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孟群

摘要:目的 分析復方泛影葡胺與碘海醇在靜脈腎盂造影中的不良反應,為臨床選用造影劑提供參考。方法 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靜脈腎盂造影患者的資料,根據其使用的對比劑不同分為復方泛影葡胺組與碘海醇組,對比其在造影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結果 碘海醇在靜脈腎盂造影中的不良反應明顯低于復方泛影葡胺,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在靜脈腎盂造影檢查中,碘海醇更適合廣泛使用,且安全性更高。
關鍵詞:復方泛影葡胺;碘海醇;靜脈腎盂造影;不良反應
靜脈腎盂造影(IVP)又稱靜脈尿路造影,是將含碘對比劑通過靜脈注入,經腎臟排泄至尿路而使其顯影的一種檢查方法。此方法簡便易行、痛苦少、危險性小,能同時觀察尿路的解剖結構及生理功能,是診斷泌尿系統疾病的一種重要的影像學檢查方法,而且費用相對低廉,臨床應用較為廣泛[1]。現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靜脈腎盂造影患者的資料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病例701例,使用復方泛影葡胺353例,男239例,女114例,年齡20~81歲,平均年齡(48.3±3.5)歲;使用碘海醇348例,男215例,女133例,年齡22~92歲,平均年齡(50.6±3.3)歲。兩組患者在年齡和性別分布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1.2.1對比劑 泛影葡胺組使用由上海旭東海普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76%的復方泛影葡胺注射液(20ml:15.2g),成人一般為20ml ,少數肥胖者用40ml;碘海醇組使用由湖南漢森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碘海醇注射液(50ml:15g),用量為50ml。
1.2.2造影方法 被檢查者仰臥在攝影床上,先攝取全尿路平片,然后將2個圓柱狀棉墊呈倒“八”字形壓迫在兩側髂前上棘連線水平上,在棉墊之上放血壓表氣袋,用多頭腹帶將棉墊、氣墊同腹部一起束緊,然后由靜脈注入對比劑,5~10min內注完,注完后給血壓表氣袋注氣以壓迫輸尿管。注藥完后7min、15min及30min各攝腎區片1張。顯影良好時,解除腹帶攝全尿路片1張,若顯影欠佳,延長至1~2h重攝腎區片。
1.3評價方法 不良反應分為:①一般反應:頭痛、惡心、嘔吐、蕁麻疹;②輕度反應:打噴嚏、流眼淚、結膜充血、全身發熱、一過性胸悶、血管神經性水腫;③中度反應:面色蒼白、出汗、氣促、胸悶、候干癢;④重度反應:呼吸困難、反射 性心動過速、驚厥、震顫、抽搐、意識喪失、休克等[1]。
1.4統計學方法 資料采用χ2檢驗,P<0.01具有統計學意義,存在明顯差異。
2 結果
本組患者中,發生不良反應的比率為17.55%,其中泛影葡胺組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33.99%,很多病人都出現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占泛影葡胺組不良反應的68.33%;出現全身發熱、一過性胸悶的患者25例,占泛影葡胺組不良反應的20.83%;出現面色蒼白、出汗、氣促的患者11例,占泛影葡胺組不良反應的9.17%;出現過敏性休克的患者2例,占泛影葡胺組不良反應的1.67%。碘海醇組不良反應的發生率0.86%,只有1例患者出現惡心癥狀,2例患者自訴有全身發熱的表現,見表1。
3 討論
復方泛影葡胺為離子型對比劑,碘海醇為非離子型對比劑,兩者在靜脈腎盂造影中顯影效果均能達到診斷學的要求,無明顯差別。本文結果顯示,復方泛影葡胺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33.99%,碘海醇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0.86%,兩者比較,復方泛影葡胺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明顯高于碘海醇。說明在靜脈腎盂造影檢查中,碘海醇更適合廣泛使用,且安全性更高。同時,為了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必須做好檢查前的準備,造影前12h禁食并控制飲水;詳細詢問患者的過敏史并做好碘過敏試驗,向患者介紹檢查過程以取得患者的合作,予以患者心理支持,患者精神過度緊張是導致過敏反應的主要原因[2]。檢查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根據情況及時、有效地做好相應處理,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急救用物隨時處于備用狀態。上述2例過敏性休克患者1例在注藥5~6min時出現癥狀,1例在患者離開檢查床后發生,經過全力搶救后,患者均轉危為安。因此,在檢查中和檢查后均需密切觀察患者情況,進行此檢查時要求患者家屬陪同。出現一般反應和輕度反應的患者經過休息、心理疏導與安撫后,患者均能繼續完成檢查。
參考文獻:
[1]袁聿德,陳本佳.醫學影像檢查技術[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2:144,156.
[2]凌蓉.碘海醇不良反應的原因與對策分析[J].四川醫學,2012,33(7):1328.編輯/趙恒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