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旭
【摘要】在新課改的推動下,英語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進隨著英語教學質量的止步不前一并被提出。本文針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就提高教學質量提出了自己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英語 問題對策
學生在高中時期的英語知識掌握是一個特別重要的關鍵期。但當前英語教學的不足與缺陷非常明顯。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與學的質量的提升成為擺在我們高中教師面前的一道“考題”。
一、高中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1.英語教學的特殊性帶來的問題。作為兩種完全不同的語言符號的英語和漢語比較起來,學生在英語的接受上有先天性的隔膜,這是我們應該承認的。也就是說在進行英語的教與學的學習過程中,漢語作為母語對學生先天的影響,首先成為學生快速掌握英語的直接障礙。同時,學生在英語語言學習環境不具備的條件下,特別是教師的方法不得當,一旦學生厭倦并放棄對英語的學習,即便老師講授得再好也是無濟于事。因為英語的學習,自有其特殊性,是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最好是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扎實提高學生英語的讀、寫、聽、說能力,而不是像其他學科一樣需要學生的思考和理解作為學習的主要手段。
2.“教與學”方式方法存在的問題。依托教材為基礎開展課堂內容是當前英語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的常規動作和教學重點,但是教材只能作為教學活動開展參考框架而不能成為唯一的依靠。目前,仍有一半以上的英語教師將課程的主要內容和精力放在學生應試能力的提高上,還有一部分教師對照課本照本宣科,缺乏英語教學資源與知識層面的挖掘和拓展。高中英語相比之初中英語,無論是體現在教學或者學習方面,知識的難度和廣度都有比較大的改變,特別是在詞匯量和語法變化方面更是如此。這就需要教師合理安排教學進程并選擇新穎的教學方法模式。在強化學生各種語法時態變換以及熟練英語單詞等基礎知識掌握的前提下,加大學生與教師間的口語交流,培養學生學習的熱情。
3.教師本身綜合素質成為教學改革的“瓶頸”。首先,教師綜合教學素質的提升是新課程改革的內在需求和要求,教師或者在教學思想上一時難以適應和接受教學理念、方法的全面改變;或者面對應試教育根深蒂固的影響,面對新的教學改革、實施新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質量,致使很多英語教師處于兩難境地而裹足不前;另外,在新課改下,英語課文內容、詞匯量更新很大,增多了大量的專業型詞匯,教師所掌握的詞匯量遠遠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產生脫節的現象;特別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地位被忽視,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按部就班的機械式的講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有深度、多元化的交流和探討,都成為推進教學改革的瓶頸問題。
4.教師在課程構建、實踐方面存在明顯的缺陷和不足。英語教師承擔著新課改下課程的實踐、開發和完善多重功能的角色,在教學活動中,雖然教學理論層面的設計較為理想,然而一到了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骨子里依然掙脫不了灌輸式教學的影響,完全依賴于教科書的內容安排,對于教學課程開發、構建的進程造成了影響;也有的教師受到學校課程的管理和約束,對于課程構建和開發熱情消減,即使勉強開展課程的編制,也是為應付了事,教學中漏洞、缺陷比比皆是。另外,對于許多教學問題,解釋較為籠統,加上教學目標不明確,嚴重影響了英語課程構建,對于英語新教改的實施產生了嚴重地阻礙。
二、走出當前英語教學困境的對策和建議
1.提升教師綜合教學技能。英語學科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屬性,它不僅僅是一門學科,還是一種語言的交流工具。推進高中英語教學的改革,教師首先需要有充足的英語知識儲備并通過多渠道的學習和觀摩,在吸取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的基礎之上,通過自己的“反芻”、厚積薄發才能達到自身教學方法的創新,從而帶動學生創新。同時,教師深層次的教學反思也是推動新課改理念下的教學成果動力之源,這些深層的教學實踐活動的進行都需要建立在英語教師綜合教學技能的提升之上。
2.拓展英語教材的深度和廣度。我們提倡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利于教材,但是卻不能受到教材自身條條框框的限制,在教學實踐中一方面要要充分利用教材,發揮其引導與核心作用,另一個方面還要拓展教材的深度和廣度。目前,內容新穎、體裁生活化是當前英語教材的顯著特色,并且歷史文化內容的涉及也很多,有利于學生眼界的擴展以及思維方式的改善。另外,教師要善于應用并拓展教材中的語言技能,引導學生在文化和歷史方面進行深度的口語交流、思考乃至思想的碰撞,提升學生英語應用水準。
3.突出學生在英語教學中主體地位。推進英語教學的改革的關鍵,歸根到底還在于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基礎的基礎。而要達此目的,只有突出學生主體性、調動學生主動性并貫穿于教學課堂實踐的每個環節,激發學生學習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另外,英語學習是刻苦學習與勤奮的學習過程,需要學生具備很強的自制力,因此,教師應注重磨煉學生的意志和毅力,在開展勵志教育的同時做到言傳身教,使學生始終保持旺盛的學習激情和耐久的學習意志力。
4.延伸英語教學文化的銜接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語言作為文化的一部分,是傳承文化的載體,作為英語也不例外,也具有這種文化的功能。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改革過程中過程中,教師應突破課本的內容和框架,將一些英語國家的人文歷史發展軌跡,包括民俗民風、政治人物、文化遺跡等等,結合課文內容進行延伸和拓展,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的深度、厚度,豐富和提高學生的英語文化、歷史的認知水平。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需要教師領悟新課程的精髓,采用多樣化教學手段,優化并拓展教學內容,在新課程改革的環境下,提高課堂教與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俞婷.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的思考[J].當代教育與文化 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