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紅
摘要:從當代教學改革與發展的基本趨勢而言,"少教多學"作為一種教學思想,它反映了人們對教與學的關系的深層次思考和對以往教學實踐的反思,觸摸到了教育的核心——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樣教。它呼吁教育工作者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更具彈性的發揮空間,讓學生投入到學習當中去,并強化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做好準備。本文對語文教師該如何運用"少教多學"模式教學進行初探。
關鍵詞:少教多學;初中語文;主體地位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8-0127-02現代教育教學模式的不斷深化改革,對教師現代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中,"教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的教學方式顯然不符合現代教學模式的要求,因此,在現在教育模式發展過程中,語文教師必須轉變這種教學方式。"少教多學"教學模式的適時出現,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那么,語文教師該如何運用"少教多學"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呢?下面,談一談我的看法:
1.何為“少教多學”
所謂"少教多學",是指在現代教育改革背景下,針對傳統教學方式中教師講得多,而學生又只進行機械性學習的弊端而產生的教學手段。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過程中,按照人們的認識規律,合理的運用"少教多學"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促進教師教學目標的完成。
2.教師如何進行“少教多學”
2.1重視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興趣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生對語文學習感興趣時,就會積極的參與到語文學習當中去,自覺主動地去思考。
但是,不得不承認,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對語文學習感興趣,教師也必須接受這點事實,理解每一位學生不同的心理、特性。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在進行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采用小組自由討論,自由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這種學習方法可以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2.2重視學生主體地位。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指導學生積極地主動學習,教師在課堂中所進行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應該以學生可以積極地努力學習為前提。
"少教多學"中的"少教"是針對教師而言的,"少教"并不是讓教師較少課堂教學量,而是要就教師仔細研究教學,用不同的教學方式,運用最短的時間將知識傳授給學生;而"多學"是要求教師讓學生不僅要多讀書,還要知道該如何進行學習,為什么要學習,要帶有目的性的學習,學生可以自己動手的,教師就應該放手讓學生去做,學生可以自己解決的問題,教師無需進行幫助。這些都是教師改重視的,時刻保證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而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這樣,每一堂語文課堂都為顯得充滿活力,學生也會更加喜歡學習。
2.3教師注重課前集體備課。俗話說"人多力量大",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備課時,不妨在自己備課完畢后,與其他教師進行備課交流,找出自己的備課不足,積極地去改正。
集體備課可以集合眾人的優點,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獲得資源的途徑也會增多。要時刻"少教多學"的思想進行備課,教師該教給學生什么,該怎樣進行教學,在進行集體備課討論時必須要明確。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班級肯定就會有不同的學習情況,當然,在許多方面還是比較一致的。教師進行集體備課后,進行課堂教學,學生在進行學習時也會感到很輕松,對語文學習的熱情會更高。
教師進行集體備課,對教師本身的備課能力也會有顯著地提高。集體備課將"少教多學"作為討論重點,教師該怎樣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怎樣指導學生學習更有效果。只有將這個問題解決掉,那么,老師的指導就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就可以使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顯著增強。
2.4注重教會學生如何正確學習。學生在進行課堂討論時,會發表各種各樣的意見。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觀點,每一個同學都有自己獨特的考慮問題方式,都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教師在聽取學生的回答后,要以理性的思想去理解學生,重視學生的不足,積極采取鼓勵,贊揚的方法,使學生感到老師對自己的尊重,而提高自己學生的自信心。只有這樣,學生才可以在課堂中沒有壓力的展示自己。
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重視交給學生如何正確學習的方法。學生運用正確的方法進行學習,就不會在理解問題時感到吃力。教師可以通過教給學生怎樣進行課前預習?怎樣在課堂學習時集中注意力?怎樣快速高效的完成課后作業?畢竟課堂學習的時間短暫,教師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綜上所述,作為一種教學思想,"少教多學"可以更好的引導學生積極的投入到學習生活當中去,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拓寬學生的思維方式,為將來學生的人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參考文獻:
[1]胡生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要少教多學[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2(25)
[2]陳秀吉.初中古詩文"少教多學"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新課程(中學).2013(10)
[3]秦海燕.從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再談現代教學策略的運用[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