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國豪
【摘 要】2000年,我國財政部門開始實行全國性的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并逐漸取代了原有的分散支付制度。到目前為止,我國幾乎所有的高校都比較深入的實施了該項國庫集中支付制度。隨著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在我國高校的全面開展,在接受著這項制度帶來的好處時,許多高校的預算管理也出現了不少的問題,這些問題對該項制度的順利實施起著極大的阻礙作用。因此,本文將結合已有的研究文獻,首先對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和高校預算管理進行了解釋,其次比較深入的探討了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對高校預算管理的影響,并根據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實質性的改進措施,希望構建一個合適的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高校預算管理體系,以促進該項制度得到更好的實施,為國內高校帶來更多的效益。
【關鍵詞】國庫集中支付制度;高校預算管理;體系的構建
一、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和高校預算管理體系概述
(一)國庫集中支付制度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是屬于國庫集中收付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改變現行的財政資金層層撥付程序,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為依托,以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為目的,由國庫集中支付機構在制定銀行開設國庫集中支付專戶,將所有財政資金存入國庫集中支付專戶,當單位需要購買商品或者支付勞動款項時提出申請,及國庫集中支付機構審核后,將資金直接從集中支付專戶支付給收款人的國庫資金管理制度。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是發達國家普遍采用的一種財政資金支出管理模式,由于各國的實際國情不同,其存在的方式也有較大的差異性。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在我國的正式全面的實施是在2000年,并于2002年將國內幾所高校作為試點單位進行改革;2005年,我國高校開始全面推廣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由于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在國內高校的發展歷史較短,導致我國很多高校的預算管理體系不能很好的適應于這項改革,從而出現了許多問題阻礙了這項改革在國內高校的順利實施。
(二)高校預算管理
高校預算是指高等學校制定的發展計劃和任務編制半年度或年度財務收支計劃,其主要的預算內容包括:收入預算和支出預算兩種類型。高校預算管理體系的構建是高校預算的主要財政制度,它是在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基礎上而得以實現,對高校的預算流程重組、預算體系構建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可以作為嚴厲打擊貪污腐敗的重要手段。
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實施對我國高校預算管理的影響
在國內高校普遍實施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之前,我國高校資金的收支管理一直采用的是分散支付制度,資金在高校內部財務部門內進行管理,而出現了一些挪用私款、記賬混亂等現象,極大的影響了高校的形象。在國庫集中制度實施以后,各大高校為了減少貪污腐敗的現象、提高財務部門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開始逐漸摒棄原有的分散支付方式,紛紛采用國庫集中支付方式來進行資金的管理;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校資金收支管理的質量,加強了經費預算的精確性和合理性。但是,由于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在我國的發展歷史并不長,在國內高校中的發展歷史也只有10余年,對于很多高校來說,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仍然是一種比較新的財政管理制度,再加上很多高校上層領導觀念比較陳舊、單位內部的相關設施也嚴重的滯后,使得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在給高校預算管理帶來許多正面影響的同時,也讓高校預算管理面臨著不少難以解決的問題。
(一)高校資金流動的自主性受到影響
在原有的分散支付的制度下,高校的資金一般是由內部財務部門進行管理,高校資金的支出只需要上報給內部的財務部門,等財務部門進行審批后方可使用。而在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所有的預算資金都必須統一納入國庫專有賬戶,當高校需要使用資金的時候,不僅需要向財務部門上報、審批,還需要經手國庫專有賬戶的銀行,資金才能使用,如此就極大的限制了高校使用資金的自主權。并且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學校辦學的自主權也在不斷擴大,高校資金使用的項目也越來越多,國庫集中制度的實施使得高校財務收支的自主性受到很大的限制。但是,在高校財務的自主性受到限制的同時,由于上級單位會對高校資金的申請進行審核,對那些沒有實際意義的申請款項不會給予批報,以此來確保高校資金的收支完全按照預算執行,從而降低了高校財政資金的風險,同時也避免了許多腐敗現象的出現。
(二)高校現有的預算編制不能滿足國庫集中支付的需要
在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下,要求高校審批后的資金必須要使用款計劃的編制要落實到類、款、項、目,且各個項目的資金不能交叉使用,要做到專款專用。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國各大高校各個部門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預算編制內涵比較模糊、計劃缺乏全面性、預算編制的細化程度不夠,使得高校整體的預算編制的精確性下降,不能很好的保證高校資金的準確性。此外,很多高校存在大收、大支的預算模式,不能將預算項目細化,使得資金的收入和支出情況沒有嚴格的對應關系,從而有可能出現收支項目與實際不符合的情況,極大的降低了高校資金預算管理的精確性。
(三)高校預算資金的定額指標缺乏一定的合理性
在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實施后,高校預算管理普遍存在的問題還有各部門的預算項目定額不夠細化;且我國還缺乏專門針對高校預算定額的項目分類系統和相應的定額指標體系,使得各部門在進行資金預算的過程中沒有可以參照的標準,從而導致資金的預算缺乏合理性。另外,由于高校預算資金的定額指標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多數高校的財政部門的定額就是根據以往的基本情況來進行測算,這就會導致高校的一些預算項目出現經費冗余、而一些項目的經費卻不足。
三、基于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高校預算管理體系的構建
通過上文分析了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對高校預算管理體系的影響,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為高校預算管理帶來了一些好處的同時也為高校預算管理帶來了不少的消極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目前我國高校的預算體系還不能很好的適應于國庫集中制度的要求,因此建立一個合適的高校預算管理體系成為很多高校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建立合適的高校預算管理組織機構
高校內部應該設立相應的預算管理機構,結合已有的經驗制訂一套符合自身發展的管理原則和預算管理程序,并將其落到實處。預算管理機構還應對高校其他各個部門進行預算編制的培訓,提高高校整體的預算資金制定質量。此外,預算管理機構還應定時地對學校的整體預算計劃進行監察,對預算編制、預算下達和預算執行過程進行全面、嚴格的控制,并對各部門的預算進行考察、評價和反饋。
(二)確定高校預算管理的執行程序
目前,我國各大高校的預算管理運行程序比較混亂,缺乏統一、合理的運行程序。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高校預算管理的運行程序可分為五個步驟:1、高校內部各個部門根據自身情況和高校總體的戰略目標制定發展計劃;2、各部門將其各階段的發展計劃進行匯總,制定出相應的長久發展計劃;3、執行計劃;4、年終的時候對預算計劃的執行結果進行評估,給予相應的獎勵與懲罰;5、根據這一年度的預算執行結果制定下一年度的預算計劃。
(三)明確預算管理體系的構建原則
在國庫集中制度下,高校的預算管理體系是由多個相互作用和聯系的部分組成,且具有一定的層次結構。在構建合理的預算管理體系的時候,高校應該遵循一定的原則,如:可操作性原則,即整個預算體系有較高的使用價值和可以實施;理論聯系實際原則,即在遵循一定制度的情況下也要聯系到高校實際的情況等。
【參考文獻】
[1]何永蓮.加強高校預算管理的對策探討.湖南財經經濟學院學報,2013(3).
[2]王麗香.推進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思考.經濟研究參考,2012(17).
[3]高云巍,吳瓊.高校預算管理體系構建研究——基于國庫集中支付制度.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