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攀


【摘 要】理想情況下的宏觀經濟最直接的表現是投資等于儲蓄(I=S),所以宏觀經濟運行的基本問題是投資與儲蓄的關系及其匹配。而目前我國經濟系統出現了總供求失衡,基本現象是出現了S>I的格局。本文主要探討了當前我國儲蓄—投資缺口的現狀以及其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關鍵詞】儲蓄—投資缺口;實體經濟投資;正相關關系
中國當前的儲蓄和投資水平是非同尋常的,不管是從歷史角度看還是和到儲蓄國家比如日本相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05年的世界經濟展望指出,中國的總儲蓄占GDP的比例為50﹪,總投資也不落后,占到的45﹪的份額。
一、當前我國儲蓄投資缺口現狀
高水平的儲蓄和投資通常來被認為是一件好的事情。對于一個發展中國家,比如我國,高水平的國內儲蓄和投資意味著居民正在放棄當前的消費以增加資本積累,從而增加經濟增長和勞動生產率。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出現了儲蓄—投資缺口過大狀況下的總供求失衡。所謂儲蓄—投資缺口,是指投資率低于儲蓄率,在儲蓄與投資之間出現缺口, 從而儲蓄未能全部轉化為投資的一種現象。有些學者用存貸差來反映儲蓄和投資之間的缺口,還有些學者用貸款/存款的比率來考察儲蓄是否全部的轉化為投資。貸款統計指標并不能完全反映儲蓄轉化為投資的狀況,因為它不包括有價證券、股權及其他投資。而且,儲蓄存款與居民收入中用于購買股票和債券的那一部分都具有金融資產投資性質,但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指標無法反映這一特點。所以,存貸差與儲蓄—投資缺口之間的較大差距,使其不能切實地反映儲蓄—投資缺口的狀況。從理論上講,儲蓄投資缺口=總儲蓄-投資。在此,我們用儲蓄率與投資率之差來衡量儲蓄—投資缺口。圖一顯示了1978年到2014年我國投資儲蓄現狀。
由圖可知,從1994年開始我國儲蓄率就一直大于投資率,2000年開始儲蓄和投資都在增加,儲蓄—投資缺口在06年和07年達到最大,隨后有縮小的現象,但缺口仍然存在。缺口的存在是由原因的,一個共性原因是儲蓄和投資是由兩種完全不同的人所進行的行為,而且他們選擇行為的動機也不同。儲蓄者依據其收入決定儲蓄量,然后根據利息率決定其儲蓄形式,而投資則取決于資本的邊際效率和資本成本,不受儲蓄的支配。所以缺口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但就我國來說,缺口的存在具有以下個性原因。
首先,收入的增加。儲蓄取決于收入,收入增加后,由于邊際消費傾向存在遞減的特點,從而使消費減少儲蓄增加。儲蓄的增加擴大了儲蓄—投資缺口。其次,需求不足。經濟在持續高速增長,而消費增長速度卻遠遠低于經濟增長速度。這種背離出現在我國經濟之中。二投資與消費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眾所周知,消費是最終需求,而投資是由消費需求所派生出來的,稱為派生需求,投資的發生不僅要受預期收益率是否高于利息率的影響,更要受是否存在最終需求即消費需求的制約。所以,消費需求的不足將導致較低的投資需求,進而擴大儲蓄—投資缺口。最后,上述所說投資是實體經濟投資,而經濟中還存在投機性投資。如果考慮到投機性投資,則儲蓄—投資缺口或許會縮小。
二、儲蓄投資缺口與經濟增長
由圖一知,我國長期存在儲蓄—投資缺口。為了探討儲蓄—投資缺口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我們將GDP取對數,然后將其與儲蓄—投資缺口(百分比差)進行回歸,得出如下結果:
Ln(gdp)=10.01450+0.413345(gap) R2=0.465082
此結果表明,儲蓄—投資缺口與經濟增長正相關,且該模型的解釋效力較低。為了從實證上驗證,我們用1978年至2014年的GDP和儲蓄投資缺口進行了驗證。得出折線圖如下:
從圖可以看出,儲蓄—投資缺口從2003年到2007年一直在增加,且Ln(GDP)曲線的斜率也增加了,說明在這段期間儲蓄投資缺口與經濟增長存在著正相關關系。但總體來看,儲蓄—投資缺口與經濟增長之間并不存在嚴格的正相關關系。
三、總結
儲蓄—投資缺口的存在意味著國內的儲蓄未能在國內轉化為投資,經濟,從而在經濟的運行中出現了資金長期供大于求的現象,進而導致過大的流動性壓力。而且,我國的儲蓄—投資缺口主要依靠出口順差彌合,儲蓄投資缺口的擴大相對應的便是外匯盈余的迅速增加,從而長期的儲蓄—投資缺口將導致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如前所述,儲蓄—投資缺口與經濟增長之間并不存在嚴格的正相關關系。因此,我們有必要采取一些合理的措施來縮小儲蓄—投資缺口,促使資金供求平衡。由于種種原因,我國一直是高儲蓄、低消費國家。而儲蓄在長期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國內儲蓄和經濟增長間有很強的正相關關系:儲蓄率越高,GDP 真實增長率越高。雖然部分的國內投資需求也可以靠外國儲蓄來滿足,但只有國內儲蓄才能為大部分投資融通資金,并支持經濟長期持續增長。因此,我們要從投資方面著手。
當前我國實行的供給側改革要求要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這一舉措將會提高投資率。如果企業的融資成本能夠降下來,那么綜合經營成本也就能夠得到有效的把控,接下來的便是是實業資本投資的增加,緊接著實體經濟的好轉,然后傳導到資本市場,從而帶動整個經濟的復蘇和繁榮。此外,投資還受到最終需求的制約,因此也可以從需求方面來提高投資率。
【參考文獻】
[1]陳洪波.縮小儲蓄投資缺口 紓緩三大發展壓力[J].宏觀經濟研究.2006(8).
[2]王穎星,崔新凱.我國貨幣政策效果弱化原因及應對策略[J].商業時代.2013(13).
[3]朱澤山.儲蓄投資缺口過大狀況下當代總供求平衡模型的不足和修改[R].外國經濟學說與中國研究報告.2014.
[4]閆祥.儲蓄、投資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理論綜述[J].當代經濟.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