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鳳
摘 要:伴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推進,“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層出不窮,令人眼花繚亂。結合自己教學實踐,將身邊一些行之有效、相對高效的“合作學習”方法(即進行合理分組、精心設置問題、教會學習方法、培養合作技能及給予充足時間)加以歸結,以饗讀者。
關鍵詞:合理分組;精心設置;教會方法;培養技能;保證時間
在課堂教學中,我很注意對合作學習的探討。但是,我在開始采用合作學習組織課堂教學時,卻深深覺得合作學習的效果并不理想。提出要求后,學生匆忙分組,七嘴八舌,熱鬧非凡,可是仔細一看,這熱鬧背后學生“合作學習”是只“作”不“合”,學生大多“各自為政”,有的搞“一言堂”,多數學生一言不發,故作沉思狀;有的你爭我搶,誰也不聽誰,只顧表達自己意見;更有甚者,不讓別人插話,全得按我說的辦;老師示意結束時,每小組的代表發言有條不紊,匯報時說的卻是:“我想……”“我認為……”,而不是“我們小組認為……”“我們小組的覺得……”。有的小組優等生聚集,他們自我優越感強,合作時你爭我搶,誰也不讓誰,顯得十分霸道;有的小組能力較弱,他們膽怯、自卑、缺乏信心,常常出現合作冷場的局面。不難看出,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操作上流于形式的還比較多。
為切實滲透《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努力提高合作學習的實用性和有效性,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筆者以為以下幾種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效率。
一、進行合理分組,構建合作環境
要想最大限度的實現生生互動,首先應該考慮合作小組的有效性,這就要求在合作前進行合理的分工。
(一)每個成員之間應建立起互愛、互助和互勉的關系,即具有一定的凝聚力。
(二)要把學習任務合理分配給每個成員,確保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即任務分配明確。教師應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性別等差異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使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使各組之間達到相對平衡。這樣分組不但有利于學生間的優勢互補,相互促進,而且為全班各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
(三)俗話說:“鳥無頭不飛,兵無將不勇。”沒有組長的組織和指揮,小組只是徒有其名,學生或遲疑不動,或盲目行動,不能進行較好的地合作。在進行小組合作時,選拔一個組長至關重要。當然,小組的其他成員也要做細致的分工,如記錄員、匯報員或辯論員等。這樣每一個學生在不同角色中承擔一定的責任并獲得不同方面的發展。
(四)小組長定期輪換,便于協調。還要用特定工作確定學生的角色,如記錄員、聯絡員、資料收集員、總結者等等。
二、精心設置問題,引導合作學習
學貴有疑,學也源于疑。筆者曾多次坐在學生身邊,從頭至尾觀察了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過程,發現一個普遍的問題:表面熱熱鬧鬧,其實是不知目之所在,所以只得做一些不痛不癢的事,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
基于此,首要的一點,就是看教者有沒有激起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其有疑在胸,不解不快。在教學《田忌賽馬》一課時,我在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時設置問題:1.自讀課文,了解一下第一次賽馬誰勝了?第二次呢?2.合作交流:為什么用同樣的馬比賽會出現不同的結果?通過兩次截然不同的結果激發了學生的認知沖突,學習熱情馬上高漲起來,學生很快投入到學習中去,看書,討論……異常投入。
三、教會合作方法,培養合作技能
(一)讓學生學會傾聽。要讓學生明白:學會傾聽他人意見就是尊重他人。在教學中我們要不斷向學生滲透這種思想,讓他們在討論時要互相尊重,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從而達到真正的合作交流。
(二)讓學生學會說話。首先應注意培養孩子們的自信心,其次要創造條件鼓勵學生多說,同時要注意教育引導學生在討論合作平時與人交流時說話要和氣,態度要謙虛誠懇。對合作學習中反應慢、不善言辭、跟不上節奏的學生,我們更應注意積極鼓勵引導,創造一切條件幫助他們增強信心,幫助他們在合作學習中勇于發言敢于展現自己。
(三)讓學生學會欣賞。要為學生營造一個健康和諧的人際關系環境,告訴學生欣賞別人是一種美德,是人際交往所需要的,是社會所需要的。
(四)幫助學生懂得一個始終想著自己得失的人是永遠得不到別人欣賞的,也就不會欣賞別人。
四、把握合作時機,巧妙引導合作
合作的時機稍縱即逝,作為教師就要及時捕捉并調控,以免很簡單的問題學生都來“合作”,造成一種“虛假的合作”。
(一)“沒有標準答案”時合作學習。如在理解段落(文章)的主要內容或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時,在小組學習中學生們往往有不同的意見,爭論非常激烈。通過分析、比較、優選,同學們發現了最佳的思路和方法,個人的思維在集體的智慧中得到發展。
(二)突破難點時合作學習。如教學《詹天佑》一課“人”字形鐵路的設計一處時,學生對這項工程設計不甚了解。通過在合作中一起思考,一起畫示意圖,一起試著用小火車在“人”字路上運行,在想、做、說的過程中,相互啟發、相互融合,難點也就迎刃而解。
五、給予充足時間,確保合作效果
(一)筆者認為,凡是學生能夠獨立思考解決的,就不需要合作學習;只有當學生在獨立思考中碰到了難于解決的問題,需要相互交換見解,才能組織起有效的合作學習,而這一過程就需要充足的時間,才能確保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二)在學生合作學習后,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發言、補充、更正、甚至辯論的時空。
當然,合作學習是一個比較寬泛的課題,需要我們在具體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總結。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必須從小抓起。實踐證明,合作學習能促使學生學習行為發生質的變化,能增進同學們之間的友誼,能讓學生懂得如何與人正常交往,學會與人共處,為今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