康復治療在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基層醫學論壇,2015,19(11):1455-1456.
[3]韓書琴.早期康復治療及護理對腦卒中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11):278-278.
[4]李樹興.早期康復治療對于急性腦血管病患者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J].現代實用醫學,2015,27(2):186-187.
[5]劉鏡洪,施弘宇,陳文軍.腦卒中偏癱早期康復治療126例療效觀察[J].中國傷殘醫學,2015,23(6):24-25.
[6]陳煒,張之福,楊寶玲.早期康復治療腦梗死急性期患者運動功能障礙的效果[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15,10(1):43-45.
[7]張遠莉.早期康復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5,6(3):41-42.
[8]趙海霞.系統康復治療對腦血管意外后遺癥的臨床效果探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5(19):31-33.
[9]沈萬民.腦血管疾病患者綜合康復治療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10):174-175.
[10]何淑范,張平.腦血管偏癱患者早期康復的重要性[J].中國傷殘醫學,2014,22(2):203-204.
編輯/周蕓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