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瑞
摘 要:針對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了探究性生物實驗教學的作用和意義,并根據教學體會,闡述了實施探究性生物實驗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生物;探究;實驗教學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落實,探究性學習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理念正在全國蓬勃興起,旨在改變學生被動接受教師灌輸知識的學習方式,真正實施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在生物教學中,生物實驗教學以其突出的實踐性,為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空間。
探究指學生通過類似科學探究活動的方式獲取科學知識,并在這個過程中,學會科學的方法和技能、科學的思維方式,形成科學觀點和科學精神。冀教版的生物教材十分注重對學生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在每一章節中都設有“探究竟”這一環節,意在培養學生運用實驗探究的方法獲取科學知識、認識世界的能力。在進行探究性實驗的過程中,我認為生物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對生物探究性實驗教學的認識
所謂探究性實驗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運用已學過的知識和技能,以新知識的探索者和發現者的身份通過實驗親自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方法。探究性實驗是相對驗證性實驗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它把學生看成小科學家,由學生自己運用實驗手段,探究未知的現象或數據,并在獲得現象或數據的基礎上得出實驗結論。探究性實驗教學是以問題為核心的教學,這種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了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機會,與之對應的學習是開始于問題,推進于問題,歸結于問題。學生通過搜集、查閱大量的資料,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設計解決問題的實驗方案,通過實驗進行觀察、分析,最后獨自將問題解決。探究性實驗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自主活動,主張學生自主的去獲取知識,注重探究實驗結果和親自經歷實驗過程的統一,學生對實驗過程更加充分的理解。
二、生物探究性實驗教學的程序
其教學活動的基本程序為: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完成實驗→得出結論→表達交流。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充分的把握好每個環節,更好的激活學生的探究思維,點燃學生創新精神的火花。
(一)創設問題情境、體驗實驗的探究性。創造性思維基于實驗始于問題,學生的積極思維是從迫切需要解決某個問題時開始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問題是思維運行的動力和催化劑。問題的提出通常依賴于問題情境的創設。所謂問題情境是指“當前探討的學習內容與學習者原有認知水平不和諧、不平衡而又急需解決的心理狀態”。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教師要根據教材目標和教學內容,從學生認知水平和社會生活實際出發,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與將要學習的知識聯系起來,精心設計可以進行實驗探究活動的問題。問題不能過于簡單,也不能過于復雜,應“難易適度”,既具有一定的思維容量和思維強度,又含有需要經過分析、探索、比較、綜合等思維活動才能得出結論的未知成分。顯然,這種落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的問題,需要學生經過努力思考才能解決。對于教材的重點難點內容,要盡可能設計一組有層次、有梯度的問題,處理好問題的銜接與過渡,用組合、鋪墊或設臺階等方法來提高問題的整體思維價值。
在生物實驗探究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抓住生物知識之間的滲透和遷移,努力創設問題情境,明確提出探究問題,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探究課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和思維潛能,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問題情境中來,以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自覺性,并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和范圍,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一個積極主動探索新事物的過程。
(二)設置假設佐證、凸顯實驗的探究性。在進行新知識情境探索性實驗時、教師可以提出多種可能的結論假設以刺激和保持學生對生命現象的自主探究興趣和注意力、使他們的思維始終處于高度活躍的狀態。要鼓勵學生通過自己查閱文獻資料、收集整理信息數據、親自去感受、探明問題的關鍵所在。在科學理論的基礎上提出多種可能的假設、進而設計佐證假設的實驗方案并進行實驗操作。教師要注意鼓勵學生大膽的想,留給學生足夠的自由思維的空間。過程要展開,不要過早地給結論,使學生對實驗結論的判斷,產生于經歷必要的認識過程之后。鼓勵學生提出有根據的不同見解。在生物實驗探究教學中,讓學生初步學會運用假設的方法研究問題,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接近科學研究的實際過程,使實驗探究面向真實科學,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保證學生認知結構的和諧構建和思維的均衡發展。
(三)引發結論拓展、增強實驗的探究性。結論拓展是對知識規律的鞏固和活化,是思維生長和發散,是能力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在生物實驗探究教學中,教師要在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背景下,及時發現學生知識和能力發展的新“生長點”,提供一些有一定難度、綜合程度較高或靈活運用知識點的問題,鼓勵學生繼續探究,如:對知識進行重新認識,對實驗裝置提出改進方案,設計出新的探究實驗方案。這樣可以為學生的創造性活動以及思維發展創造一個更加廣闊的空間,使得實驗探究教學真正具有伸展性和開放性。對于學生設計的新的探究性實驗方案,教師要及時給予指導評價,多對他們“引”和“幫”,以防止學生的探究漫無邊際、無限發散。在學生思路受阻時,教師應給予評判引導、點撥思路、提示方向,極力把學生的探究活動引向深入,以增加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使新知識得以鞏固和遷移,從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決不可作過多限制,更不應對其學習過程作任何“預置”的“圈套”或超前指路。
總之,中學生物的探究性實驗教學還有許多值得我們探討的地方,這就需要在教學中繼續深入的進行研究。只有充分認識生物探究性學實驗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才能更加重視實驗教學,提高實驗教學質量,使中學生物探究性實驗教學成為學生提高科學素養,培養創新思維和能力的重要課堂,為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