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博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城市交通壓力不斷增加。高速鐵路橋梁工程作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混凝土施工技術水平直接關系到道路橋梁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因此,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總結經驗,制定適合自身發展的混凝土施工技術,從而進一步的保證道橋施工的質量。基于此,文章探討分析了高速鐵路橋梁混凝土施工技術,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速鐵路橋梁工程;施工;混凝土;施工技術
中圖分類號:U448.1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024(2016)07―62―02
1鐵路橋梁工程混凝土施工常見問題
1.1裂縫的形成
在混凝土施工工程中,裂縫是最普遍也不可避免的病害,裂縫的出現,往往會降低混凝土結構的強度,若在持續的受力作用下,其破壞更為強烈,甚至還會帶來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裂縫是導致施工的質量問題出現的一個方面,我們評判一個道路橋梁施工過程的質量是否合格的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裂縫,裂縫的出現可能是很多因素導致的,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一個結果就是質量的不合格。
1.2出現蜂窩與氣泡等缺陷
從調查分析可知,若道橋混凝土出現蜂窩與氣泡等缺陷時,混凝土結構的嚴密性、承受能力、強度以及耐蝕性等將急劇下降,嚴重影響施工質量和道橋上行人與車輛的安全。本文經過探究可得出此類型缺陷的幾方面誘因:
1.2.1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沒有按照相關的標準要求來配備好混凝土材料。就如上面說到的那樣,混凝土的配比對于工程的順利進行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同樣,導致道路橋梁的質量不過關,路面出現一些問題的原因就包括配比的不合理,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的操作性也是十分重要的,只要操作合理,配比合理,質量的問題也會最大可能的避免。
1.2.2施工工藝差,沒有嚴格按照工藝設計的要求施工,隨機性調整時有發生。施工工藝是一門專業性非常強的技術,同時也是我們對于施工過程進行效率的一個把握,好的施工工藝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節省我們的時間,保證我們的質量,使得我們的工程以一個更加有效率和有質量的方式完成,使得我們的施工技術朝著一個更加成熟的趨勢進行。
1.2.3澆筑混凝土后,不按既定程序進行振搗,使某些區域出現結構疏松的現象,以及撤膜后容易出現蜂窩麻面等現象。對于現代社會的大部分施工過程來說,施工是需要按照一個既定的程序來進行的,盡管實際的施工過程可能有一個出入,但是我們仍然需要提前有一個好的規劃,有一個程序上的指導,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們施工的過程中必須要注意到的方面。
1.2.4從攪拌到澆筑的間隔時間過長,有些混凝土在澆筑之前已經凝固或變質,使得混凝土結構不密實,粘附性不良。從以上分析看出,在施工過程中的許多不當操作都可以導致混凝土結構產生不同程度的蜂窩以及氣泡等缺陷。
2鐵路橋梁的混凝土施工技術
2.1選擇合適混凝土原材料
鐵路橋梁工程施工過程中,為了保障混凝土施工質量,應選擇合適的原材料:①選擇含堿量低、低水化熱的水泥材料,嚴禁使用C3A含量高或者早強水泥;②采用粒型良好、級配合格、堅固耐久的干凈骨料;③選擇符合礦物摻合料或者礦物渣、優質粉煤灰等礦物摻合料,改善混凝土使用性能;④選擇合適引氣劑,在混凝土配制過程中添加適量引氣,保障混凝土質量;⑤配制混凝土過程中減少硅酸鹽水泥量,合理控制膠凝材料用量;⑥嚴格按照鐵路橋梁施工設計要求,選擇合適粒型的粗骨料和良好級配的骨料;⑦混凝土配置過程中嚴格控制用水量,添加適量的復合外加劑或者高效減水劑。
2.2優化混凝土配合比
鐵路橋梁施工時,各種混凝土原材料檢查合格以后,要結合施工現場的具體情況和當地天氣條件,優化混凝土配合比。結合鐵路橋梁結構設計標準、基礎和地基施工規范以及鐵路橋梁的環境侵蝕等級,在經過咨詢單位、總監理工程師的試驗監理人員的審核以后才能進行施工。
2.3拌合和運輸
混凝土拌合之前,應仔細測定細骨料和粗骨料的含水率,通過現場旁站方式加強混凝土拌合施工監理,結合細骨料和粗骨料的含水率變化,嚴格按照混凝土配合比進行拌合,安排專門工作人員每天進行抽測,在雨雪天氣環境中增加抽測頻率。在拌制高性能混凝土過程中,采用二次投料法,首先準確計量各種混凝土原材料,然后在攪拌機中添加適量的礦物摻合料、水泥和細骨料,均勻地進行攪拌,攪拌時間不能小于30s,然后加入液體外加劑和拌合水,使其拌合成水泥砂漿,最后添加適量粗骨料和細骨料,確保混凝土拌合質量。同時,通過運輸車來運輸高性能混凝土,盡量縮短運輸距離,避免運輸過程中發生劇烈的撞擊或者振蕩,混凝土運輸時保持3~4sr/min轉速均勻攪動,嚴禁損失過多的塌落度或者發生漏漿、離析現象。運輸車到達鐵路橋梁施工現場以后,以高速旋轉狀態將混凝土輸送到料斗或者入泵車中,確保混凝土良好的均勻性。
2.4澆筑和振搗
結合鐵路橋梁不同結構部位,嚴格把關混凝土澆筑施工過程,盡量保持混凝土澆筑的連續性,然后采用垂直點振方式對混凝土進行插入式振搗,直到混凝土表面平坦和泛漿,不再涌出氣泡。在對混凝土進行振搗施工時,合理控制插入點,操作過程中應保持慢拔快插,振搗將振搗棒插入混凝土層以下5cm,保持混凝土振搗的連續性,避免發生漏振或者過振,保障混凝土澆筑和振搗質量。
2.5鐵路橋梁混凝土工程施工后期技術
當混凝土最終凝固后,應安排固定人員來進行養護,前三天內確保每天澆水4-6次,以后每天澆水2-3次,同時,保證有足夠14天的養護時間;為了減少混凝土由于氣溫變化引起的裂縫,必須適當延長帶模養護時間。道路施工過程難免會出現或多或少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對于道路橋梁的一個維護和保養,好的維護和保養可以很大程度上的使我們的質量問題得到解決,道路橋梁的使用過程更是需要及時的進行拆模護養,這是我們道路橋梁投入使用的很關鍵的一步,當然,也是不可缺少的一步。
3混凝土橋梁施工常見的問題的處理措施
3.1控制混凝土的溫度
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造成橋梁產生裂縫的原因有很多,所以相應的抑制措施也有很多,首要且必須的就是工程技術人員在施工時,嚴格按照相關規范標準進行施工,在保證以上的基礎上對溫度進行控制,混凝土溫度的控制是有效抑制橋梁產生裂縫的關鍵步驟。在混凝土攪拌時,應將其中的碎石用冷水降低溫度,又或者在混凝土內部埋設水管,并向其中注入較低溫度的水,降低內部的溫度。除此之外,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溫度也是解決措施之一,適合在春季和秋季進行大體積的混凝土澆筑。如果施工條件顯示必須要在夏季施工,那么就需要在混凝土澆筑時,盡量避免在陽光直曬的地方進行,在此基礎上適當調整混凝土厚度,采取科學合理的方式使混凝土入模的溫度降低,降低澆筑層的厚度,旨在發散其中的熱量。
3.2控制拆模的時間
混凝土在進行拆模工作時,相關工作人員要控制好溫度變化,防止溫度變化過大,如果混凝土表面的溫度急劇降低,要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進行保溫。如若混凝土溫度高于周圍環境的溫度時,要推遲其拆模時間,否則就會出現早期裂縫。過早時間的拆模,也會突然加大表面的拉力,使得溫度變化明顯,加上其他客觀的因素影響,就會增大拉應力的數值,產生裂縫。如果必須要在早期進行拆模,在拆模時應該立即在混凝土的表面覆上相關保溫材料,防止混凝土外層的拉應力突然加大。
4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現代城市發展中,道路橋梁工程是非常重要的基礎設施,其施工質量直接影響著城市的穩定和發展。對此,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充分重視起來,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做好質量管理和控制工作,切實保證道路橋梁的施工質量,推動城市的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季曉雨.對道橋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技術探究[J].四川水泥,2015(05).
[2]申井玉.對道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探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13).
[3]劉生和,王德林.對道橋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技術探究[J].才智,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