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立軍
摘 要: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根據文本和教學的目標,創設適合學生言語習得的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之中,能夠逐步幫助小學生建構自我語言系統,從而煥發出小學生言語的生命力進而主動發展。
關鍵詞:情境;言語生命;發展
小學生的言語習得帶有著很強的情境色彩,他們在情境中會因為情感的驅動而自我、主動、積極地建構自己的言語系統,獲得言語生命的發展。因此,在課堂中,根據文本和教學的目標,創設適合學生言語習得的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之中,能夠逐步幫助小學生建構自我語言系統,從而煥發出小學生言語的生命力進而主動發展。
一、創設與文本相關的情境,讓學生主動對話文本
對于教材(即教學中的文本)的價值意義,目前比較一致的觀點是認為它是小學生言語學習的材料,是小學生的學本。但在實際的教學中,教材至上的教學行為、以教者自己的解讀代替小學生的解讀、以內容理解為根本任務而忽視言語形式學習等現象依然普遍存在。因此,從資源運用的角度來看,教材在很多的課堂教學中并沒有成為小學生主動利用的一種資源,它與小學生之間存在著一種隔膜,二者之間沒有形成融通。
要讓文本變得鮮活起來,其根本點在于讓文字符號與它所對應的生活背景勾連起來,讓文本回到它所對應的情景中,并將這樣的情景展現在小學生的頭腦中。而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與文本相關的情境,就是為了在文本和小學生之間架起一座橋梁。這樣的情境,可以是文本描述的情境,也可以是作者寫作時的情境。有了這樣的情境作橋梁,文本就會因為具有了畫面感、生活感而鮮活起來,使其因為形象可感而走近小學生,觸及小學生的生活、情感,從而誘發小學生主動調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文本親近、對話,觸摸文本的語言,理解文本的語言。在這樣的過程中,小學生的言語系統因為不斷地理解和內化文本的語言而使其不斷地進行重新建構,文本就成為了小學生自主發展言語的一種資源。所以,只有當文本成為一種小學生可以自主利用的資源,小學生才能充分地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與其展開自主對話,不斷地闡釋、吸收和調用文本語言,從而引發自身言語系統的重新建構,以獲得言語生命的發展。
二、表達內在需要,讓小學生主動運用言語
當前,在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很多老師已經開始想方設法地引導小學生進行言語運用,那么,什么樣的言語運用才能真正促進小學生言語生命的主動發展呢?有一點是需要注意的,小學生正處于言語的發展期,他們的言語運用并不像成人那樣有著很高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更多的時候表現為情境性、情緒化。只有在滿足自己個性化需要的情況下,他們才會充分地運用言語。因此,只有當言語運用成為小學生的個性化的內在需要,小學生的言語系統才會被充分調動,言語的重新組合才會活躍起來,小學生的言語才會充滿著生命的張力。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言語運用的內在需要更多地表現為一種表達的欲望——想要交流、想要說說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當他們對外界事物感興趣、感情受到沖擊、心中有所觸動的時候,這種言語表達的欲望就會表現得越強烈。但是,他們的這種表達欲望,在文本學習、課堂學習中更多地表現為一種不自覺性,需要一定的激發才能形成,并進而推動他們主動、積極地進行言語思考、言語運用。而依據文本建構起的教學情境,可以讓小學生的生活世界、情感世界與文本相溝通,進行相互的對話和交流,讓文本學習、言語學習變成了一種情境式的言語對話和情感交流活動。在這樣的對話和交流中,小學生內心的表達欲望會因為感動或者好奇等原因而很容易地被激發起來。
在依據文本建構起的情境中,巨大的情境暗示和情感驅動,會讓小學生內在的表達需要與文本語言的習得結合起來,從而引發小學生主動地和文本展開對話與交流,讓小學生自身的言語系統與文本的言語系統發生碰撞,促進小學生言語系統的自主解構和重構,讓小學生的言語充滿生命的活力,進而獲得言語能力的提高和言語生命的發展。
三、閱讀策略的指導,讓小學生主動習得言語
小學生是自身言語能力提高和言語生命發展的主體。小學生只有通過自己有意識地進行大量的言語實踐,才能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言語能力,獲得言語生命的彰顯。
雖然,在語文教學的課堂中,小學生的言語能力獲得了一定的提高,但是那樣的提高是以小學生課外的言語實踐作為支撐的。所以,語文課堂教學不僅要著力于怎樣提高小學生的言語能力,更要致力于如何讓小學生學會閱讀,讓小學生學習怎樣去自主的發展自己的言語能力。因此,我們的語文課堂應該更多地為小學生提供一些閱讀的策略,教給他們一些閱讀的本領,學習的能力,讓他們學會讀什么,怎樣讀,怎樣讀得更好,以使他們能在課外的言語實踐中大顯身手,獲得多樣的閱讀體驗和言語生命的感悟。
只有將這些閱讀策略轉化為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小學生才會在獨立閱讀的時候,有意識地運用起來,進而促進自身言語生命的發展。而根據文本創設的教學情境,會讓語文教學成為一種課堂生活,讓閱讀成為小學生在課堂中的一種生活方式,而閱讀策略的運用便成為了構成課堂情境的一種要素,它不斷地推動著情境的展開和深入,從而讓閱讀策略的運用與小學生的閱讀實踐融為一體。在這樣的情境中,小學生伴隨著熱烈的情感驅動,主動地開展學習,不斷地與文本進行對話和交流,同時也在這樣的過程中不斷進行閱讀策略的運用,能力就在這樣的過程得到了歷練。這樣的歷練,就是一種學習能力的形成。
可見,建構情境,在情境中引導小學生學習,可以讓小學生在情境化的學習實踐中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和閱讀策略,并將其轉化為自身的一種學習能力,從而主動地促進言語能力的提高,獲得言語生命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