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軍
摘 要:小學科學課拓寬了學生視野,培養了學生的科學興趣,使學生掌握了最基本的科學常識,為學生以后學習、探索自然科學搭建了重要的橋梁??茖W課堂活動的有效開展讓小學生從小樹立熱愛科學的信念。本文從開展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和生活中的科學原理探究等方面與大家探討怎樣讓科學活動的開展更能激發學生興趣,更多教會學生科學研究方法。
關鍵詞:活動;好奇;設計;創新
小學科學是一門包羅萬象,很有趣的學科。我們的教學要讓學生永葆熱情,提升科學素養、樹立探索大自然奧秘的信心。探究活動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在科學課中我們通過開展有效的活動,能打開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去大膽的展示和創新。
一、以情趣化策略為抓手,利用演示實驗為支點,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的熱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不僅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情趣學習意識,實現寓教于樂的課時教學目標,還能在潛移默化中逐步培養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從中贏得不容忽視且無可替代的“情緒智力效應”。利用演示實驗激發活動熱情,如教學《馬鈴薯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時,某教師準備了兩個馬鈴薯和兩只裝有液體的玻璃燒杯。游戲前,提醒學生認真觀察和思考。游戲開始了。把兩個馬鈴薯分別放到兩只燒杯里,結果是一沉一浮現象。把馬鈴薯相互交換一下重新投放,結果在剛才下沉的燒杯里還是沉的,而另一只還是浮的。第三次把兩個馬鈴薯放入到相同燒杯里,都浮起來了;再把他們同時放入另一只燒杯中,卻都沉下去了。全班都很驚奇:“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忽然有人“發現了新大陸”似的:“兩個馬鈴薯是一樣的,那就是水的問題!”另一位深受啟發:“哦,對了!浮起來的那一杯是鹽水!”許多人跟著同意了這種說法,還有些人持懷疑態度?!霸鯓硬拍艽_定它就是鹽水呢?”于是,大家一起走進教材,并按照其中方法”燒出了白色粉末。就這樣,整個課堂在興致勃勃中“玩”出了科學知識。
二、以生活化策略為鏈接,積極開展小學科學教學活動
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節能環保,補充活動內容。我在六年級科學第一學期的教學中,提出了兩個創新設計問題:清茶杯和節水洗手盆。他們要解決的問題分別是:普通的茶杯茶葉的清理麻煩;我們通常洗漱對水的利用效率不高。給大家給了一個月的時間去思考設計。結果是出人意料的好,特別是清茶杯的設計,激起了我要申請專利的想法。兩個設計同學們廣泛參與,在活動中收獲和進步。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庇绕鋵τ谛W科學而言,可算是一門“百科全書”,與社會性生產生活之間更是既廣泛而又深刻。因此,如果缺乏生活元素的有效涵養和滋潤,它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用紙造一座橋”一節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把學到的一章知識整合起來,造的橋既要美觀又要堅固。四個人互相協作,動手動腦,在部件的制作中展現出了一些特別的方法和創意,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創造性思維,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展現出了一定數量的精品。不僅如此,積極開展小學科學的生活化教學,既可有效地淡化課程活動形式,還能促進學生在學用結合與知行統一中進行更好地學習和科學化生活。例如,教師可根據時令節氣的不同,以學生發展為根本需要,適當地調整教學順序,使得課程內容與實際生活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把學生引向五彩繽紛的校園內部環境,認真觀察社會生活的各種現象,觀察動植物的生長現象,了解一些大自然的奧秘。教師要努力創設生活化教學情景,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挑戰性、啟迪性和聯系性。比如把杠桿工作原理與“市場買賣”生活鏈接起來,把自然界中風雨雷鳴與生活中的各種聲音鏈接起來等,以有效增強學生的科學認知和實際感悟。
三、在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一些手腦聯動的科學小實驗,培養創新意識
小學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支撐的基礎性學科,在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一些手腦聯動的科學小實驗,不僅迎合小學生活潑好動、求新求趣的性格特征,而且能夠有效鑄就他們的實踐創新精神。當今世界教育界有句流行語:“我聽了可能會忘記,我看了可能會記住,我做了就會弄懂了?!边@是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實踐創新教育方法的最佳詮釋。以《小車斜坡運動》教學為例。首先,根據生活中斜坡現象(如上下坡騎自行車、斜坡滾小球)引出話題,讓學生進行簡單地回憶和討論。接著,全班共同擬定“問題—假設—實驗—結論”的科學實驗探究方案。然后,按照既定方案,以小組為單元分組實驗,教師動態巡視并本著“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原則給予適時適量的啟發與指導;同時,各組做好小組記錄。再后,各組組長(或任選代表)在全班范圍內匯報實驗結果,在實現資源共享的同時相互補充學習。最后,師生一起總結提煉得出科學性結論:小車在斜坡上向下滑落,斜坡越大滑落越快,斜坡越小,滑落相對緩慢;小車在斜坡上向上爬滑,則是斜坡越大爬滑越慢,而斜坡越小爬滑則相對較快。值得一提的是,后一種爬滑現象及其結論,有些學生理解快一些,而有些學生則理解慢一點。無論前后哪一種,卻都能夠在自主化教學中得以最終完成。通過填寫實驗報告,規范活動行為。有些實驗活動的開展,可以把實驗的名稱、目的、器材、步驟、現象、結論等要素設計成實驗報告。學生在自己的小組中思考、討論,完成實驗報告。然后可以提出疑問,互相解答,教師適當點撥。在確定了實驗方案后,各小組按照預定的方案操作、記錄和分析,規范了活動行為。
科學課的開展時間還很短,也沒有得到學校的普遍重視,需要我們課任老師積極思考,創新實踐,真正發揮科學課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為學生的終生學習和未來生活打好基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