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祉錦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我國的旅游事業發展逐漸興旺。旅游業的發展能夠有效帶動當地部分相關產業的發展,但如果過份依賴旅游業所帶動的經濟增長效益,會造成其他產業的技術創新萎縮,此外,旅游業所帶來的物價上漲,也會對其他產業造成不良影響,各產業發展不平衡,影響經濟的長期發展效益,形成“資源詛咒”現象。本文將依據中國大陸省(市、區)的旅游面板數據,具體分析研究目前影響我國旅游經濟增長的因素以及旅游業對我國經濟發展的貢獻度。
【關鍵詞】旅游;經濟增長;影響因素;貢獻度;資源詛咒
前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行對外開放政策,與世界發展接軌,緊跟時代的步伐,短短幾十年內,我國經濟實現了飛躍式的增長。伴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國人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生活質量的享受,旅游成為不少人選擇放松休閑的方式,同時,隨著中國在國際舞臺地位的提升,不少外國人也紛紛選擇來中國這個有著幾千年發展歷史的文化大國旅游參觀。根據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第四大入境接待國,亞洲第一大旅游出境客源國。2014年國家旅游局發布的統計公報顯示:國內旅游人數36.11億人次,收入3.03萬億元人民幣,分別比上年增長10.7%和15.4%;入境旅游人數1.28億人次,實現國際旅游收入1053.8億美元;中國公民出境旅游人數達到1.07億人次,旅游花費896.4億美元;全年實現旅游業總收入3.73萬億人民幣。公報指出,2014年全年全國旅游業對GDP的綜合貢獻為6.61萬億元,占GDP總量的10.39%。旅游直接就業2779.4萬人,旅游直接和間接就業7873萬人,占全國就業總人口的10.19%。中國旅游業的這種驚人的發展速度與變化,引起了世界各國經濟學學者的高度重視,但目前為止,許多學者還停留于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整體性研究,只是提供了一些思路與學術基礎,并沒有注意到中國旅游業快速增長與我國的特殊國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為我們需要更加深入地結合中國的特殊國情來分析中國旅游增長因素,為今后中國的旅游業發展政策的制訂提供經驗與思路。
一、研究背景
旅游業已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在改革開放政策的引導下,入世之后,中國與世界的經濟交往更加頻繁密切,商務游客與觀光游客的人數大量增長。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旅游產業經濟以驚人的速度快速發展著,2005年至2014年我國國內接待游客人次持續增長,國內接待游客人次由12.12億人次增長到36.11億人次,近10年年均增長率高達12.9%;國內旅游總收入由5286億元增長到30312億元,近10年年均增長率高達21.4%。入境旅游收入躍居全球第三,僅次于美國和西班牙。目前,經濟學者們研究經濟增長主要包括影響因素、因素貢獻度等方面的分析。學者在對促進我國旅游業經濟增長因素進行研究時,應結合國情具體分析實行改革開放的入境旅游人數、外匯收入、旅游帶動的就業變化及增長趨勢,分析各影響因素對旅游業經濟增長的貢獻度,以便國家今后制訂出更加合理的政策促進我國旅游業健康發展,擺脫“資源詛咒”的威脅,實現在旅游事業蓬勃發展的同時,旅游業經濟也能持續穩定增長。
二、研究方法
(一)旅游產業經濟增長的因素分解
從現代經濟理論增長理論的角度而言,資本、制度、環境、技術、與勞動力等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經濟增長。其中制度、環境與技術的測量有一定的難度,這些影響因素便被歸納于廣義的技術進步,因此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便被重新整理與分納,即主要由資本、勞動與廣義的技術進步組成。這三類影響因素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不僅獲得了眾多學者的認可與驗證,也逐漸受到人們的高度關注。
(二)旅游產業經濟增長因素貢獻率的測算方法
旅游產業經濟增長同樣受到資本、勞動與廣義的技術進步的影響,要分析其對旅游產業經濟增長的影響,就必然要測算出每美因素對旅游產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相關調查統計,一般測算方式包括生產函數法與生存率指數法,且生產函數法屬于參數法,生存率指數法屬于非參數法。生產函數法,是依據某種特定的生產函數形式,在其基礎上忽略不計因素進行經濟分析,并對模型參數有大概的了解,從而計算出資本、勞動與廣義的技術進步的貢獻率,且需要依據索洛余值法求出技術進步率;生存率指數法則是常見的統計學方法,即在科學研究統計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用產出指數與投入指數之比求出技術進步率。現階段我國旅游產業的發展模式屬于市場經濟模式,一般是由政府直接管理與干預的,其以競爭為特征的市場平衡一般能夠到達要求。另外,旅游產業又屬于消費服務性產業,這就對服務與技術有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技術進步與中性技術進步可以混為一談,所以只要所估算的模型與規模收益不變相一致,采用生產函數法計算技術進步率更為合適。
三、研究結果
(一)資本與勞動對我國旅游產業經濟增長的貢獻較大
據計算,資本與勞動對我國旅游產業經濟增長的貢獻都比較大,但是旅游產業勞動與資本相比其貢獻率較低,與勞動對全國經濟增長相比其貢獻率較高,一般而言較低的勞動貢獻率與較高的資本貢獻率是相一致的。之所以資本對我國旅游產業經濟增長的貢獻高于勞動的貢獻率,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一方面,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所以我國不缺乏勞動力;另一方面,我國旅游產業的發展不僅是為人們提供娛樂場地,而且為中低層勞動力的就業提供了大量的機會,但是很多旅游行業對勞動力的要求普遍較低,即對其專業能力與個人素質都沒有一定的要求,這在很大程上阻礙了勞動生產力的發展。
(二)技術進步對我國旅游產業經濟增長的貢獻很小
技術進步對我國旅游產業經濟增長的貢獻很小,甚至可以說幾乎沒有什么貢獻,從現階段經濟增長方式角度而言,我國旅游產業的經濟增長率與資本、勞動力因素息息相關。之所以技術進步對我國旅游產業經濟增長的貢獻較低,主要原因是:旅游產業的綜合性較強,即旅游產業的管理較復雜與旅游產業生產要素的利用率較低,另外技術進步對我國旅游產業經濟增長貢獻率的計算是以資本與勞動力的規模收益恒定不變的基礎上進行計算,所以旅游產業的技術進步率被忽略了,即資本與勞動對旅游產業的貢獻率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技術的貢獻率。
結論
綜上所述,發展旅游有利有弊,旅游產業的發展可以帶動其他行業的快速發展,但各因素與旅游產業的關系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因此我們要注重資本、勞動與廣義的技術進步的平衡發展,從而共同提高中國旅游產業的經濟增長率。
【參考文獻】
[1]左冰. 中國旅游經濟增長因素及其貢獻度分析[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1(10)
[2]饒品樣. 中國旅游產業增長的技術因素及其貢獻分析[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