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萍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8-0210-01培養學生合作與交流能力,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積極性,提高數學課堂有效性的重要條件。可見合作學習是一個不可或缺,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課改初期,許多教師就將這一環節不斷的應用在課堂教學中,因此,合作學習的有效與無效也是決定課堂有效與無效的關鍵。通過日常教學及聽課與學習研究,關于如何開展合作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方面有些不成熟的見解,總結出來供同行探討。
1.合作學習的重要意義
《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這充分肯定了探究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關于教學方式與教學效果的一組研究數據足以證明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教學方式記住率教學方式記住率教師講授5%學生討論50%學生閱讀10%學生實踐70%視聽并用20%學生教別人95%教師演示30%2.導致合作學習低效的原因分析
從日常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有的課堂,探究合作有形式卻無實質;學生之間在缺乏問題意識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敷衍被動地進行"討論",缺乏平等的溝通和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層次的交流和碰撞。導致合作學習低效的原因大致有:一是合作活動目標缺失。當教師提出問題后,由于活動要求不夠具體、細致或是學生沒有認真傾聽 合作的要求,就匆忙地展開活動,導致學習目標無達成,雖然場面很熱烈,結果卻是"蜻蜒點水"。另外,在進行合作學習前,沒有給予學生一個獨立思考的空間,在沒有形成自己的觀點前就進行合作、探討,致使學生在合作中感到措手不及,合作變得毫無意義;二是合作頻繁,缺乏充足的探究時間。教師在教學中為了使自己課堂教學更加完美,設計了一環又一環的活動,結果每次合作只能稍稍帶過,沒有充分地展開,反而達不到預先的效果。此外,合作學習開始后,由于學生沒有按照老師事先預設的軌道上進行,或由于學生的"吞吞吐吐",害怕不必要的枝節末葉的出現和時間的浪費,毫無顧忌地打斷學生的發言或活動;三是合作技能差。在合作學習中,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往往"獨領風騷""一枝獨秀",而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只能做"旁觀者",或是不會傾聽,在一旁做點其他的事情,根本體現不出"合作"的意義和有效性。
3.開展合作學習提高課堂有效性要注意的問題
3.1選擇合作的契機,合作要適時
3.1.1發現規律性知識時,開展合作。由于學生情況、教師素質、教學條件的差異,教師對教材的使用要從實際出發,靈活處理。教師要細致推敲研究教材,剖析教材內在聯系,結合本班實際對教材加以適當的處理,為我所用。
3.1.2操作探究規律時,開展合作。數學教材中的很多規律需要學生通過操作才能發現,如:引導學生理解圓柱體側面積的概念時,師生通過學具直觀演示沿著圓柱體的高豎直剪開,觀察剪開后的長方形與原來圓柱體側面之間的關系,通過交流和討論得出:圓柱體的底面周長等于長方形的長,寬等于圓柱體的高,根據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理解求圓柱體側面積的計算,這些教學設計都要借助于小組合作的形式來推導和理解。
3.1.3解答開放性的問題時,開展合作。開放性的問題答案不唯一,而一個人的思維能力有限,很難從多方面、多角度的去思考,需要借助于小組合作的機會得到問題的解決。
3.2分組要科學合理。在分組中要考慮學生的能力、興趣、性別、背景等幾個方面的因素。盡量使成員之間具有互補性,所謂"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成員之間要有明確的分工,成員之間的分工也應定期輪換,從而使每一名成員得到全面的鍛煉。
3.3合作學習的目標要明確。每次合作學習,教師都應明確提出合作的目標和合作的要求。小組要討論的話題、要解決的問題盡量明確,教師可以借助多種媒體、黑板等媒介出示要討論的問題,盡量使學生在討論時避免跑題和不知做什么的現象。
3.4合作學習必須有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作保證。在學生的合作過程中,教師的影響力淡化了,師生互動時教師給予學生的壓力消失了。但是由于學生年齡、心理、行為等多方面的特點,學生與學生之間可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學困生往往容易受到其他同學言語方面的諷刺、歧視等,使他們產生不愿意參與合作、不發言等現象,這就會給合作帶來新的阻力。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任課教師必須在平時的教學中努力杜絕此類事情的發生,并保護弱勢群體的自尊心不受傷害,逐步樹立他們的自信心。
3.5重視培養每一名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合作精神。在教學中,教師要能夠及時發現合作過程中表現優秀的團體及個人,及時給他們以表揚或獎勵,尤其要注重對小組進行集體表揚,培養小組的團隊意識。
3.6要給學生提供充生的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時空。有效的合作學習必須以學生的獨立學習為基礎。小組學習中以討論、交流、辯論為主要形式,如果沒有學生的獨立學習,學生就會出現言之無物現象。因此,合作學習前必須有獨立思考、學習的時間。
3.7合作學習的應用范圍應該是廣泛的。合作學習不是非要為探究、創造而合作,其實合作學習的應用很廣泛,要達到的目的是十分豐富的。比如:合作可以是為探究而合作,可以為交流而合作,可以為辯論而合作,可以為記憶而合作,也可以為檢查而合作……
3.8合作過程中要適時發揮教師的作用。學生合作時,教師要及時全面巡視,及時組織,發現學生合作交流過程中的各種有價值的問題,當合作討論中學生出現了共性問題或在探究時普遍遇到困難時,要及時給予指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教師一定要把握好啟發的時機,教師可以提醒學生從產生困難的根源處嘗試尋找解決的方法,及時點撥之后讓學生繼續合作,也可以在此時進行講解、引導,相信此時的講解是非常受學生歡迎的。
此外,要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還要求教師必須要從思想上重視合作學習這種學習方式。教師要樹立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場所,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小組合作不是表演給聽課的人看的,而是教學中的一種需要,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一種需要,是提高課堂效率的一種手段,從而避免出現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場面熱鬧、沒有實效"等現象的發生 。另外,教師更應將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技能長期加以培養。小組合作可以從同桌兩個人合作開始,從互相表述一些基本概念,記憶一些基本規律入手,慢慢過渡到互相批閱簡單題目,將發現的錯誤告訴對方,在這些活動中,讓學生逐步適應與同學之間交流學習方面的內容,并傾對方的話語。表達、傾聽、討論、辯論這些基本技能要從一年級開始分階段培養。
只有教師深刻認識了合作學習的意義與作用,才能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合作學習的有效方法,使更好的服務于教學,應用于學生的學習探究,更好的為課堂教學有效性提供保障,這是值得我們深入研究的課題,是每一名數學教師以及各學科教師都要探討的,只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不斷提高,才能實現"人人學到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