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軍
【摘 要】雖然近年來國家針對老年人的養老政策不斷增多,但是老年人,尤其是失獨家庭的老年人還是面臨著各方各面的養老難題。本文以河南省的失獨養老問題進行分析,本文主要從服務困境、精神困境兩個方面分析和提出一定的建議措施。
【關鍵詞】失獨家庭;居家養老;困境分析
中國逐漸步入老齡化,失獨老人的養老問題在社會問題中凸顯。在失獨老人的養老進行的過程中影響較為嚴重的是服務困境與精神困境,現我們就這兩個困境進行分析并對問題的解決提出了一些有建設性的方案。
一、服務困境
在社會人壓力逐步增大的今天,大家對養老問題的重視度都逐漸下降,老人的養老設施不完善服務項目的種類少以及服務人員的缺少都是現如今服務困境的體現。這一問題同樣也是使失獨家庭社區居家養老難以順利進行的阻礙。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設施不完善。由于不少社區的養老服務設施空有其名,有的社區老年公寓樓層過高并且沒有安裝扶手不方便老年人上下樓梯,盡管安裝了電梯也沒有考慮到老年人會暈電梯的情況。這些都是因為沒有考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點。各社區老年服務設施不合格甚至沒有的現象直接影響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其次,設施資源的重復投入或長久不使用導致資源的使用效率漸低。同時,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及思想的不斷發展,老年人對社區服務項目的需求有了新的改變。但是有些社區還是無法滿足老年人的需求,所以不可避免的出現服務項目單一,服務缺乏的現象[1]。(2)服務人員缺少。服務困境不僅僅體現在物質服務上,人為服務的缺口也是不可忽略的。就河南省而言,目前,農村老年人普遍面臨服務缺失甚至無人服務的困境,老年人生病時的照顧主要依靠老伴、自己和子女。但是對于失獨父母來講,無法依靠子女只能依靠自己,但是當失獨父母因疾病困擾無法動彈的時候,又能夠依靠誰呢。
對面出現的這些問題,本人認為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決:
(1)設施問題,我國在新中國成立后建立了計劃經濟體制。促使單位在擔負社會生產的效率的同時還承擔社會保障的責任,成為了促進老年人養老成功因素的重要部分。單位福利制形成后許多工廠單位和企業在這種制度的影響下為老年人提供各式各樣的服務,并分配社會資源來興建醫療場所,為了滿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建立了各種娛樂設施。由此我們可以明確看出制度的建立對困境的解決是很有幫助的,所以設施問題的解決與國家以及當地政府的重視和體制建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2)服務人員短缺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那么一群社會工作者,他們以小組為單位本著助人自助的理念去幫助社會中的各個群體。他們是一個專業的群體,社會工作者是一個職業。因此在服務人員的短缺問題中,我們要充分發揮社會工作者的優越性。因為社會工作者們長期致力于幫助身體甚至精神傷殘的認識所以他們可以為失獨老人提供專業的服務。這一群體會在失獨老人養老中起著很大的作用。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借助社會中社會中的其他力量來服務失獨老人這個群體。在為失獨老人提供充足人為服務的同時也保證了服務的優質性。不僅解決了問題也是對失獨老人養老助推。(3)政策服務。現河北省的部分城市,政府購買社工幫助失獨老人養老,有的城市政府出臺制度,失獨老人可以享受免費的家政服務,在北京,失獨老人住養老院不在需要擔保,重慶等城市也紛紛提高了失獨老人的扶助金,陜西規定失獨家庭可獲取2—3萬的一次性補助等等有利于失獨老人養老的政策。我省政府部門有必要出臺針對失獨老人的幫助政策,政策的實施就是一種無形的服務,并且其具有穩定性。
二、精神困境
人的精神信念是最為強大的,它可以成就一個人也可以摧殘一個人。而在養老問題的中最重要的也是最難解決的一點就是失獨老人精神贍養方面的困境。與其他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相比,失獨老人養老所不同的是,他們所面臨的是中年喪子的痛苦,這是需要很大的精神慰藉才能慢慢修復的。失獨父母因過度想念兒女每天以淚洗面、出現抑郁現象、不愿與人交流,從而漸漸在社會的邊緣徘徊,杜絕與人交往。[2]使失獨老人成為了一個脆弱的群體,子女是父母生活的精神與物質支柱,社會間最親密的人際關系莫過于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一般家庭的"空巢”是指子女長期不回家或者不在父母身邊,但是父母還是有著精神的寄托,而失獨家庭的"空巢”的是父母失去了家庭中一直以來的最大精神支柱,同時也失去了在今后養老生活中的各種期望。
針對以上問題,作者認為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改善:
(1)老年人精神世界的角色缺失也就是責任主體的缺失,這個問題老年人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來緩解,比如參加社會活動、培養興趣愛好等方式來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社區集體可以通過成立各種形式的失獨老年幫扶組織,為老年人舉辦相應的活動來慰藉失獨老年人。國家層面也可以通過對制度政策的提升來增強失獨老人的歸屬感和責任感。
(2)具體內容的缺失。政治、心理、教育、娛樂、人際都是老年人所需求的,而失獨老人在心理上有很大創傷所以在這些方面會需求更高。在社會工作者或者志愿者中有某些文藝或者體育特長的人,將他們集中起來。在當地政府社區或者村部的健身活動場所開展定期的有益于老年人的相應娛樂文藝體育活動。并從側面鼓勵失獨老人加入,提高他們的積極性,讓老人們積極參與做到老有所樂。在心理問題上,志愿者們可以采用一對一的探望交談,讓老人們把心里的話說出來,將志愿者作為一個橋梁讓一些樂觀積極的失獨老人去引導消極的老人,達到互幫互助的狀態。給失獨老人一個走上社會的機會,讓他們體會到社會這個大家庭的溫暖,消除心中的陰影和芥蒂,創造出一個溫暖陽光的生活氛圍。
(3)對于有條件的失獨父母可以實施家庭重建。河南省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于七月二十八日舉辦,會議上,河南省人民政府對全省人口和計劃生育專項工作報告要考慮落實情況,向省人民代表大會作了報告,從多個方面實施和完善計劃生育政策。根據全國人大代表調查中發現,獨生子女傷殘家庭因醫療返貧的比例高達50%[3]支持獨生子女三級以上殘疾癥狀或死亡的夫妻再生育一次;規范社會撫養費的征收。為計劃生育政策難以執行的家庭提供經濟扶貧和醫療保障。
失獨父母問題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近年來失獨父母的養老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政府的關注,國家供養失獨父母,對于他們而言無疑是一個很大的心理慰藉。但單純的政策扶持是不夠的,精神上的慰藉也是無法忽視的。目前,"失獨”家庭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事業正是雛形,對于其養老模式全國也只是在部分地區開展了嘗試。以河南省為例,雖然在開展"失獨”家庭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績,但另一方面,與國家所提出的全面推進"失獨”家庭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終極目標相比,在"失獨”家庭社區居家養老的探索和實踐中,由于政策缺少、資金短缺、服務困境以及失獨老人本身難以逾越的精神困境一系列因素,"失獨”家庭社區居家養老的完善并未達到預期的理想效果。發達國家和地區在"失獨”家庭社區居家養老方面有著先進的經驗,我國是可以借鑒的。失獨老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如何讓他們安享晚年不僅僅是一個省更是國家社會所普遍關注的問題。本文中所提及的四個困境是問題的關鍵,每個問題在國人的共同努力下都會有正確的解決辦法的。我們會通過全社會的力量,使失獨老年人度過一個幸福的晚年。
【參考文獻】
[1]秦秋紅,張匙"銀發浪潮嚇失獨家庭養老問題研巧——兼論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完善口].北京狂會科學,2014(07):50-56
[2]陳蒙從"制度"到"能動性"對t故獨生子女家庭扶助機制的思考抑中共福建省委覺校學報,2012,(2):114-120
[3]謝勇才,黃萬,王茂福.失獨群體的社會救助制度探析一基于可持續生計的視角機,社會保障研究,2013(1):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