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潤國
【摘 要】本文以近十年來中國金融信托產業為研究對象,首先介紹了信托業務的發展變化,其次分析出信托業務所面臨的挑戰,包括外部競爭和內部業務等。最后從信托業務創新的角度出發提出解決信托問題的辦法,并提出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信托;創新;金融
一、引言
對信托的研究早已有之,李健飛(2005)借鑒美國REITS運作經驗對我國房地產信托基金提出了建議;江平(2005)從理論和實務角度對信托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建設性意見;李建華,張立文(2007)在剖析美國私幕股權市場運作機制的基礎上分析了信托制度與私募股權市場的內在關聯性;顏永廷(2008)參考國外REITS的經驗,對我國發展REITS提出相關建議;吳世亮(2011)借鑒成熟國家經驗,結合具體國情從多方面分析了我國私人股權投資信托業務的現狀及其出現問題的根源;張媛,王磊(2012)提出托運營是實現養老保險基金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徑;唐谷軍(2012)著重分析了中國信托投資業目前的不足,并從政府和企業兩方面找原因,并提出相關對策;宋曉金,張智昊(2013)通過對現有并購融資方式和融資政策環境的分析研究,結合信托業的發展現狀和制度優勢,對信托參與并購融資的可行性、方式以及不同方式下的具體案例展開研究,得出信托投資公司的參與可以促進并購的增長;周小明(2013)提出信托公司未來戰略轉型的模式選擇:一是基于私募投行的業務優化;二是基于資產管理的業務轉型;三是基于財富管理的業務轉型。
二、信托業務發展現狀
近三十年來,隨著我國市場化進程的加快,經濟發展對資金的需求不斷上漲,傳統的以銀行為主導的融資機構已難以滿足市場對資金的需求,資本市場嚴格的上市條件抑制了直接融資的發展,信托業作為銜接銀行市場和證券市場的中間行業,發展具有嚴重的迫切性。
由于歷史的原因,信托業在制度定位上一直是高度銀行化的混業經營,信托業務主要局限于基于銀行資產而形成的理財產品,而固有的資產管理及融資功能卻沒有發揮出來。隨著金融業的發展以及法律法規的完善,2001年我國對信托業先后頒布了《信托投資公司管理辦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托法》,對信托業務的法律關系即信托關系進行了全面構建,奠定了信托業務經營的法律基礎。從此,信托公司開始了發展的新時期。
三、信托業對國民經濟的作用
(一)拓寬了投資者的投資渠道
信托的運營模式決定了其代客理財的屬性。信托將閑散的資金集中起來,由專業投資機構進行投資管理,謀取資產的增值;目前信托的收益高于一般銀行存款5個百分點以上,成為資金實力雄厚的投資者首選。
(二)融資為經濟服務
信托的高收益及高穩定性,使其具有很大的融資優勢,為企業籌集資金創造了良好的融資環境,信托可以便利地將儲蓄資金轉化為生產資金通過信托貸款的方式投資于實業或股權,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
(三)健全社會保障制度的作用
當前政府及監管當局正在考察養老基金進行信托管理的可行性,事實上,通過信托管理社會保障資金可以有效地實現資金的保值升值。通過設立各項公益信托,可支持我國科技、教育、文化、體育、衛生、慈善等事業的發展。
四、信托業務的創新模式
在分析國外發達金融市場我們可以發現,信托資產往往擁有私募投資基金的性質,可以投資于股權市場,債券市場進行保值增值,筆者認為,我國的信托機構雖然在業務類型上也擁有股權投資的門類,但在實際應用中往往以股權質押貸款形式出現,風險較為集中,因此,有必要引入私募股權投資模式,并尋求基金等機構的合作實現混業雙贏。
(一)個人或家族信托融合
根據胡潤研究院與群邑智庫聯合發布的《2013中國財富報告》,2012年底,中國大陸千萬富豪人數已達105萬人,其中億萬富豪人數達6.45萬人。顯然,私人財富管理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市場,而信托因具有信托目的靈活性、信托財產獨立性、配置方式多樣性等特點,恰恰是最適合進行私人財富管理的一種制度安排。
(二)信托與私募基金融合
在國外成熟市場,信托在本質上屬于私募基金,可以進行股權投資,并購整合,購買債券等業務,國內雖然也有類似的業務規定,但開展極為緩慢。以中原信托為例,經銀監會核準過的業務包括有資金信托、動產信托;不動產信托;有價證券信托;作為投資基金或者基金管理公司的發起人從事投資基金業務;從業務類型上看,幾乎涵蓋了投行、基金、全部業務以及銀行的部分業務,但在實際操作中,往往偏向于類銀行業務,其他業務開展緩慢,而自2012年下半年以來金融行業的融合使這種單一業務模式發展風險加大,信托業不得不找尋新的利潤增長點,而向私募基金轉型則可以說具有先天的優勢。
首先,信托經過近十年的發展積累了大量的資本和利潤,完全有能力進行股權投資,而信托在募集方式上本就與私募基金一致,這大大方便了基金業務的開展,需要注意是信托公司往往缺乏投資經驗,如何運作基金是一個問題。此外,風險控制制度一般是為貸款類所創設,需要重新考量。
創投基金往往長期投資于創業型公司,對行業的動向把握較為準確,能準確把握投資時機,相關人才業務能力強,能夠敏銳捕獲投資機會,信托公司可與創投企業分工合作,采用“有限合伙”模式。前者負責信托計劃的設立及基金的募集,后者進行具體投資,并約定收益分配。信托公司作為有限合伙人,而創投基金作為普通合伙人,這樣有助于分散風險,提高管理效率。還可以以引入投資顧問的方式引入創投基金。
(三)信托與基金融合
銀監會已經出臺了相關的政策支持信托向基金的轉型2008年6 月,銀監會印發《信托公司私人股權投資信托業務操作指引》,2009 年銀監會下發的《關于支持信托公司創新發展有關問題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再次明確了信托公司參與私人股權投資業務。接下來需要做的是配套制度的建設。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政府,市場多方位的轉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退出機制單一等問題,需要政府稅收機制相應的變化,以及資本市場的優化建設。
信托業由于長期經營類銀行業務,風控制度較接近銀行,如貸款需要固定資產抵押或股權質押等,然則開展股權投資基金業務對信托公司的風險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投資于不同階段的公司需要有不同的風險準備,而一旦投資失敗,如何保護投資者權益以及維持信托公司的運營都給信托公司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因此,應引入成熟的風險管理制度,利用投資組合的方式盡可能的降低風險。在實行監管當局規定的最低標準時,要對具體資產具體分析,防止風險溢出,造成風險的不可控。
結論
文章探討了信托產業的發展及面臨的挑戰,近十年信托產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資產規模不斷擴大,利潤水平不斷提升。已成為僅次于銀行的第二大金融部門。信托業務對國民經濟的發展有巨大的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拓寬了投資者的投資渠道,融資為經濟服務,健全社會保障制度的作用,有利于構筑社會信用體系。
【參考文獻】
[1]唐谷軍.中國信托投資的歷史與現狀分析[J].財政與金融,2012(9).
[2]宋曉金,張智昊.信托、融資環境與并購增長[J].會計之友,2013(8).
[3]周小明.信托業基本業務模式的轉型[J].專題:信托業經營轉型,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