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朝風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全球化,地方行政管理也面臨著一定的挑戰,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政府管理體制。針對我國服務型政府建設的現實要求加快轉變政府在行政管理中創新部署,采用了理論的分析結合實踐經驗進行介紹,并對地方政府在行政管理創新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行政體制改革;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方法;創新研究
在我國地方政府處于重要的地位,更多的承擔了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智能。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的方法就是履行地方政府職能,由于地方政府會直接與民眾接觸,行政管理的制度也與群眾對政府的評價有著直接的關系。
一、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的創新實踐
地方政府承擔了較多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所以,地方政府在行政管理中占有關鍵因素。
(一)告知承諾制
告知承諾制在政府行政審批過程中審批部門“告知”和申請人“承諾”的統稱。其主要的含義就是涉及前置審批的企業等級注冊申請,要由工商部門進行受理,在核定的經營范圍時,要書面告知申請人從事某一哥生產經營活動要符合法律法規及企業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在申請人對法律、法規事項表示同意或是認可書面承諾書后,由審批機關和工商部門在規定的時間內頒發相應的許可證。
(二)行政約談制
行政約談制與傳統的行政處罰相比較,行政約談制屬于一種柔性的行政管理方法。約談內容包括了:告知當事人其違法行為的事實和相應的做出行政處罰理由;要聽取當事人對違法行為發生的原因和被處罰之后的整改想法;聽取當事人對辦案人員遵守辦案程序和辦案紀律情況的反映;進一步向當事人宣傳象征處罰決定依據的法律法規或是不接受處罰造成的嚴重后果。通過行政約談制可以讓大家了解為何違法,怎樣糾正,對其進行相應的引導,這樣可以有效的預防違法事件再次的發生,使當事人可以自覺的履行處罰決定,同時也達到了打擊違法犯罪行為。
(三)網絡化輔助辦公
網絡化輔助辦公主要是通過網絡媒體來對政府工作效率及服務效能加以提升。地方政府可以建立相應的業務咨詢群,實現網絡化輔助辦公。建立政府官方微博和微信的開通,都可以增加政民互動。
二、創新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地方政府缺少相應的規定
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的方式要求只會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或是職能部門匯報總結中,在制度上的硬性規定是沒有的。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制度的創新需要動力,同時還需要外在的壓力,所以制度建設可以有效推進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的創新。
(二)地方政府公共服務供給模式有待更新
傳統的地方政府公共服務供給模式是政府主導型供給模式,這樣的模式有些缺陷。政府主導型攻擊模式很容易造成官僚主義和公共資源的浪費,增加相應的成本,同時也會出現一些腐敗的現象。市場性供給模式會缺少政府的監督,也會造成公共服務質量下降或是公共服務供給不足。所以,地方政府公共服務供給要尋求供給主體的多元化,這樣的供給模式要由政府、市場和社會的共同參與,政府的主要責任就是提供相應的制度和監督市場的行為。較多的地方政府存在較多的問題,首先要有一定的制度,有了制度才會有保證,沒有制度的約束就不能保證地方政府公共服務供給模式的創新和運行。地方政府公共服務供給過程中對市場主體和社會缺少相應的監督,由于在制度設計上有缺陷會出現多龍治水,水不治的現象。
(三)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制度有待創新
隨著我國民主意識不斷加快,人們參政的意識也逐漸強烈,同時對政府服務水平質量和水平要求也逐漸增高,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方式也在不斷的創新,這樣既可以改善政府與群眾的關系,又可以樹立政府良好的形象。
三、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創新對策
(一)加強制度的建設
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創新離不開制度的建設,不同的制度對人們的行為產生不同的激勵效果。加強制度建設可以促進地方行政管理創新規范,又可以形成外在驅動力迫使地方政府不得不進行行政管理創新。
(二)提高地方政府工作人員的素質
制度建設是促進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的外在因素,提高地方工作人員的素質就可以促進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創新的內在因素。提高地方政府工作人員的素質可以增強為民服務意識,有效的提高為民服務的能力,具備創新的思維,進而可以促使在行政實踐中主動對行政管理進行創新。
(三)對地方政府公共服務供給模式進行創新
地方政府公共服務供給模式中要對職責進行定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先,政府的主要職責就是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務,但是提供并等于生產,政府應該是公共服務的購買者,而不是公共服務的具體生產者。多元話的公共服務供給模式并不能意味著政府是公共服務的購買者,政府要參與公共服務的生產。在市場主體或是社會主體提供公共服務時,政府要提供相應的制度,并對公共服務供給主體進行相應的監督。地方政府可以根據公共服務的內容和性質,通過招投標的方式來形成有效的市場競爭環境,從而可以達到節約供給的成本,也達到了公共服務質量的目的。最后要以民眾的需求為導向,提高公共服務供給水平,廣泛的聽取群眾的意見,對公共服務供給水平加以提高。
(四)政府行政管理方式的創新
要對行政管理方式進行不斷的完善,對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方式進行不斷的創新。比如說超時默許制,主要是指入駐服務中心行政許可審批部門在受理行政相對人的申請后,如果在其公開承諾的辦結期限內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就交由網絡系統自動生成審批的決定。這項制度的實施可以有效的約束政府工作人員限時辦結的審批事項,又可以提高審批的效率,這樣充分的保障了申請人的利益。超時默許制既維護了政府的形象,有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同時也拉近了政府與群眾的距離,加強了民眾對政府的信任感。
(五)優化地方政府環境為行政管理創造良好條件
地方政府象征管理的創新可以順利進行,不僅取決于地方政府自身的創新行為,還取決于良好的因素,地方政府普遍具有創新意圖時,良好的環境就會特別重要。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的創新需要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經濟的環境,由于市場經濟不發達,經濟的容量相應較小,加上社會保障的制度不完善,行政管理的創新就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同時也會受到相應的阻礙。此外,中介組織、行業協會發展滯后,政府不能將中介職能移交給社會,這些都需要經濟的發展。二是要提高政務管理的透明,加強監督力度,糾正不規范的制度,這些就表現在公正的執法問題上。法律沒有權威,執法不能逗硬,再好的創新舉措,也起不到相應的作用。三是中央政府環境。中央政府是改革的策源地,其改革意志和權威動員是推動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創新不斷前進的巨大動力。同時,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穩定關系又是地方行政管理創新所依賴的基礎條件之一。中央政府的權威動員以及中央與地方權力關系的變動都極大地影響了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創新的進程。因此,建議中央政府能給地方行政管理創新以更多的關注,國家能在適當時候以法律形式確立起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穩定的權力關系。
四、結束語
在市場經濟的發展下,地方政府管理必須要創新,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就是政府管理創新。我們應以全面的、發展的眼光,去研究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創新途徑,真正的發揮地方政府的工作職能,更好的服務于地方民眾。
【參考文獻】
[1]李建剛.和諧社會與我國地方政府管理模式的創新和定位.中國行政管理.2012(7).
[2]丁云.淺談推進地方政府管理創新.法制與社會.2011(6).
[3]魏向前.提升地方政府管理創新能力的基本策略.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8(1).
[4]竇立夫.論地方政府管理創新.群眾. 2010(8).
[5]劉玉浦.以理論為先導 探索地方政府管理創新之路.中國行政管理.2012(7).
[6]盧達.推進地方政府管理創新.理論月刊.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