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樹琴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8-0103-01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可以使人變得聰慧;書可以陶醉情操;書可以嘗遍人生百態……在書的王國里演繹著大千世界的真、善、美,小學生在課外應以書為友。現在的小學生,一天的作息時間排得滿滿的,星期天還要參加各種培訓。不少家長都存在著一個認識上的誤區,總覺得學生看書本以外的書是看"閑書"。家長們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他們恨不得孩子每分每秒都在聽寫、背誦、寫作文、學奧數……似乎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水平。
其實這種做法是相當片面的,如果孩子看的是有益的書籍,在合適的時候,用合理的時間去看,有好的時間分配觀念,就應該大力支持。比如每天抽出一個小時的課余時間看課外書,這樣有利于孩子拓展知識面,開闊視野,有利于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陶冶孩子的情操?!缎W語文課程標準》規定小學階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50萬字",(第一學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第二學段不少于40萬字,第三學段不少于100萬字)。由此可見閱讀對學生是多么地重要?,F在的考試題目越來越活,知識面也較廣,看書在一定方面能促進成績的提高。如果一味的學習,學習,再學習書本知識,孩子很可能會成為書呆子,成績再好能有什么用呢?
每次周一聽國旗下一些品質兼優的學生的發言,我就會想到這些學生為什么會各方面都很優秀,而也有一些學生雖然很努力,但是成績平平。當然除了先天的一些天賦外,這些學生應該非常會支配和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他們課堂聽課效率也是極高的,課后做家庭作業也是速度和正確率很高的。往往這些學生還是參加各類比賽和興趣小組的參與者。那么如何提高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的效率,來讓我們學生各方面都收獲多多呢?我認為我們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合理利用課余時間,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也可以減輕教師的負擔,學習起來就可以事半功倍了。低年級的孩子比較貪玩,回家一般都很少自覺地看書,因此必須讓孩子從小都養成讀書的好習慣,時間長了,習慣就成自然了。好的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1.課前讀好書
利用每周一、三、五晨讀課前的自由支配時間讀自己喜歡的有益的書,可以是語文書,也可以是課外書。俗話說得好,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這段時間讓我們的學生明白是讀書的好時間。
2.午間暢游書海
中午午飯后的課前自由支配時間。中午學生自由支配時間非常長。但是很多學生在處理完教師的課堂作業后,就三五成群的玩起游戲、或下棋等,當然午間休息無可厚非。但是如果我們的學生能認真地看30分鐘的課外書,天天堅持能促進學生學習的發展。
3.家中樂讀書
每天放學后做完家庭作業后的這段時間,可能每一個學生支配的形式都有很大的不同。這段時間其實也是非常短。怎樣來利用這段時間也值得我們一起來思索。有的學生完成老師的作業后,可能看電視、也有的會看課外書。為了讓每個學生都成養成自覺看書的習慣,家庭作業中每天布置一道必做題,就是必須看30分鐘課外書。長期堅持下去,相信一份努力,一份收獲。
如何提高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的效率,有待我們廣大教師、家長和學生共同探討的主題,只有我們的學生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合理利用了他們的時間,才能共同提高我們教學的效率。
總之,孩子在小學階段養成愛讀書的習慣,以書為友,就會終身受益。一個人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他才會一生都不感到寂寞,他才會完成終身學習的任務,他還會是一個不斷提升自己,不斷成長的人。如果一個人養不成讀書的習慣,他就是一個很容易寂寞,很容易煩躁的人,是一個眼界不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