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海燕
摘 要:設計是人類思維中一項十分高級且復雜的活動,同時,設計是人類最為重要的一項創造性活動,運用的是已具備的知識和技巧,解決存在的問題以及對新事物進行創造。文章簡單分析產品設計中用戶隱性知識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希望為相關人士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產品設計;用戶隱性知識;現狀;進展
檢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2832(2016)08-0107-03
User Tacit Knowledge Research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gress in the Design of Products
QIAN Hai-yan(Dalian Polytechinc University Art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alian 116600, China)
Abstract :The design is very advanced and complex, at the same time, the design is a creative activity of human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e use of is to have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o create new things. This paper simple analysis in the design of product user tacit knowledge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hop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personage reference.
Key words :product design; the user implicit knowledge; current situation; progress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近年來,企業在進行產品設計時不斷發生變化,由以產品終端為核心理念轉變為更加重視產品前端,這就使得正確的產品概念很難在恰當的時機順利地導入市場。在產品研發過程中技術創新和制造標準是保障其成功的關鍵。如何對一個物質產品或非物質產品具有的價值進行衡量呢?其關鍵在于是否能夠滿足用戶的需求,反之,則認定該產品是失敗的。然而,要想設計出一件稱之為成功的商品,一方面要了解用戶所需,滿足用戶的生理需求,另一方面還要掌握用戶所想,即了解用戶的心理,這樣才能更好的滿足用戶的心理需求。因此,設計師進行產品設計時,不僅要運用好顯性知識,同時,也要對用戶內心所隱藏的感受和感覺等情感認知進行研究,對用戶隱性知識進行充分的挖掘。產品設計中利用好隱性知識才能使產品更加獨特,并且難以轉移、模仿與代替,使其具有一定的優勢可以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下面本文就對產品設計中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進行分析,探討其概念、特點與兩者之間的關系,提出隱性知識外顯化轉移的外顯模型與螺旋模型,并研究了外顯方法和技術,包括,口語分析、群體文化學、圖解思維、感性工學等,最后,對產品設計中用戶隱性知識的研究現狀與未來研究熱點進行探析。
一、 用戶隱性知識與產品設計
(一) 隱性知識與顯性知識
隱性與顯性知識之間是存在一定區別的,主要體現在存在形態上,其中,隱性知識屬于無形知識,無法通過書本、文件、手冊等載體中找到,人類擁有隱性知識(如洞察力、靈感、視覺感受和經驗等),該技能、判斷和直覺無法運用簡單的語言進行描述。隱性知識極具特點,最為明顯的就是主觀性、隨意性和模糊性;而顯性知識屬于有形知識,可在書本、文件、手冊等載體中找到,除此之外,還能夠通過各種網絡進行檢索和下載,也可以將知識和技能傳授給他人,屬于社會化知識,具有可仿制和異地傳播的特性。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最為明顯的區別在于其更容易被人們獲取,同時也更加明確和規范。但隱性知識與顯性知識并不是完全脫離,因為,隱性知識的表現與成果是顯性知識,除此之外,兩者之間還存在另一種關系,即顯性知識是隱性知識的前提和基礎。
(二)產品設計中的用戶隱性知識
在進行產品設計的時候,想要具有獨特性,重點在于用戶所擁有的隱性知識。當用戶未接觸新的產品之前,潛意識會根據自身已有的經驗和認知對新產品形成一定的印象,具體包括產品應具備的功能有哪些?產品外形看起來與什么相似?等等,如同,4W1H(what,when,who,where,how)的問題。在對用戶進行一定刺激之后,就能夠輕松的提取用戶對產品的這些印象,之后,要做的就是比較印象與產品或設計方案。用戶具有一定的認知過程,而這一過程就是在對產品進行選擇、比較、權衡和提取信息與加工,在此時,用戶會將繁雜的記憶過濾掉,同時,還會把記憶中已存在或潛在的信息濾掉,目的是更好地將記憶中與信息相關聯的內容提取出來。這樣用戶在接受產品信息之后,就能夠進行推斷性的思維活動,通過隱喻和推理的方式對產品進行認知。這種抽象化的認知風格主要表現形式是,用戶借助感性詞來形容產品,如這個產品是“時尚的”“休閑的”“高貴的”等,最終,用戶會將其儲存起來,其形式為隱性知識形式。
二、 用戶隱性知識的外顯化轉移
在進行產品設計過程中,設計師需要先對日常需求和用戶需求進行了解和分析,經過自己的理解再以圖片形式將其呈現出來。其中,重要的交流媒介便是草圖、效果圖等圖形化信息形式,同時,該媒介也將成為用戶在對產品進行選擇時的依據,還可以成為有利的工具幫助用戶對設計進行評價。由此可見,利用此工具能夠有效地將用戶知識與設計知識進行外顯。設計師不僅擁有顯性知識同時還擁有隱性知識,該內容深藏于設計師腦海之中,但卻無法描述,需要通過視覺符號表達,包括點、線、面和色彩等,將隱性知識轉變成顯性知識,這樣人們才能夠有所感知。隱性知識外顯的這一過程可以分為兩個方面,分別是知識轉移外顯模型和螺旋模型。
(一) 外顯模型
首先,設定一個情景,此情景當中,可以將知識在用戶、設計師及設計師之間進行傳播,這一過程指的就是知識外顯模型。外顯模型傳播過程共分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識別階段,在這一個階段當中,需要了解用戶心中所需,包括,使用方式、喜好和人機特性等;第二階段是實施與調整階段,這一階段是識別階段,主要針對與接受單元情境相適合的知識,并將知識進行調整轉移,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其更好地適應新情境;第三階段,則是整合階段,也是對隱性知識進行表達轉移的一個重要階段,需要借助情境轉換、分析處理等方式,這樣就能夠通過文字、草圖和效果圖以及模型等表達方式把隱性知識外顯。
(二) 螺旋模型
螺旋模型,即設定一接收單元,通過情境分析將隱性知識與顯性知識進行知識轉移,使其成為該單元自身的知識。這一過程共分為2個階段,分別是隱性向顯性轉化和顯性向系統內部轉化。有效的轉化方法為情景因素類比和模擬;第二階段,指顯性向更系統的內部顯性轉化,實現這一過程的方法是通過組合轉化,并且,利用情景類比與模仿還能夠讓其中一部分顯性知識進入到用戶和設計師等接收單元的知識包中。
三、 用戶隱性知識外顯化方法與技術
(一) 口語分析
口語分析俗稱有聲思維,是對被試者的實時口語報告和追述口語報告進行分析,掌握被試者認知活動信息,這一實驗方法屬于心理學當中的“過程研究”。對于相同的產品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表達(表達即為信息在頭腦中呈現的方式),而通過比較口語報告內容,可以對每個人的信息進行分析,掌握每個人對于產品的看法。口語分析實驗進行時,被試者需要將自己的思維活動盡可能地說清楚,而被試者所說的話則被作為分析材料記錄下來。口語分析法能夠將人的認知活動直觀的展現出來,但實際應用時也存在諸多問題,比如,從數量上能否對被試者技能訓練過程的知識變化情況進行刻畫;所有的隱性思維內容能否被呈現;被試者的思維加工過程是否會被影響等。
(二) 群體文化學
群體文化是需要進行實地調研的,這樣才能夠對其行為、信仰與生活方式進行了解和掌握。通過對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群體的研究,便能夠預測用戶對產品的一系列需求。同時,對消費者的情緒態度進行觀察,總結出相似用戶,對用戶的購買理性和喜好進行總結,作為產品設計的重要依據,進而對產品品質進行明確。群體文化學適用于產品開發初期,通過運用定性描述性分析方法,對典型用戶隱性知識特點進行獲取,再通過統計和整理,最后應用于產品設計的全過程。
(三) 圖解思維
圖解思維俗稱圖解思考,所指的是設計思考模式,通常可以解釋為通過速寫和草圖來幫助思考。圖解思維的出發點是人的認知,同時,可以逐步加深人的認知和創造性。圖解思維過程是首先由設計師通過眼睛觀察記錄于紙上的圖形,之后,用大腦來對其進行思考、辨別和判斷,再對圖形中的某一部分進行肯定及否定,這樣便得到反饋信息,借此來改進原有圖形,再然后,通過設計師的聯想和想象,便產生新的認知,最后再進行推演,如此反復的這一過程就是圖解思維。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促使圖解思維逐漸向多元化轉變,而根據圖解思維發展,可以將其歸納成3種模式,分別為研究與完善思維表達,對計算機技術優缺點進行分析,以及草圖表達結合計算機輔助技術。這三種模式真正實現二維到三維的提升,更好地對人們的設計思維進行表達、復制和評價。
(四)感性工學
感性工學是為了能夠在產品設計要素中添加人們模糊不明的情感需求和意向,為達到這一目的,就需要對人的感性與物的設計特性間關系的理論及方法進行探討。感性工學研究方法分為3類,第一,定性推論式,這一方法重視產品設計細節,利用層次推論方法,建立樹狀圖;第二,正逆結合式,又稱計算機輔助式,主要是將感性意向與產品設計要素進行轉換和映射,通過構建感性與形態要素的關系,將結果構建成專家系統;第三,數學模式型,對用戶某一特定感性目標進行變量,對該感性數學模式進行構建。近年來,感性工學研究的內容越來越豐富。感性工學運用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設計者在進行產品開發設計時以用戶立場為主,從根本上考慮用戶各方面因素,將用戶的意識、個性、審美等方面作為關注的重點。感性工學具有一定的普適性,雖然如此,但不同的產品對于感性工學的研究也不盡相同,因此,對于感性工學的研究與應用也呈多樣性。
四、用戶隱性知識研究熱點及發展趨勢
研究產品設計中的用戶隱性知識需要多學科交叉,其中包括心理學、工業設計、計算機技術等,由于該研究時間尚短,理論體系并不完整,但初具雛形。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后,用戶隱性知識的研究熱點與發展趨勢可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規律和特征
在進行用戶隱性知識研究時,其中一項重點內容就是規律和特征,這體現了事物內部本質的必然聯系,而正因為用戶隱性知識深入到用戶的個人主觀感受和經驗之中,因此,此內容成為該研究的熱點毋庸置疑。進入21世紀以來,人們更加注重的是創新研究,而創新研究的出發點也逐漸從人的角度進行,而用戶隱性知識是產品創新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格外重視。
(二)獲取與表達
產品設計的關鍵問題就是需要準確地對用戶的隱性知識進行獲取和表達,并將其應用于設計過程中,使其更好的對消費者需求進行引導和滿足。上文簡單的提到了一些方法,但仍然無法滿足設計研究的需要,所以,要認清以用戶為中心這一方針,運用具體的方法進行研究,以此來獲取和表達用戶隱性知識,例如,用戶行為研究、情境設計研究、用戶體驗設計研究等。除此之外,Internet的用戶隱性知識獲取和表達方式也是未來研究的熱點。
(三)重用與更新
重用設計方法是現代式設計方法,可以快速響應市場,因此,應該重視可重用性設計知識的分類工作,并加強設計知識重用性提高措施的研究力度,這項工作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因為,設計的產品不同,意想評價也不相同,所以,隱性知識也略有區別。由于隱性知識的研究與應用具有多樣性,所以,必須要對不同領域的可重用問題進行深入探討。由于主體不同,每個主體的認知能力和價值觀均不相同,這一點便論證了隱性知識的主體相對性。隱性知識隨著時代發展不斷發生變遷,所以,應該對其進行修正與更新,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適應時代。例如,可以利用計算機技術將用戶隱性知識進行整合,這樣建立起的知識結構、知識決策、實施表示模型才能夠更加符合消費者認知特征,進而創新設計的產品才能獲得受眾的認可。所以,用戶隱性知識重用與更新也是未來研究的重中之重。
結語
綜上所述,用戶隱性知識與個人性格、經歷和年齡以及修養有關,屬于個人長期創造和積累的財富,雖然存在于潛意識,但卻很難用語言表述。可隱性知識與顯性知識之間卻可以相互轉化。這就需要相關人員對此進行重視,加強對用戶隱性知識特點進行研究,使其外顯和轉移成圖片、文字和表格以及模型等,當隱性知識外顯后,使得設計結果會更加形式化和規范化,這樣創新設計出的產品才能更加合理,更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參考文獻:
[1]陳友玲,肖瑩姣.面向產品設計的隱性知識獲取關鍵技術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1(19).
[2]張晶. 基于用戶隱性知識挖掘的產品演進創新設計模型[J]. 創新科技,2015(9).
[3]周麗先. 產業集群內的產品隱性設計知識研究[J]. 現代經濟信息,2015(20).
[4]龍侃,紀楊建.面向產品概念設計的知識網絡模型[J].機械工程師,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