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莎
今年曝光的3起票據大案涉案金額近60億元,一個三四線城市銀監部門處罰的票據違法案涉案金額動輒上千萬,多則過億元。即便有風險,仍有那么多銀行“前赴后繼”地做著違法之事,且違法行為已長期存在。這背后,除了銀行的利益驅動外,還有什么因素?
“票據市場前兩年太火,也太亂,不少銀行都在違法操作。”在一家國有銀行做票據業務多年的李文(化名)告訴法治周末記者。
李文的話并非空穴來風。
3月30日剛剛登陸港交所的天津銀行,上市還不到10天,就發布公告稱,該行上海分行票據買入返售業務發生一起7.86億元人民幣的風險事件。
這已是今年披露的第三起票據大案。此前發生的中國農業銀行39.15億元票據案以及中信銀行9.69億元票據案都尚未結案。這3起案件的涉案金額加起來近60億元。
而這僅僅是票據市場問題的冰山一角。票據市場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市場?這一市場的水為何那么深?
2015年開出169張票據罰單
法治周末記者通過統計銀監會官方網站的公開資料發現,2016年3月下旬,銀監會在全國的36個派出機構公布了各自于2015年開出的罰單,其中有22個派出機構針對銀行的票據違法違規行為進行處罰,共開出票據罰單169張。
這其中,浙江省開出的票據罰單最多,浙江省及省內各個市的銀監局共計開出罰單46張;江西省次之,為24張;福建省開出19張;湖北省開出17張;河南省開出14張。除此之外,銀監會在廣東、黑龍江、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江蘇、廣西、重慶、四川、青海、寧夏、新疆、湖南等地的派出機構也均開有票據罰單。
在這169張罰單中,被處罰對象幾乎囊括了各大銀行的支行。
法治周末記者統計發現,工行相關支行的罰單有13張,位居第一;招行的票據罰單量排行第二,有10張;此外,交行有9張,農行有8張,光大銀行(601818,股吧)、華夏銀行(600015,股吧)和浦發銀行(600000,股吧)各有7張,廣發銀行和中信銀行各有6張,建行有4張,其他如平安銀行(000001,股吧)、興業銀行(601166,股吧)、民生銀行(600016,股吧)以及很多城商行都有相關罰單。
票據相關案件的涉案數額之大、違法銀行之多、地域之廣,可見一斑。
此外,法治周末記者梳理了銀監部門開出的這169張罰單后發現,各家銀行的違法違規行為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的商業承兌匯票業務或銀行承兌匯票業務;二是用貸款資金作為銀行承兌匯票保證金。其中以第一種情況居多。
“根據我的經驗,這兩種情況是較為普遍的,像農行、中信銀行和天津銀行的票據案相對少見。”李文表示。
中介參與票據違法的主流模式
票據法規定,票據的簽發、取得和轉讓,應當遵循誠實信用的原則,具有真實的交易關系和債權債務關系;貸款通則規定,應當按借款合同約定用途使用貸款。
“之前很多銀行都在違法操作,不少業務并無真實貿易背景,相關貿易合同是假的,增值稅發票是買的。今年以來查得嚴,銀行膽子沒那么大了?!崩钗膶Ψㄖ沃苣┯浾哒f。
一位城商行票據相關人士柳南(化名)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商業票據是作為一種信用支付工具出現的,包括商業承兌匯票和銀行承兌匯票。目前市場上出現的大多是銀行承兌匯票,商業承兌匯票多是由信用較好的大公司開具。
“票據是可以流轉、貼現的。比如A公司通過B公司購買了一批貨物,向B公司開具了一張銀行承兌匯票,當B公司需要用錢的時候,就可以將匯票支付給下家C公司。如果匯票還沒有到期,但是持票人又需要資金,持票人可以到銀行進行貼現,貼現時需要支付一定的貼現利息?!绷险f。
在票據市場浸淫多年,柳南的經驗是,票據市場的違法違規行為很多都出現在貼現環節,因為在出票環節,銀行一般會比較謹慎審查資料,但是貼現環節的事情就不可控了,那時票據可能已經倒了好幾手,甚至是通過了票據中介的手,那么相關資料真實性的核查就比較困難。
至于銀行在辦理貼現業務時,需要審查哪些資料?柳南說,貼現的時候,銀行要查票據的真實性,查看背書的連續性、貼現申請人與直接前手的貿易背景證明等資料。
柳南透露,具體到各地銀監局查出的無真實貿易背景的銀行承兌匯票或商業承兌匯票的情況,一般是有票據中介參與的,且票據中介從事相關業務已經形成了產業鏈,這在業內也是“公開的秘密”。
“一個票據中介可能掌握有多個空殼公司,票據中介先利用空殼公司從市面上收票,收票時,持票方需要向票據中介支付利息,這也就意味著,持票人從票據中介處拿到的現金,低于票面金額;然后票據中介偽造空殼公司與賣票方的虛假貿易合同和增值稅發票,再以空殼公司的名義到銀行辦理貼現,貼現時銀行也會向中介收取一定的利息。”柳南向記者詳述了票據中介違法違規操作的具體過程,并表示通常情況下,票據中介收票的利率會高于去銀行貼現支付給銀行的利率,從中賺取差價,且這種直接參與票據買賣、賺取利差的模式是票據中介運作的主流模式。
記者輾轉聯系到一家票據中介負責人,但他拒絕了采訪,他對記者說:“我做的事情都是見不得光的,而且最近查得很嚴。”
不過,柳南告訴記者,票據中介并不是誰都能做的,通常是那些既有銀行關系,又有足夠資金,又掌握著大量空殼公司的人在做。
“票據變報紙”反映出的銀行內控問題
然而,不少票據違法案件以及此前被曝出的幾個票據大案,即便是有票據中介興風作浪,有時如果沒有銀行內部員工的配合,也無法完成。
李文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在出票環節,有部分銀行工作人員甚至主動簽發無真實貿易背景的商業承兌匯票或銀行承兌匯票。
銀率網分析師閆自杰對法治周末記者透露,中小企業從銀行貸款時,票據成為銀行最喜歡為客戶規劃和使用的一個金融工具,因為這樣并不占用銀行的信貸額度,票據作為支付工具也就逐漸異變為融資工具。
“相對而言,中小銀行的膽子比較大。”李文說。
具體到農行39.15億元票據一案,據媒體報道,案件情況大致是:農行北京分行與某銀行進行銀行承兌匯票買入返售業務(銀行A把票賣給銀行B,同時A跟B約定,3個月后,以某種利率,A再把票給回購回來,對于B而言,這種業務為買入返售,對于A而言這種業務叫賣出回購),在約定的返售日期之前,票據應存放在農行北京分行的保險柜里,不得轉出。但實際情況是,票據在返售日期之前,就被取出,并被拿到另外一家銀行進行了貼現交易,而資金并未回到農行北京分行的賬上。保險柜中的票據,則被換成了報紙。
“從目前媒體披露的信息來看,農行票據案的問題,主要是內部管理制度的問題?!逼睋▽<沂┨煊勇蓭煂Ψㄖ沃苣┯浾叻治龅馈?/p>
李文也告訴記者,她從業多年,較少聽說有這種提前把票據拿出去貼現的情況,應該是有內外勾結的,否則不可能完成。“銀行承兌匯票的期限通常是6個月,在匯票到期之前,票據一般是放在銀行金庫的保險柜里,只有票據相關工作人員可以接觸到。而且正常情況下,銀行需要定期查庫的?!?/p>
一家國有大行浙江省分行的一位曾有多年票據從業經驗的劉總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票據買入返售有銀行做背書而且風險較低,配備的人員力量很小,所以容易導致票據保管環節出現疏漏。
“存兌紙質匯票是以1000萬元作為最高單張票面金額的。在農行案件中,39億元需要多少票?一定是銀行內部保管出問題了?!鼻笆鰟⒖傉f。
目前該案還在調查中,公安部門和農行方面都尚未對案件細節進行披露。
《揚子晚報》援引知情人士的話說,天津銀行票據案公安機關已經立案偵查,相關工作人員也已經自首,其案情與農行票據案類似,都是買入返售業務出現的問題。
至于中信銀行票據案,媒體報道稱,2015年5月至7月,有犯罪嫌疑人伙同中信銀行工作人員,利用偽造的銀行存款單等文件,以虛假的質押擔保方式在銀行辦理存單質押銀行承兌匯票業務,并在獲取銀行承兌匯票后進行貼現。貼現出來的資金流入了股市。
銀行違法違規有利益驅動
在陸續曝出的幾個票據大案中,銀行都是利益受損方,且從銀行的角度而言,銀行層面并不愿看到類似事件發生。
但談及“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的票據承兌業務”和“用貸款資金作為銀行承兌匯票保證金”兩類問題,中投顧問金融行業研究員邊曉瑜認為,銀行方面的主觀因素更多。
邊曉瑜分析道,銀行愿意違法違規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的票據承兌業務的原因,是因為這樣可以提升銀行業績規模、修飾銀行財務狀況;賺取手續費,增加銀行收入。
關于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的票據承兌業務對銀行收入的影響,柳南說,持票人到銀行去貼現,銀行要向持票人收取一定利息,如果剛做完貼現業務的銀行需要更多資金,可以將票據拿到另外一家銀行做轉貼現,即從另外一家銀行拿到現金,將票據轉出,同時向另外一家銀行支付相應利息,而且通常情況下轉貼現的利息會比此前收取的利息要低,這樣銀行就能賺取差價。
“銀行做票據業務是能創造很多收益的,2014年商業票據的市場規模有幾十萬億元,假設收益是1個百分點,銀行系統能從中賺取的收入就很可觀?!笔┨煊訉Ψㄖ沃苣┯浾叻治龅溃y行做票據業務是有利益驅動的。
資料顯示,僅2014年前三季度,企業就累計簽發商業匯票16.2萬億元。
“地方分行的業績壓力很大,票據業務的收入又比較高,以前銀行都愿意做,甚至愿意違規做。很多人都是抱著僥幸心理,覺得可能查不到自己頭上?!崩钗囊脖硎?。
柳南告訴記者,有一些中小銀行,為了獲得收益,甚至都主動搶著去收票。
李文說,前兩年甚至出現過同一個客戶,在同一天從不同銀行做貼現業務,金額高達幾億元的情況。但這個公司根本不可能在一天之內需要這么多的資金。
“這種票據業務在銀監會的系統里都是可查的,一旦監管層對某筆大額交易或一個主體的多頻次交易起了疑心,就會去查。”李文解釋道。
閆自杰表示,2015年,多家銀行違規向借款人發放貸款資金用作銀行承兌匯票保證金,這背后的邏輯依然是存款和中間業務收入。
“舉個簡單的例子,A公司通過房產抵押從銀行B拿到一筆2000萬元的貸款,銀行B通過和A公司協商,A公司將其2000萬元貸款作為保證金存入銀行B,銀行B給A公司開立2000萬元額度或更高額度的銀行承兌匯票。”閆自杰說,從這個例子看,銀行完成的指標有——2000萬元貸款、2000萬元企業存款、若干中間業務收入,非常完美。
但閆自杰表示,在這個過程中銀行得到了好處,企業就要吃虧,因為企業A貸款是要用錢的,一堆票據在手,屬于有錢但不能花,想用真金白銀,就得拿到其他銀行做貼現,貼現就等于是企業A作了二次貸款,這也是小企業貸款成本較高的一個原因。
“現在管得嚴了,至少在我們銀行,如果看出票據業務是明顯的融資性的,沒有真實貿易背景,就不做了?!崩钗恼f。
相關處罰力度還不夠
票據業務的風險早已被監管層所關注。2016年初,銀監會發布《關于票據業務風險提示的通知》,其中就提到,有些銀行利用承兌貼現業務虛增存貸款規模,或與票據中介聯手,離行離柜大量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票據貼現,非法牟利。
邊曉瑜認為,辦理真實貿易背景的承兌匯票會導致銀行業“虛假繁榮”,增加金融體系運行風險,而銀行違規向借款人發放貸款資金用作銀行承兌匯票保證金,其實質上提升了資金桿杠,也會增加銀行運營風險。
施天佑也向記者分析道,在銀行承兌匯票的辦理過程中,出票企業需要先向銀行繳納一部分保證金,如果出票企業在匯票到期日之前,將其余保證金足額補上,銀行在到期日后向持票人付款即沒有風險。一旦出票企業在匯票到期日之前無法把其余保證金足額補上,銀行也需要在匯票到期日后無條件向持票人兌付。如果銀行允許出票企業拿貸款資金充當銀行承兌匯票保證金,那就意味著出票企業自己無任何保證金而申請銀行承兌匯票,一旦出票企業資金鏈出現問題,匯票所有的風險都會轉嫁到銀行身上。
然而,即便有風險,仍有那么多家銀行“前赴后繼”地做著違法之事,且違法行為已長期存在。這背后,除了銀行的利益驅動外,還有什么因素?
閆自杰認為,商業銀行存款指標考核、中間業務收入指標考核、信貸額度分配等因素是驅動銀行頻繁出現票據違法行為的根本原因。
記者查看銀監局開出的票據罰單發現,各地銀監局雖然對銀行的違法違規行為進行了處罰,但處罰金額大多在20萬元左右至50萬元之間。
邊曉瑜認為,20萬元至50萬元的處罰金額是對銀行及銀行員工的一種警示,但是這相對銀行每年上億元的營收規模而言,只是一筆很小的數目,當前的處罰力度對銀行及銀行員工威懾力并不高。
法治周末記者也發現,各銀行辦理的無真實貿易背景的匯票金額都不是小數,動輒上千萬元。中國銀監會紹興監管分局開出的〔2015〕16號罰單就顯示,建設銀行紹興分行在2015年因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銀行承兌匯票業務被罰,涉及金額高達2.472億元。
此外,柳南在接受法治周末記者采訪時還指出,農行票據大案還反映了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即紙質票據本身的風險問題。因為紙質票據作為實物載體必然涉及到保管環節,那就使得票據業務存在很大的操作風險和道德風險。
“有的票據中介甚至會利用銀行對他的信任,一票多賣,通過跟銀行內部員工的關系拿出一張真票以后,復制多張假票,去不同銀行套現?!绷险f。
在柳南看來,當銀行業逐步推行電子票據之后,這些問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決。
“我們在工作中也在向客戶推薦使用電子票據,這樣方便也更有效率,但是有些客戶的心理是,只有拿到實物票據才放心,所以電子票據的推廣得慢慢來?!崩钗恼f。
此前也有央行相關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央行正考慮用更為有效的措施和手段來促進電子商業匯票業務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