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登立
摘 要: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探索改革和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新途徑和新方法,能徹底扭轉學生被動的局面,真正讓學生自主學習,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
關鍵詞:探究;討論;觀念
在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中,我們一線教育工作者感到最大的難點是縮短先進的教育理念與教學現實的差距。如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實現主體發展教育……已經提出了好幾年了,廣大教師不但知道,而且能接受。但是一到課堂上還是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學生認認真真地聽;教師接二連三地問,學生斷斷續續地答;教師不斷地發指令,學生忙于執行。這種長期盛行的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問答式教學模式的弊端主要表現在:①問題提得多、小、細、死;②教師提問過多,但對學生的導向卻很不夠,許多課上學生連提一個問題的機會都沒有;③解決問題時注重答案和結果,不注重過程和方法。這與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相去甚遠。如何扭轉這種局面呢?通過近兩年的實驗和研究,我認為: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探索改革和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新途徑和新方法,能徹底扭轉學生被動的局面,真正讓學生自主學習,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
一、對小學數學探究性學習的認識
課堂教學改革的目的,一是要打破傳統教學束縛學生手腳的陳舊做法;二是要遵循現代教育以人為本的觀念,給學生發展以最大的空間;三是能根據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識,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教學的重點。而小學數學探究性學習就是以學生探究為基本特征的一種教學活動形式和學習方式,具體是指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為基本途徑,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為基礎,以現行教材和學習生活、社會生活中的專題為基本探究內容,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法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嘗試活動,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活動形式。這里,小學數學探究性學習的主陣地是課堂教學,但課堂教學是基本途徑但不是唯一途徑;探究性學習的內容應是概念、規律、原理、方法等實質性的內容,而并非那些形式的東西;學生探究的成果不僅體現在問題的解決和發現的結論上,探究的經歷對他們能力的培養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提升來說是一種更大的收獲;探究性學習的核心是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動探究,即學生是真正的思考者、探究者、研究者;關鍵是教師加以引導,以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它可使學生學會學習和掌握科學方法,為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
二、小學數學探究性學習的特點
小學數學探究性學習除具有探究性這一本質特征外,還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開放性:由于數學學科教學內容具有特定的知識體系,不可能從根本上讓學生想學什么就學什么,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內,探究性學習的開放性,主要是指探究過程的開放性和探究策略的開放性,而教學內容的開放性和問題答案的開放性,則是比較有限的。
(二)實踐性:主要是指通過探究,在學生學習間接經驗的同時所獲得的直接經驗,如:實際測量、動手實驗等操作活動,數學知識聯系現實生活的應用。
(三)綜合性:由于世界各國的課程改革都呈現出學科整合的綜合化趨勢,所以小學數學探究性學習也具有綜合性的特點。主要是指探究過程中多角度、多層面地思考問題,不僅使得數學本身的知識得到了融會貫通,各種知識、技能得到了綜合應用,而且有時還會實現跨學科的知識整合。
三、小學數學探究性學習的組織形式
(一)個體獨立探究型。即活動的過程僅僅是由學生個體根據自己的經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地、開放地探究、去發現。個體獨立探究能使學習者學到科學探究的方法,從而增加學生的自主意識,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二)小組合作探究型。以4-6人小組為基本形式,個體與集體活動包含在小組活動之中。這種活動向學生提供了可以進行橫向交流與多向溝通的網絡環境,學生可以相互交流與合作,總結經驗、共同提高。合作探究能使學生集思廣益、思維互補、思路開闊,使獲得的概念更清晰、結論更準確。
(三)“沙龍型”——班級集體探究。對于一些具有共同研究主題的個人或研究小組,常采用“沙龍型”——組織班級成員集體探究,以“頭腦風暴”的方法,圍繞中心議題或關鍵性問題,讓學生自由發表意見,相互啟發,形成共識,集中解決難點,從而促進個人或各研究小組的探究過程。
以上介紹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探究性學習的幾種學習模式與教學案例,實際上,在對某一知識點的教學來說,可能是幾種探究式的綜合應用,但一般以一種為主,其他為輔。實踐證明,在數學教學中實施探究性學習,符合“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客觀規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能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使學生獲得對數學學習的經歷和感受過程,還能使學生在探究活動中感受、領悟、理解和掌握數學思想方法,增強自覺運用數學思想方法的意識,培養探究能力、創新能力。這些既有利于優化學生的數學素養,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也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