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胰島素的“抵”“抗”和血糖“高”“低”與糖尿病發病的關系及對其影響。方法 通過多年來對糖尿病治療工作的研究,總結治療經驗,分析在血糖“高”“低”的情況下胰島素對糖尿病的影響。結果 血糖和胰島素配合不好,抵的力量就會減低。如血糖高,胰島素含量低,就是1型糖尿病;血糖低,胰島素含量高,就會出現低血糖癥;血糖高,胰島素含量也高,就會出現肥胖癥。結論 胰島素抵抗中“抵”的力量足夠地大于“抗”的力量,讓細胞對葡萄糖的吸收消耗流量不要減少,胰島素抵抗就不會對人體產生傷害。血糖和胰島素的共同目的,就是使胰島素抵抗達到平衡,不要讓AFG減少或斷流,減少抗的力量是治療2型糖尿病的唯一正確的思路。
關鍵詞:胰島素抵抗;抵的力量;抗的力量
1 要準確理解本作者對糖尿病病因的理論,就必須掌握以下概念
1.1 AFG 單位時間內,細胞對葡萄糖的吸收量,簡稱AFG。胰島素的主要作用和服務作用:胰島素在體內的生理作用主要有4個方面[1],為了方便分析胰島素對血糖濃度升降的影響,把胰島素的生理作用分成兩個方面:①是胰島素的主要作用,②是胰島素的服務作用。胰島素的主要作用就是促進葡萄糖進入細胞發揮作用,胰島素的服務作用就是胰島素的其它三個生理作用(①促進葡萄糖轉化為肝糖原;②抑制蛋白質、脂肪在肝內轉化為葡萄糖;③抑制肝糖原分解)。胰島素的服務作用就是平穩血糖濃度,保證胰島素的主要作用平穩順利地進行。
1.2空腹血糖的形成是胰島素的服務作用通過血糖的服務通道而形成的 人體進食是葡萄糖的唯一來源。由于人體進食通過消化吸收后,血糖量會大量增加,血糖的主要通道上的葡萄糖流量雖然有增加,但也不會與進食的后血糖增加量成正比,有相當一部分通過胰島素的服務作用將葡萄糖送入肝臟,形成肝糖原。由于胰島素的釋放量是受血糖濃度控制的,血糖越高,胰島素的釋放量就大,多釋放出來的胰島素就是用作為胰島素的服務作用。這樣胰島素的服務作用就會加強:促進葡萄糖轉化為肝糖原;抑制蛋白質、脂肪在肝內轉化為葡萄糖;抑制肝糖原分解。血糖的服務通道就會通過貯藏葡萄糖來降低血糖,讓血糖不至于因為進食而升得太高。由于肝臟對葡萄糖吸收的敏感性遠遠大于肌體,所以肝糖原在胰島素的服務作用下能吸收大部分葡萄糖,從而起到降低餐后血糖的作用。
2 胰島素抵抗中的“抵”和胰島素抵抗中的“抗”
胰島素抵抗也可以看成是葡萄糖抵抗,是胰島素主要作用和細胞胰島素受體相互作用的兩個方面,“抵”和“抗”的目的是將葡萄糖送入細胞吸收消耗[2]。胰島素主要作用的能力是一個綜合作用能力,其大小除決定于胰島素含量外,還與血糖濃度有關。胰島素和血糖濃度就象兩個一起去共同完成一個任務的“兄弟”,它們緊密配合。這個任務就是讓細胞吸收葡萄糖;它們緊密配合的作用能力就是胰島素抵抗中“抵”的力量。胰島素抵抗中的“抗”就是現代醫學所謂的細胞胰島素受體。細胞胰島素受體越少,“抗”的力量就越強。
在人體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血糖濃度越高,“抵”的力量就越強。單純從胰島素的主要作用來看,血液胰島素含量越高,“抵”的力量也越強[3]。從血糖與胰島素的配合情況來看,有4種情況的組合對“抵”的力量有影響:①血糖高而胰島素含量低;②血糖低而胰島素含量高;③血糖高而胰島素含量也高;④血糖低而胰島素含量也低。
從人體的生理過程來看,可以從四個方面增加“抵”的力量:升高血糖;升高胰島素含量;加大血壓;增加進食。
胰島素[4]抵抗的第一回合(簡稱IRFB)和第二回合(簡稱IRSB):胰島素抵抗的第一回合就是胰島素抵抗的糖尿病階段。這一階段的胰島素抵抗不會對人體產生傷害,因為這一階段的胰島素抵抗總是平衡的,AFG不會減少,也就是胰島素抵抗中“抵”的力量有能力隨著胰島素抵抗中“抗”的力量的增加而增加。胰島素抵抗的第二回合就是并發癥階段。并發癥階段的胰島素抵抗總是不平衡的,AFG會減少或斷流,也就是胰島素抵抗中“抵”的力量沒有能力隨著胰島素抵抗中“抗”的力量的增加而增加。
3 2型糖尿病的胰島素抵抗特點
正常的空腹血糖在3.9~6.1 mmol/L,空腹血糖達6.1~7.0 mmol/L為空腹血糖受損,餐后2 h血糖在7.8~11.1 mmol/L為糖耐量減低,若空腹血糖>7.00 mmol/L,和/或餐后2 h血糖>11.10 mmol/L即為糖尿病。
3.1空腹血糖受損時的胰島素抵抗 胰島素抵抗中的“抵”也簡稱為“抵的力量”。人體其它情況不變,血糖濃度越高,抵的力量就會越強;同樣人體其它情況不變,胰島素含量越高,抵的力量也會越強。人體進食越多,經過消化吸收后,血糖濃度也會越高,低的力量也會加強[5];人體其它情況不變,血壓增加,低的力量也會增加。也就低的力量不僅與胰島素含量有關,與血糖濃度也有關,與人體進食和血壓也有關。空腹時,血糖濃度最低,胰島素含量也最低,此時的胰島素抵抗中的“抵”,即抵的力量也最弱。人體胰島素抵抗要達到平衡,也就是空腹時不要讓細胞對葡萄糖的吸收流量減少,人體就必須加大空腹時的抵的力量。這就是“空腹血糖受損”時空腹血糖會升高,胰島素含量也會升高的原因。
空腹血糖受損階段,是屬于胰島素抵抗中的“抵”有能力隨著胰島素抵抗中“抗”的力量的增加而增加的階段,即胰島素抵抗的第一回合。空腹血糖受損的時候,就是胰島素抵抗中的“抗”剛開始增加的時候,為了達到胰島素抵抗的平衡,胰島素抵抗中的“抵”也開始增加。
在除空腹時的其它時間段的抵的力量高于空腹時的抵的力量,還不用要求抵的力量增加,所以,在空腹血糖受損時,餐后2 h的血糖并不會升高。
3.2糖耐量減低時的胰島素抵抗 隨著抗的力量的增加,不僅空腹時抵的力量不能滿足胰島素抵抗平衡的要求,餐后2 h也不能滿足胰島素抵抗平衡的要求。因此,在餐后2 h的時間段,抵的力量被要求增加。
人體抵的力量是隨時間而變化的:空腹時抵的力量最小,到餐后30 min時,抵的力量最大。當抗的力量在不斷增加時,要達到胰島素抵抗的平衡,首先是空腹時抵的力量不夠,需要增加,隨后是餐后兩小時時抵的力量不夠,需要增加,再就是人體在任何時間段抵的力量都要增加。胰島素抵抗貫穿著空腹血糖受損和糖耐量減低及糖尿病的發生發展過程。
3.3有并發癥時的胰島素抵抗特點 胰島素抵抗的第一回合(IRFB)就是空腹血糖受損、糖耐量減低和沒的并發癥時的糖尿病階段。這個階段胰島素抵抗的特點就抵的力量有能力隨著抗的力量的增加而增加,所AFG不會減少。隨著抗的力量的增加,抵的力量不能無限地增加,胰島素抵抗就會失去平衡,AFG就會減小,機體組織就會因為AFG減小而產生功能性衰退或病變。這樣就會形成并發癥。
糖尿病[6]腎病的病因就是腎細胞的AFG減少或斷流。糖尿病腎病的發展非常緩慢,不僅要經過胰島素抵抗的第一個回合,也要經過胰島素抵抗的第二個回合。
4 糖尿病足就是流向糖尿病病人足部的AFG越來越小而形成的
糖尿病眼就是流向眼底的AFG越來越小而形成的。糖尿病并發癥都是由于流向組織器官的AFG減少或斷流而形成的。
為什么抵的力量不能無限量地增加?如果在胰島素抵抗的第一回合,抵的力量能無限量地增加,那么胰島素抵抗就不會失去平衡,糖尿病并發癥就不會出現。胰島素的兩個方面的作用(胰島素的服務作用和主要作用)控制了胰島素的分泌量。胰島素的服務作用是有一個極限的,這個極限就是不能把餐后血糖平穩到與空腹血糖相同。胰島素服務作用的這個極限,7限制了胰島素的無限量分泌,給臨床上的假象是2型糖尿病的病因是胰腺功能障礙,不能分泌出胰島素,即胰島素相對不足。同時由于胰島素抵抗中“抗”的力量的增加,能部分代替胰島素的服務作用,這樣在糖尿病初期,胰島素的服務作用所需要的胰島素量就會大大降低。這樣在糖尿病初期,胰島素分泌量就會被要求大幅度減少。這種胰島素分泌量的減少,并不是因為胰腺有病變或功能不行,而是胰島素抵抗中“抗”的力量的增加取代了胰島素的服務作用,使得胰島素分泌減少[8]。一些大牌的專家,都認為2型糖尿病是胰腺功能不行,分泌不了胰島素,所以就去研究所謂的修復胰島功能的方法去治療2型糖尿病。這是徒勞的。
抵的力量不能無限量地增加,那么要讓胰島素抵抗處于平衡,就只能減少抗的力量。減少抗的力量是治療2型糖尿病的唯一正確的思路。
參考文獻:
[1]熊富林.應該怎樣對待胰島素抵抗[J].醫學信息,2015,28(31).
[2]熊富林.消除胰島素抵抗,輕松應對糖尿病[J].醫學信息,2015,28(20).
[3]熊富林.慢性病[M].北京:中國文化出版社,2014.
[4]熊富林.胰島素主要作用和服務作用[J].健康之路,2015,14(5).
[5]熊富林.2型糖尿病治療的轉變[J].醫師在線,2015,2(4).
[6]熊富林.糖尿病與肥胖[J].醫師在線,2015,2(2).
[7]熊富林.糖尿病合并肥胖者的初始治療[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J].2015,15(26).
[8]熊富林.第二類降糖對年輕2型糖尿病患者的傷害[J].醫學信息,2015,28(37).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