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艷
摘要:新課改下如火如荼,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面臨著一個全新的挑戰。作為學校德育教學的主要課程,如何適應素質教育及課程改革的要求,開展好教學工作,是中學政治學科面臨的一個急迫而重要的課題。作為現代教師必須認清形勢、苦練"內功",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適應新教材,使政治課教學更具特色和活力。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中學思想政治老師;中學生;多媒體中圖分類號:G64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8-0012-01新一輪課程改革對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目標、任務、方法等均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中學思想政治教師應當以新課改理念為指導,積極投身教育教學實踐,不斷創新,探尋適合時代特點的教育教學方法,努力提升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注意力和興趣,為培養和健全學生必備的政治素質而奠定堅實的基礎。作為現代教師必須認清形勢、苦練"內功",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適應新教材,使政治課教學更具特色和活力。
首先,政治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作為引導者,教師要記住自己的職責是教育所有的學生。因而要堅信每個學生都有學習的潛能。引導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怎樣做人。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啟迪:學生迷路時教師不是輕易地告訴方向,而是引導他辨明方向。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激勵:當學生登山畏懼時,教師不是拖著走,而是燃起他內在的精神力量,鼓勵他不斷地向上攀登。其次,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應該尊重學生,誘導學生內在的主動性,放手讓學生表現自己的獨立性。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因其呆板、僵滯而早已明日黃花。必須不斷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學生實際的教學方式,強調師生共同活動克服教師為中心的傾向,激發學生的情感和興致,變封閉型教學為開放型教學,從而使雙方真正領略愉快教學的美學價值。在教學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組織學生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新課改中教學模式與教學手段的變革 1、重視探究性教學與學生的實踐。政治知識本身就具有豐富生動的實際內容,而表現它的語言、文字則是抽象簡單的。學生所學教材,只是由語言、文字所匯集成的書本知識,這就要求學生不論學習什么知識,都要透過語言、文字、符號、圖表把它們所代表的實際內容想清楚。按照心理學的觀點,這樣的學習才是有意義的學習。作為中學生的學習,讓他們的學習豐富起來,必須從實際中去體會,否則學生只圍著文字符號轉,會越來越枯燥,甚至厭學。實踐的形式是多樣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探究性學習。開展探究性學習有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變"死記硬背"書本知識的學習方式為通過各種"實踐"培養能力的學習方式,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在做中學"、"在嘗試中學""在玩中學"等新型的學習方式,扭轉過去那種只注重書本知識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夠在各種實踐活動中領會和學習政治課所倡導的做人道理。教師可以把所教內容擬成小課題,讓學生去借助網絡或書報收集組織材料、討論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可以放心地讓學生去研究教材、發現問題、組織授課;還可以通過演講、討論、錄像、對白、辯論、板報、社區(或社會)調查等各種形式來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參與"教學實踐"。 2、運用情感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思想政治課有較多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學生易產生厭學情緒。運用形象生動的教具,則能激發學生的情感。或旋律回響,可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或影片放映,強化學生的記憶,進而逐步將學生激發出來的情感導入對思想政治課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之中,使深奧的原理經久不忘。運用情感進行教學,教師必須有真情實感。教師充滿激情的講述,可以使師生的情感融通,產生很強的藝術感染效果,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所以,教師在陳述充滿激情事件時要情緒飽滿,慷慨陳詞,以達到渲染氣氛、煽動學生情感的效果;而在講述充滿真情故事時,則要語氣輕緩,和風細雨般把真情滲入學生心中,使他們為之動情。 3、信息技術在政治教學中的運用。信息技術必須與學科相整合,必須與教學相整合,已越來越成為同行們的共識。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學質量。科學調查研究表明,人們靠聽覺獲得的知識能夠記憶15%,靠視覺獲得的知識能夠記憶25%,而同時運用視覺和聽覺則可接受知識65%。多媒體教學的最大優點就是優化組合動態視頻(錄像)、動畫、照片(圖片)和聲音,將一些現實生活中用口述、板書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抽象內容)向學生加以展示,來突出教學活動中的重點,化解教學內容中的疑點和難點,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多媒體能把文字、圖像、聲音、動畫和視頻信息等眾多信息集于一體,能在視覺、聽覺上產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因此在教學中還要結合新課程的要求,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采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比如,除常規方法外,還要求教師盡快掌握體現時代性特征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并運于教學過程之中。而這一點在政治課教學中體現更為明顯、要求更為迫切。通過多媒體課件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或者是照片、圖片、掛圖等生動、形象且直觀的教學手段,或者通過師生的講述,把學生帶入某種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學生有如身臨其境。通過這種情感渲染和傳達,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對知識的詮釋和理解,免去了生澀與呆板,也達到使學生學會對知識活學活用的目的。
在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中學政治課是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課程。如何在中學政治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能力,以適應21 世紀社會的需要,這是廣大政治教師必須認真思考和探索的問題。中國的教育改革就是要改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核心。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留給學生機會,讓學生合理想像和創造性思維。心理學家認為:合理想像與創造性思維是創造力的兩大認識支柱。想像是一種令人驚奇的思維能力,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新一輪課程改革是一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教育變革,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必須主動適應這一變革,努力以最新的教育理念,采用最新的教學方式,以培養出適應時代要求的富有創新精神、充滿平等自由意識的新型人才。到要求或預備級的學生實行勸其改學其他語種.這樣,就縮小了該校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學生應試基數,四級通過率就很容易提高了.這就形成了另一種不相等條件下的不公平競爭.對于那些沒有實行此辦法的院校,單純從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通過率上來檢驗衡量教學質量,難度就要大些,任務也就要更加艱巨。
綜上所述,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成績不是一個平面的數據,而是一個立體的數據.造成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成績差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雖然說統一測試就是要計算通過率,因此也就自然地會在全國或某個地區進行排隊,但現在的問題是學校與學校之間的可比性小,要在不可比性的條件下進行對比,其結果就起不到它應起的積極作用.隨著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逐漸被社會認可,隨之也產生了一些與考試的初衷相悖的負面效應.考試的功能擴大化了,考試成績成為用人單位錄用大學生的必要條件,其后果是應付考試成為學習英語的動力,過級成為英語學習的終極目標;教師也片面追求學生的通過率.為最大限度地降低四級考試對課堂教學帶來的負面影響,避免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結果的過度或錯誤使用和對比,各級領導應該在關注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成績的同時,還應看到造成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成績差異的一些客觀因素.這樣,不但可以對某一學校或某一類學校有更客觀深入的了解,盡量減少全國統一測試的副作用,同時也會對某些學校的調查研究工作起促進作用,加快對存在的問題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