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肖
摘要:健康的情緒不僅能夠強化大學生的智力活動、而且有利于身心的全面發展。通過情緒引導使大學生心理健康、心態陽光,情緒樂觀,能夠使大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適應生活,順應時代發展,遇事情緒穩定,不驕不躁。本文對情緒引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進行淺談。
關鍵詞:情緒引導;大學生;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3-0145-02
一、 當代大學生的情緒特點
當代大學生所處時代和生活環境的特殊性,其情緒上突出的特點,可以劃分為以下三類:
(一) 興奮情緒。當代大學生身處在一個色彩繽紛的時代,世界猶如萬花筒一般,特別是當今社會倡導彰顯自我,情緒的興奮點則十分突出。例如:參加明星的演唱會、見面會,出去K歌,過各種“洋節”以及各種學校、社會、親友、同學間組織的文體、娛樂活動,情緒十分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和操控。情緒興奮時,往往不能自已,受周邊人群感染力的影響較大,例如:每年大學生畢業前夕離校之際吃“散伙飯”,很多應屆畢業生聚會飲酒是喝的醉了一場又一場;離校前夕的一夜,把自己的被褥行李、暖瓶、臉盆在宿舍樓之間,扔的遍地都是,一片狼藉。處于興奮狀態下,不能正確的把持自己的情緒,是大學生情緒的最大的特點之一。
(二)悲傷情緒。悲傷情緒的特點通常呈現兩極分化,一部分學生悲傷、失望,會以極端的形式宣泄出來,生怕全世界不知道他悲傷,非常招搖和張揚;另一部分學生悲傷時,則懼怕外界知道,自己一個人默默承擔,甚至情緒上打上解不開的死結,最后走向另外一個極端,害人害己。當然,大學生選擇獨自承擔悲傷,不愿意表現出悲傷的情緒,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遭遇的事情確實難以啟齒、帶有屈辱和悔恨的性質。如果不能正確的加以引導,最后將會發展成對一切事物漠然,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抱有混世、厭世思想,凡事得過且過,情緒上表現的對一切都無所謂的消極情緒。
(三)憤怒情緒。大學生正處在“理想正道是滄桑,人生正道是迷茫”的成長時期,身上表現出來的爆發情緒,心理學稱之為激情。它是一種十分猛烈的、暴風雨般的、為時短促的一種情緒體驗,是人對客觀事物不滿而產生的一種心理狀態。一個人在狂怒的時候,可以怒目圓睜,全身發抖,兩手握著拳頭撲向觸怒他的對方,把他跟前的一切東西全部推朗,處于一種激動的難以自抑的狀態。把動怒當成維護自尊心的方法,可是往往事與愿違。當得不到自己所苦心維護的尊嚴和威信時,情緒反應常會無理而激烈,引起其他同學的憤怒、厭惡等惡劣后果,最終導致自己的情緒不安、極度失控。
二、 情緒引導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人的身心健康是很重要的。身體狀況良好、精神振作、學習效率高,情緒也就相對穩定。而穩定、積極的情緒對于人體各部分機能的協調和正常運轉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大學生中常見的精神與心理、生理病癥多數與情緒變化有關。因而注意預防因疲勞、少眠、疾病等引起的情緒不穩,使情緒狀態與健康狀態形成良性循環,是大學生情緒穩定與成熟良好的表現。情緒引導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科學的情緒引導,有利于大學生保持穩定的情緒。大學生的獨立意識和自尊心較強,他們希望得到社會的承認和人們的尊重,同時還以較高的標準要求別人的言行。但是由于他們往往對客觀環境缺乏正確的認識,難免會一時沖動,結果往往事與愿違,導致情緒波動較大。如有的同學愛開玩笑,卻不分場合,不顧對方的承受程度,本來出于無意,結果卻傷害了同學間的友誼。
(二)情緒引導有利于大學生建立健康的身心。情緒引導通過對大學生進行客觀、科學的引導,使其自覺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自愿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當代社會對于人才的選擇不僅要求具備高學歷、高素質,而且越來越對的用人單位加強了對員工心理健康的考核,因此在大學期間積極接受情緒引導,接受心理健康對于未來發展也是至關重要的。
(三)情緒引導與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互補性。要想培養一名人格健全的優秀大學生,情緒引導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幫助大學生保持良好的心態和穩定的情緒,以及使情緒始終保持正常、完整,能夠以一個良好的心態面對人生和社會。任何一件事情,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情緒引導能夠矯正大學生扭曲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和學習觀。
三、 情緒引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
情緒的過度或延遲性的反應,都會對心身造成一定的危害。在文明社會和大學校園里是不鼓勵感情用事的,凡事都要三思而后行,以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導他們的情緒得到適當調整和控制。采取以下方法和手段,有條不紊的開展情緒引導:
(一)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校園活動,構建健康的心理。鼓勵、吸引他們積極參與各種校園文化、體育活動。大學生正值青春期,精力旺盛,應多參加些體育運動、文化活動,以及各種適度的消遣和休閑活動。如去參加演講比賽、聽音樂會,參加周末舞會、英語角、健美操等等,這些既有益于身心健康,又能陶冶情操。教師或輔導員親自在現場指揮、協調,幫助學生融入團隊,使其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又可以在校園文體活動中發現自我、認識自我,使情緒在一個良好的氛圍內得到有效調控。
(二)引導大學生學會自我調節、學會釋懷。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尤其是在校大學生,學習和生活諸多方面不會一帆風順,尤其是遠離家庭、遠離了高中時代熟悉的生活和作息習慣,難免會遇到快樂、痛苦,成功、失敗。面對考試、擇業、專業選擇、戀愛等煩惱想要事事做到想得開、拿得起、放得下,這就要求大學生要有一個良好的情緒。引導大學生,正確的看待人生成敗,理智的對待學習和生活中的各類問題,從而使人忘卻煩惱,感受快樂,保持得意時淡然,失意時坦然的心態,才會有所人生感悟,并從中有所收獲,獲取健康的身心。
(三)引導大學生加強與師長、同學、學友間的交流、互動。現代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大學生需要具備出色的人際交往能力,這樣才能夠把自己的情緒充分渲染和展示出來,并且通過與人交往,看出別人眼中的自己,從而能夠做到“慎獨”。尤其對于當前的大學生,多是獨生子女,與人交往,多個朋友多條路,就會增多一個信息渠道,正所謂“財富不是朋友,朋友是財富”,引導和幫助他們多與師長溝通、多與同學、學友交流,彼此促進了解,加深感情,有利于確定自己的價值定位,更可以獲得友誼,會對心理健康的構建,起到良好效果。
掌握影響大學生情緒差異的因素,了解到情緒的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雖然在不同的個體之間存在情緒差異,可每一個所擁有的情緒是一樣的,只是所表達的方式以及不同的肢體與表情的反映。“情緒管理”即是以最恰當的方式來表達情緒,如同亞里士多德所言:“任何人都會生氣,這沒什么難的,但要能適時適所,以適當方式對適當的對象恰如其分地生氣,可就難上加難。”據此,情緒管理指的是要適時適所,對適當對象恰如其分表達情緒。大學生需要覺察自己和他人真正的情緒,并學會適當的表達、有效調控自己的情緒,提高自身的情緒智力,同時,大學生要改變觀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認清人生的價值與意義,正確面對生活中的挫折、煩惱,對自我進行恰當的評價,確立健康的人生態度。
參考文獻:
[1]毛斌斌,加大心理健康教育 共建和諧美好校園――淺談如何推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科教文匯,2009(12) .
[2]石強,心靈導航 情緒引導――消除學困生消極情緒的案例[J]廣西教育,2009(17) .
[3]宮龍江,徐廣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學模式的思考與探索[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9(4) .
[4]盧桂珍,情緒引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藝術[J]大家,2010.01.
[5]李佩橋,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思考[J]醫學信息(中旬刊) ,2011.03.
[6]宋尚玲;趙偉,淺談當代大學生管理工作的“引導”和“激勵”[J]中國西部科技,2011.05.
[7]黃柳梅,大學生情緒特點分析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企業家天地(理論版) ,2011.02.
[8]張秀榮,論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的培養[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1.01.
[9]論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的培養[OL]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