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奠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雖在群眾文化建設方面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群眾文化的建設已經難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國家應加強群眾文化建設與發展,以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本文通過具體分析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途徑,以利于全面提升群眾文化的建設水平。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國文化建設的水平也逐漸提高。政府充分認識到了建設群眾文化對我國發展的重要性,因而越來越重視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當前,我國群眾文化的建設已逐漸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不僅包含了群眾文化的思想,還包含了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及發展方向等。
一、新形勢下建設和發展群眾文化的意義
(一)促進經濟發展
古往今來,我國各個朝代的統治者都非常重視文化建設。在新形勢背景下,群眾文化建設有利于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加大群眾文化的建設與推進力度,傳承我國的文化精髓,可以推動我國各項建設工作穩定健康發展。
(二)群眾文化是群眾的精神食糧
在新形勢下,不同地區的群眾文化有一定的差異性,但這些群眾文化活動的宗旨在于提高群眾的精神涵養和審美能力等。從某個角度分析,群眾文化中也滲透了一定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所以應積極開展群眾文化活動,這樣不但能全面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水平,而且有利于推動我國社會和諧發展。此外,就教育而言,無論是智能教育、社會教育還是科普教育,群眾文化都具有較強的促進作用。因此,通過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有利于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知識水平,規范人民群眾的行為。可以說,群眾文化就是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食糧。
(三)滿足群眾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
我國社會主義的發展與壯大不應僅僅體現在經濟發展方面,還應體現在群眾精神方面。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后,開始了精神方面的追求。為順應這一社會發展趨勢,便需加強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與此同時,相關部門應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基礎上保證物質文明的發展,促進物質與精神文明共同發展。
二、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群眾文化建設與發展的單一性問題
目前,我國群眾文化建設與發展過程中,為滿足主流群眾的需求,所設置的群眾文化活動內容都比較單一,這雖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但也限制了群眾愛好的發展。這與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建設與發展所提倡的啟發與引導群眾喜好的發展思路嚴重不符。時代不斷進步,人們的精神壓力也不斷增加,傳統的群眾文化活動,其單調、死板的形式已無法滿足現代人的精神需求,群眾文化與人們需求不對口,致使很多群眾很難適應新的生活節奏,更難適應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下新的生活方式。
(二)國家主導的群眾文化日益減少
文化館與文化站作為我國群眾文化建設與發展的主陣地,其發展速度明顯落后于經濟發展的速度,這是導致國家主導的群眾活動日益減少的最根本原因。特別是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大多數社會人員均不愿從事與群眾文化建設相關的事業,甚至部分文化館與文化站也不得不裁減部分精通文化與文化工作的人員。
三、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對策
(一)加強引導,開展多樣化的活動
時代不斷進步,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為保證群眾文化建設工作正常開展,各級領導需加強對群眾文化建設的宣傳,并引導其向正確的方向發展。首先,各地區、各基層的文化基礎不同,文化建設也不相同,因此各級領導需要堅持實事求是的發展原則,結合實際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指導方式,就群眾文化建設工作予以分類指導,促使其能在正確的道路上快速發展。其次,各級領導應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建立一批具有示范性的文化標本,讓群眾能真實感受到群眾文化建設對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充分激發廣大群眾的情感共鳴。最后,在進行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若發現好的地方,應及時給予鼓勵,將其作為示范性的文化標本,以此來帶動其他區域的精神文明發展,豐富活動內容。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時,應盡量選擇貼近群眾生活的內容,如秧歌、樂器表演、話劇等,以豐富的活動形式調動群眾的參與積極性,進而增強群眾文化建設的效果。相關部門在進行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應將娛樂與思想文化等因素合理融入到群眾文化活動中,這樣在滿足群眾精神層面需求的同時,有利于群眾發展自己的愛好。
(二)推廣群眾需要的文化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精神壓力不斷增加,這便要求從事群眾文化的相關工作人員在開展群眾文化的過程中,應盡量選擇放松人們身心的活動。只有當人們的精神得以放松,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從而推動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因此,可堅持以群眾文化為載體,以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老年人的保健知識為主題,開展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從而充分激發群眾的參與熱情。
(三)創建良好的文化環境
群眾文化的建設需在良好的文化環境中進行,因此,群眾文化建設的首要任務便是創設和諧的群眾文化環境與場地,充分利用一些文化館,如圖書館、藝術館等,調動人民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同時,相關部門還需要加強與群眾的交流,積極與群眾進行思想上的溝通,使其能認同那些優秀的文化,從而最大限度發揮群眾文化的功能,促使廣大人民群眾的審美意識得到有效提升。
(四)注重群眾文化建設的人才儲備
群眾文化建設是一項長久的工作,且并非以一人力量便能完成。群眾文化工作不僅需要專業的文化工作者,更要群眾的共同參與。就目前的發展狀況看,群眾文化建設工作仍以基層文化工作者為主。為保證群眾文化建設工作順利開展,首先應做好文化工作者的相關工作,即針對現有的基層文化工作者,定期進行專業方面的培訓,提升專業文化工作者的整體水平,以保證群眾文化建設工作正常開展。此外,加大對專業文化工作者的引進力度,可積極聘任在文化方面有突出才藝的社會群眾與具有文化創造力的業余愛好者,制定完善的人才激勵機制,增加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人才儲備,以更好地面對未來的發展。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精神方面的需求也不斷提升。只有加強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才能保證社會秩序的長久和諧與穩定。因此,相關部門應重視群眾文化建設工作,并要求當地企業積極配合,將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為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廣元市利州區文化局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