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松 白永華 桑豪 鄧永振 雷屈文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中老陸路磨憨口岸進出境植物檢驗檢疫監管存在的問題與困難,創造性地提出了以檢疫監管、安全監測和質量監控有機結合的“三監”管理新模式,通過在勐臘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試點,新模式不僅有效地解決了勐臘口岸進出境植物檢驗檢疫監管難題,還取得了較好的檢驗檢疫監管效果。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ses the situations and the main problems on the plan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supervision in the Mohan port of Yunnan Province. Mengla CIQ has creatively come up with the "three regulatory models" of quarantine supervision, security monitoring and quality control. Utilizing the new regulatory model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imported plan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supervision in the Mohan port, and obtain better results.
關鍵詞:中老陸路口岸;植物檢驗檢疫;監管模式;創新
Key words: China and Laos land ports;plan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supervision pattern;innovation
中圖分類號:D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08-0163-03
0 引言
隨著云南橋頭堡建設的不斷推進,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啟動,“一帶一路”戰略建設的提出,中老磨憨—磨丁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以及昆曼公路的開通,中老陸路最大口岸——磨憨口岸進出口貿易量不斷攀升,外來有害生物和有毒有害物質傳入的風險也日趨增大。由于檢驗檢疫機構多在口岸一線,受人員、查驗時間、場地和技術等條件的限制,不能按傳統的查驗模式對進出口貨物進行批批檢驗檢疫,因此,探索構建檢驗檢疫監管新模式,完善檢驗檢疫管理適應新形勢發展需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1-4]。
1 中老陸路口岸植物檢驗檢疫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困難
中老陸路口岸傳統檢驗檢疫模式主要是批批檢驗檢疫或高比例的抽查,即根據國家技術規范的強制性要求和風險管理要求,對所有申報進出境的貨物都實施現場檢驗檢疫并評價、出具相關證單。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中老陸路口岸出入境貨物批次和貨值短時間內快速增加,相應的檢驗檢疫工作人員、基礎設施和實驗室檢測能力提高卻非常有限,于是貨物量的無限增長和人力物力的有限增加成為新時期檢驗檢疫工作面臨的巨大挑戰。勐臘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主要負責磨憨口岸和關累水港的檢驗檢疫管理工作,近年來業務增長非常快,出入境貨物檢驗檢疫總批次從2000年的282批增長到2014年16.48萬批,業務量增長589倍;人均批次從10批增長到4227批,工作量增長422倍;而檢驗檢疫人員從28人到39人,僅增長39%。(見表1)
如果繼續實施傳統檢驗檢疫監管模式,從工作量來看,檢驗檢疫人員難以應付人少事多的矛盾;從經濟性方面,傳統模式所耗的人力、物力、財力巨大;從工作時間來看,傳統模式將導致檢驗檢疫人員疲于應付具體批次的檢驗檢疫,而無法把精力放在提高管理水平上來;從工作重點來看,抓小放大,忽視管理,重視檢驗檢疫,工作科學性差。其次,抽樣檢驗檢疫存在抽樣的代表性問題,由于執行人員的工作素質不同,檢驗檢疫標準和尺度就不統一,抽樣時隨意性代替隨機性,造成個體差異較大,忽視對管理的監管,造成“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現象,沒有解決根本問題,可能造成問題重復出現,檢驗檢疫效果降低。從檢驗檢疫流程看,抽樣檢驗檢疫只是對被抽檢貨物進行檢驗檢疫,如果不合格,只能不準進出口,屬于事后把關,達不到提前預防、事前介入的目的。因此,傳統的檢驗檢疫監管模式顯然已經不適應當前經濟發展與口岸實際狀況,探索建立檢驗檢疫監管新模式,完善檢驗檢疫管理具有非常重要意義[2]。
為有效緩解檢驗檢疫監管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實現檢驗檢疫監督管理最優化、最大化,確保進出口貨物的檢驗檢疫質量,實現進出口貨物的安全快捷通關,有力提升了通關便利化水平。勐臘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結合口岸實際,從檢驗檢疫監管理念和模式上進行探索、研究和實踐,提出了“檢疫監管、安全監測和質量監控”有機結合的檢驗檢疫監督管理新模式(簡稱“三監”模式),使檢驗檢疫監管更全面更科學。
2 “三監”管理模式概述
“三監”管理模式,即“檢疫監管+安全監測+質量監控”的管理模式。
2.1 檢疫監管是根據有關法律法規、雙邊檢疫協定書的要求,對進出口植物及產品實施檢驗檢疫監管,包括準入監管、口岸監管和后續監管。準入監管是通過風險分析、市場準入、備案管理、檢疫許可、預警通報、雙邊合作、境外產地技術服務,在進出口前把好準入監管關;口岸監管是通過口岸現場檢疫、檢疫處理,在進出口時把好口岸監管關;后續監管是通過對貨物流向和用途的跟蹤管理,在進出口后把好后續監管關。
2.2 安全監測是對產地、口岸實施有害生物和有毒有害物質監測,掌握產地疫情動態,有害生物防治措施和農藥使用情況,包括產地有害生物監測、口岸有害生物監測、途經國有害生物監測和產地有毒有害物質本底調查。產地和途經國有害生物及有毒有害物質監測是按雙邊合作協議,與產地或途經國的檢驗檢疫機構聯合開展有害生物和有毒有害物質監測,及時了解產地和途經國的有害生物發生情況及產地的有毒有害物質情況,為檢驗檢疫監管提供依據;口岸有害生物監測是在口岸查驗場所、監管場庫和邊民互市交易點等周邊區域設置監測點,開展口岸有害生物監測。
2.3 質量監控是指對截獲或監測發現有害生物和有毒有害物質的進出口植物及其產品實施質量控制,防止或降低有害生物和有毒有害物質傳入、傳出、傳播或擴散,實現風險控制的目的,包括抽查監控、區域監控、信息監控等綜合措施。抽查監控是通過風險分析、產地有害生物監測、口岸有害生物監測和產地有毒有害物質本底調查等結果,對企業和產品分別實行分類管理,制定相應的檢驗檢疫方案,在貨物進出口時按照不同比例進行現場抽查和實驗室檢測,及時掌握產品的具體質量情況;信息監控是通過將口岸截獲的疫情數據和其他渠道獲得的信息錄入到有關管理系統、提交疫情分析報告,為補充完善監測與控制方案提供科學依據;區域監控是通過在重點區域設置視頻監控點,并將視頻監控網絡連接到局機關和辦事處的控制室,實時監控口岸進出口貨物運輸、裝卸、儲存等情況,解決口岸點多面廣、監管難的問題。
“三監”是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的關系,如圖1和圖2所示。檢疫監管是基礎,體現全過程監管。在檢疫監管過程中,根據安全監測或質量監控情況,不斷調整準入監管、口岸監管和后續監管措施,在進出口前、進出口時或進出口后把好準入、口岸或后續監管關;安全監測是保障,是通過對產品環境包括產地、途經國、口岸實施有害生物監測和對產地產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查檢測有毒有害物質,在進出口前掌握產品與環境的總體情況,為檢疫監管提供科學依據并提前采取預防措施;質量監控是依據,是根據檢疫監管、安全監測發現的問題產品或企業實施分類管理,對進出境植物及其產品進行抽查檢測,實時掌握貨物質量情況;其次,通過信息監控和區域監控進一步了解產品的疫情信息及產品在運輸、裝卸、儲存等情況,為檢疫監管提供信息、數據,以完善相應的檢驗檢疫管理措施,確保檢驗檢疫措施的制定與實現。
3 “三監”管理模式取得的成效
3.1 “三監”管理模式的運用,使多項檢驗檢疫措施能夠有機統一
“三監”管理模式的運用,使多項檢驗檢疫措施全方位、立體型的結合在一起,最大程度地將有限的檢驗檢疫人力、實驗室檢測能力和基礎設施條件形成合力,將單一的點狀監管,轉變為境外預警、數據分析、分類綜合監管等全方位立體監管。從源頭提高產品質量,達到檢驗檢疫管理最優化、最大化,實現了進出口貨物的安全快捷通關,有力提升了通關便利化水平。
3.2 “三監”管理模式的運用,有效提升了進境植物疫情截獲率
自實施“三監”管理模式后,勐臘口岸的植物疫情檢出率顯著提高,在云南局系統內名列前茅。2011年至今,勐臘局共從進境水果中共截獲疫情8000余種次,疫情檢出率從當初的22%提高到75%,多次截獲桔小實蠅、南瓜實蠅、木瓜實蠅、辣椒果實蠅、瑞麗果實蠅、番石榴果實蠅、椰心葉甲、南洋臀紋粉蚧等檢疫性有害生物;從進境木材中共截獲疫情5700余種次,多次截獲窄吉丁、赤材小蠹、橡膠材小蠹、中對長小蠹、似杯長小蠹、小杯長小蠹、粗雙棘長蠹、鱗異脛長小蠹等檢疫性有害生物;從進境糧谷中共截獲疫情1400余種次,多次截獲飛機草、薇甘菊等檢疫性有害生物。其中,扁錐象、斜帶坡天牛、Hormocerus reticulatus (Fabricius)、Platypus obsoletus、Crossotarsus fairmairei Chapuis、Xyleborus(Xylosandrus)ursulus(Eggers)和材小蠹族Cnestus solidus種等7種有害生物為我國口岸首次截獲,木瓜實蠅、黑漆實蠅、辣椒果實蠅、瑞麗果實蠅、番石榴果實蠅、椰心葉甲、南洋臀紋粉蚧等33種檢疫性有害生物為勐臘口岸首次截獲。
3.3 “三監”管理模式的運用,有效防止了有毒有害物質的傳入
通過“三監”管理模式的應用,勐臘局全方位地掌握了進出口植物及其產品的總體情況和具體批次的質量安全狀況,使檢驗檢疫監管有的放矢,科學把關。通過積極開展產地和口岸的安全監測,及時了解進出口貨物的產品質量,按分類管理實施監管,減少資源,防止檢驗檢疫監管盲目性;通過加強與產地檢驗檢疫局和境外檢驗檢疫機構的信息交流,在源頭進行整改,確保了進出口產品的質量,有效避免外來有害生物和有毒有害物質的傳入傳出風險。僅2013年就發現并退運了27批次二氧化硫超標的泰國進口龍眼,經過以上措施的整改后進口龍眼質量明顯提高。
3.4 “三監”管理模式強化了內部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通過“三監”管理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勐臘局檢驗檢疫管理理念和模式得到了進一步創新,法規和標準得到了進一步貫徹,措施和方法得到了進一步豐富,隊伍和技術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形成了既確保產品質量與安全,又促進通關便利化的檢驗檢疫新模式。“三監”管理模式的應用,強化了勐臘局的內部管理,實現了事前分析、現場檢疫和事后監管有機結合與全方位覆蓋。
為有效解決中老陸路磨憨口岸植物檢驗檢疫監管中遇到的人力緊張、基礎設施薄弱、部門銜接不順暢的局面,勐臘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結合口岸實際不斷探索,創造性地提出了“檢疫監管、安全監測和質量監控”有機結合的“三監”管理新模式,改變了過去對進出境貨物單一的點狀監管,轉變為以境外預警、數據分析、分類綜合監管全方位的立體監管,有效解決中老陸路口岸植物檢驗檢疫監管存在難題,最大限度地整合了現有資源,為進一步發揮檢驗檢疫把關職能,促進通關便利化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對于其他陸路口岸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孫東巍.我國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職能研究[D].吉林大學, 2009.
[2]閔凡璟.我國檢驗檢疫監管模式改革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1.
[3]冉俊祥.新時期動植物檢驗檢疫工作的新特點[J].植物檢疫,2009(12):4-6.
[4]趙淑娟,葉紅,王珊.檢驗檢疫監管模式改革探討[J].經濟師,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