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玲

摘要:目的 分析績效獎金考核管理在兒科優質護理服務的應用效果。方法 依據兒科特點制定績效考核標準,并實施于護理人員考核與管理的同時進行及時記錄與反饋,對比績效獎金考核管理開展前后患兒家屬滿意度、專業質量指標及健康教育落實率情況。結果 績效獎金考核實施后患兒及其家長滿意度、健康教育掌握度等質量指標較實施前均獲得有效改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績效獎金考核管理的開展可有效提高護理質量,并提高患兒家屬滿意度,從而進一步提升護理服務質量。
關鍵詞:績效獎金考核管理;兒科;優質護理服務;效果
績效考核屬于護理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客觀依據與基礎,良好績效評價系統可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充分采用績效獎金考核予以獎金的二次分配,以建立一套具競爭性、激勵性的,體現多勞多得、按勞分配、兼顧公平、效率優先的體系,這對護士自覺履行職責具備強大驅動力[1]。優質護理服務開展至今,本科于此目標的指引下,與兒科護理特點相結合,針對護理人員的績效獎金支配體系予以探索與改革,充分調動護理人員積極性,且取得一定經驗與成績。但是因為護理工作崗位與項目較繁雜,加之分紅量化相關標準無系統定位,于績效考核實施過程中仍存在部分問題,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科共32張床位,共分成兩個護理單元,一病區18張床位,二病區14床位,責任護理人員共16名。護理人員年齡21~43歲,平均(25.42±2.72)歲,其中主管護理人員2名,護理人員3名,護師11名;文化程度:具有專科學歷8名,本科學歷者8名,以上病區護理人員于學歷、職稱、人數及年齡等基線資料對比未顯示高度差異(P>0.05)。
1.2方法
1.2.1考核表設計及研究思路 管理上著重強調以制度為綱,質量為本,患者滿意與安全為抓手。起點公平、考核要素的權重分配及量化指標合理化。調查分析護理人員在不同崗位的績效獎金差距比例,不同班次最合理分值、質量考核的細化標準及工作量化相關評估指標。開展APN排班,相關責任護理人員全面分管負責患者,按照護士臨床能力的不同分層,確定績效獎金系數[2]。專科考核指標主要體現在四大方面,分別是個人的綜合素質、工作數量、超常工作予以百分制評分、量效益。
1.2.2績效獎金考核分配 夜班護理人員收治新的患兒夜間門診與住院輸液皆給予以獎勵, 前者每位獎勵2元,后者每位患兒獎勵2.5元。由患兒家長或者患兒點名要求予以靜脈穿刺護理人員,或者護士長點名要求協助予以靜脈穿刺護士,成功穿刺每次獎勵5元。按照住院患兒及其家長的護理滿意度情況,予以每月“服務明星”稱號的護理人員獎勵10元。經護理小組審核后予以為科室的發展做出一定貢獻的護理人員獎勵。獎金分配=科室護理獎金-護士長獎金-獎勵獎金;崗位獎金=分配獎金×30%/總系數×此護士系數;滿意度獎金=分配獎金×5%/總滿意度分數×此護士分數;護理安全與質量獎金=分配獎金×15%/總安全和質量分數×此護士分數;護理工作量獎金=分配獎金×50%/總工作量分數×此護士分數;護士獎金=滿意度獎金+崗位獎金+護理安全與質量獎金+夜班獎金+工作量獎金。
1.3觀察指標 記錄并對比兩組績效考核實施前后質量指標(專科護理指標、患兒及其家長滿意度及健康教育掌握情況)改善情況。
1.4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均用SPSS21.0軟件分析,均數標準差(x±s)表計量資料,t行組間比較;百分比(%)表計數資料,χ2行組間比較,P<0.05時表示差異具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績效獎金考核實施后患兒及其家長滿意度、健康教育掌握度、輸液紅燈及感染患兒住院時間質量指標較實施前均顯著改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績效獎金考核管理可有效提高兒科優質護理服務的內涵,績效獎金考核管理使得全體護士均明確其自身工作內容與組織目標,并強化崗位安全意識與職責,起到自我加壓、自我控制的作用[3]。同時評估護理管理質量與工作質量,針對存在的不足可予以持續質量改進,從而有效提升人性化護理服務與專科內涵的建設。實施有效的績效獎金考核管理,可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護理人員依據工齡職位得到相應的回報狀況,有效提升其工作積極性及整體素質。
同時,績效獎金考核提高患兒及家長滿意度,護理人員經績效考核最終結果反饋了解自身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和優點,增強服務意識與責任心,加強與患兒及其家長間的溝通交流,從而提高患兒及其家長認可度[4]。且績效考核標準不但可確認護理人員績效狀態,而且可及時予以糾正,從而提升臨床護理管理效率[5]。本研究結果顯示可進一步證實,績效獎金考核實施后患兒及其家長滿意度、健康教育掌握度、輸液紅燈及感染患兒住院時間質量指標較實施前均顯著改善。臨床護理人員與護理管理者共同評價護理工作中成效和不足,根據考核結果與搜集不同方面意見予以考核具體分值和指標的調整,積極調動護理人員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有效預防發生護理缺陷[6]。
科室剛實施績效改革時,依據為患兒所提供的護理服務耗費量與技術含量,逐項確定不同量化分值與質量標準,如護理患者數量、護理危重病數量、化療人數、輸液數、換藥數等項目[7]。護理人員按照服務的數量予以統分,經組長確認后簽字,但因各種不易量化的評估因素,如不同的治療方案、健康教育、護理風險蘊含系數及護理責任心差別等無法具體化分值與護理人員統計值,因此此統計量化法實施幾月后被取代[8]。
綜上所述,績效獎金考核管理的開展不僅能夠提高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與效益,而且有效提高護理質量,從而提高患兒家屬滿意度,并促使護理人員轉變其護理理念,進一步提升護理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安海燕.績效獎金考核管理在兒科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探討[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11):2085-2087.
[2]閆俊榮,翟淑芳,權艷華,等.新生兒科優質護理服務中的績效管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3):36-38.
[3]張德.組織行為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140.
[4]朱穎,張久春,陳長香.績效考核在兒科優質護理服務實踐中的應用[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07):22-23.
[5]閆潔.空姐式服務在兒科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區中的應用[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2013,31(01):66-67.
[6]張蕾.中醫兒科病房護士績效考核體系的建立與效果評價[J].光明中醫,2014,15(06):1333-1335.
[7]黃美華,羅煜,榮曉萍.新生兒科護士績效考核工作量表的設計與應用[J].當代護士,2013,15(08):184-185.
[8]馮書梅.優質護理服務病區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2,9(20):96-97.
編輯/倪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