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亮



【摘要】如何推動農業經濟持續增長一直是農業經濟研究的重要問題,而通過實證分析不同要素對農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則是該領域的熱點問題。湖北省作為我國農業發展的大省,其農業經濟的持續健康增長對全國有重要影響。為此本文利用湖北省1988~2011年的相關數據,采用廣義C-D生產函數,運用計量軟件,就湖北省技術進步、勞動力投入及播種面積等因素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技術進步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顯著,應當把增強農業科技作為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首要因素。
【關鍵詞】湖北省 農業經濟增長 影響因素 技術進步 實證分析
湖北省農業發展基礎較好,近年來農業經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在全國處于發展前列。本文利用湖北省1988~2011年的相關數據,采用廣義C-D生產函數,就湖北省農業勞動力、總播種面積、化肥施用折純量、農田有效灌溉面積、農藥使用量等因素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進行實證分析。最后通過計量結果的比較,得出技術進步對湖北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一、變量選取及模型構建
(一)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的拓展及選用
本文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模型對農業經濟進行分析。C-D生產函數的基本形式為Q=AKαLβeμ。式中Q代表產出,A為隨著時間變化的技術進步系數,K、L分別為資本投入和勞動力,α、β為參數,eμ為隨機擾動項。其中0<α<1,0<β<1,α、β分別表示資本和勞動力在生產過程中的相對重要性,即增長貢獻率。C-D函數主要描述了生產水平與投入水平和技術水平的聯系。
這里把湖北農業生產函數定義為一個不受約束的C-D生產函數的拓展形式,測算各生產要素對農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其中將勞動力投入、實有耕地面積、技術進步、資本投入、人力資本投入、農業投入、制度變化等因素估計為影響農業經濟增長的因素,希望通過定量分析可以知曉它們是如何影響經濟的增長且其程度有多深。代入以上因素,所得生產函數形式如下:Y=ALβ1Kβ2Lβ3Hβ4Tβ5Gβ6(1)
其中:Y為農業總產值,L為農業勞動力,K為農業固定資產投資,P為耕地,H為人力資本,T為技術進步,G為農業投入,β1~β6為各要素的產出彈性,即各要素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
在特定的經濟系統中,關于彈性系數,有以下幾種取值:①當β1+β2+…+βn=1時,說明生產函數的規模報酬率不變,只有通過提高技術水平,才能產生更多的經濟效益;②當β1+β2+…+βn>1時,說明生產函數的規模報酬率為遞增狀態,即在原有基礎上擴大生產規模,便能增加產出效益;③當β1+β2+…+βn<1時,說明生產函數的規模報酬率為遞減狀態,在原有的條件下,想要增加效益,僅僅依靠擴大規模是無法實現的。
對(1)式兩邊同時取對數,可得如下線性模型:
(二)變量選取及數據說明
根據湖北省1988年~2012年農業發展的時間序列數據,結合上述模型,本文決定選取以下變量來進行實證分析:以農林牧漁業總產值(Y)來表示農業總產值;農林牧漁業從業人員(X1)表示勞動力投入;用農田的總播種面積(X2)來分析耕地對農業增長的影響;化肥、農藥和塑料薄膜的使用都可視作為農業發展歷史上重要的技術進步,一種是對自然資源給予不足的彌補,而另外一種則是能防治蟲害調節植物的生長,增加農業的產量,同樣也可從側面反映農業技術的進步,所以以化肥的施用折純量(X3)、農田有效灌溉面積(X4)、農藥使用量(X5)來表示農業生產函數中的技術進步。
因此可有回歸方程:
(三)模型回歸結果及模型設定
借助計量經濟學軟件Eviews7.2,將表1的數據經過取對數處理后,引用最小二乘法,進行線性回歸分析,經過多次回歸和修正后得出各農業實物投入變量的生產彈性系數,模型結果如表2和圖1所示:
二、不同要素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實證結果
通過對上述數據的回歸結果分析,可有如下結論:
一是農業勞動力和農田總播種面積的彈性系數分別為-2.647、-1.366,說明每增加一個單位農業勞動力或耕地的投入會使農業總產值分別減少2.647或1.366個單位,從表1可以看出,近年來,湖北省耕地面積所增加的量是它勞動力減少量的兩倍,從表3表明該兩要素對農業產值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9.79%、-5.19%。表明:在現代化農業中,耕地的投入已不再是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因素,加上農業人口持續減少,所以不應簡單通過增加耕地面積促進農業發展,對荒蕪土地要及時進行清理,避免資源浪費。
二是作為反映農業進步的3個要素:化肥的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積,農藥使用量,其彈性系數分別為:1.067731、1.211859、0.515023,說明每增加一個單位的投入,都會增加一定單位的農業總產值,其中貢獻率最高的當屬農藥的使用,雖然農藥會對自然和人體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正確適量地使用有助于增加農作物產量;化肥對農業的貢獻率與之相差無幾,它對作物的養分補給增加了作物的質量,因而重要性可近似等同。
三、基本結論及啟示
該文基于湖北省1988~2011年的相關數據,利用計量經濟模型對湖北省農業經濟發展中相關因素的貢獻率進行了實證研究。實證結果表明,農業勞動力和農田總播種面積的彈性系數分別為 -2.647、-1.366;化肥的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積、農藥使用量等因素的彈性系數分別為:1.067731、1.211859、0.515023。所以,對于湖北省區農業經濟的長遠發展來看,應當在穩固現有耕地的基礎上,通過調整農業發展戰略,把科學技術的投入作為推動農業發展的首要因素。另外,技術在農業領域中的應用和推廣需要以農村人力資源的深度開發為前提,所以湖北也要利用自身較多的教育機構,重視農業人力資本開發,為現代農業發展供給高素質的新型勞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