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麗娟
摘要:當前,我國的建筑業有了迅猛的發展,建筑工程的規模不斷增大,數量日益增多。許多建筑施工都是在復雜的地質環境下開展,這要求我們對地基進行高效的處理。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巖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水平決定了工程整體質量,進而影響著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發揮。所以,從事巖土工程的勘察人員必須具備高度的責任感,謹慎對待工作期間出現的各種問題,以提高工作質量。
關鍵詞:巖土工程;勘察;地基處理
中圖分類號:TU19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024(2016)07―81―02
前言
在開展巖土工程勘察工作時,巖土勘察是一項基礎性工作也是整個勘察過程的重中之重,因為它對整體工程的質量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所以,在開展巖土工程勘察的整個過程中,必須要給予地基處理工作高度的重視,這樣才能提高工程整體的質量。經過專業人士的深入研究,將地基處理的技術水平、施工的工藝流程以及所涉及到的機械設備等都進行了改革創新,為我國在地基處理的問題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本文將詳細論述地基處理技術及方法。
1 常見的地基處理的技術及方法
1.1 土工合成材料方法
作為一種新型的土工材料,土工合成材料具有一定的優勢性,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材料的一些弊端,必將特征進行合理的利用,加以改進。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在化學合成工業的領域上也有了很大的突破,新型土木材料的出現改善了諸多的問題。它主要是有一系列高分子的化合物組合而成的,例如:條綸、腈綸、尼龍、丙綸等。像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會見到很多這種新型土工材料,施工用的土工格柵、土工膜、土工織物等等,這些都是很好的材料并被廣泛的應用。那么這種材料被人類所認可,必定是其整體的作用比較突出,比如它所用的材質都非常的輕便,在應用中不復雜、具有很好的連續性。在巖土工程中,主要應用于反濾、隔離、加固和排水等部分。
應用土工合成材料的方法對地基進行處理的方法主要的操作過程就是,將土工及板材材料安裝在比較軟的基礎位置或者在邊坡上面,從而改善土質的承載力,這樣就可以得到滿足施工要求的復合。那么即使是軟地層也可加以利用。與此同時,不用擔心合成材的整體性能,它的耐腐蝕性、抗拉強度都很強大,而且質輕還具有滲透性。所以相比于以往簇擁砂石墊層來改善地基情況會更方便快捷,節省人力和材料的資源。土工合成材具有廣泛性,無論在在道路、橋梁及房建的地基處理中都被認可,在其作用下的土質層很堅固。
1.2 將墊層置換的方法
將比較淺的墊層進行處理,壓實后使用級配碎石進行回填,并分層的夯實,直接鋪到基礎的地面,這種方法就叫做墊層置換的。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這種方式僅僅適用于比較淺的地基處有軟土的情況,其次在進行換填之前,要將地基內存在的松土、暗溝等進行處理,將下部的某一區域內的軟弱土徹底的清楚出去,從而回填些質量較好的砂石來使地基進行加固,那么該部分就會由原來的軟土層變成了滿足施工需要的持力
層,那么它的自身承載力也增大了很多。另外,砂石本身就是堅硬的,把他回填后能夠直接分擔墊層以下土質的荷載,使整體的穩定性提高。同時,砂石即使夯實的再嚴密,也會具有一定的透水性,透水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基底下的水壓力,能夠使其很快消失,不對基礎有影響。此種方式被廣泛的應用在現在的房建中去,為地基的穩定性提供了保障。
2 地基的均勻性與巖土勘察的關系
施工過程中,設計工作者及施工人員最重視的問題是地基的下層狀況和巖土狀況,若設計的施工方案不恰當則會使地基產生差異沉降、起伏以及最普遍的不均勻問題。因此,進行巖土勘察工作時,必須對地基的均勻性做出最客觀準確的評估。這樣才能最真切的體現出地下深層的地質狀況,保證后續施工的順利進行并提高整體工程質量。
3 特殊的地基處理的技術及方法
3.1 夯實水泥土樁地基的處理方法
夯實灰土擠密樁為近年創新、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復合地基,稱為夯實水泥土樁地基。該施工技術的具體操作如下:先用小型成孔機成孔,然后用少許的水泥和土混在一起攪拌均勻,再將其分層填入孔內夯實,使其成為水泥土樁,借助水泥具有的膠凝作用,便可以使樁體的整體強度增加。
3.2 水泥粉粉煤灰碎石樁的處理方法
水泥粉煤灰碎石樁具體工作步驟為:把一定量的粉煤灰、石屑和水泥填入沉管碎石內,然后添加適量的水攪拌之后形成樁體,通過粉煤灰和水泥的膠凝作用后,樁體的整體強度便會增加。完成該工作后產生的復合地基的承載力比天然地基增大很多。這種樁的具體施工過程和沉管碎石樁的施工過程相比沒有很大的差異,主要是添加了一個攪拌環節。操作簡捷、工藝性強、易把握質量、成本低、水泥耗費量少是這種樁體的顯著優勢。所以這種樁體在砂土、粉土、粘土和松散土中應用很廣,是一種較普遍的地基處理方式。
3.3 砂石墊層處理法
砂石墊層法的工作步驟是徹底除去底面下方某一區域的軟弱土,并把基礎底面壓實,最后使用無腐蝕性并且高級配的砂石來分層夯實基礎面,該部分便會變成地基持力層,最終大大增加地基的承載力。通常情況下,地基的沉降量多為淺層沉降量,但進行夯實工作時必須要有較大厚度的置換層來提供保障。由于砂石墊層屬于持力層,所以它會迅速的發生擴散,這會使墊層下部的天然土壓力降低。同時,由于砂石墊層的透水性較好,能夠讓基底下的孔隙水壓力迅速消去,最終起到提高飽和土抗剪強度的作用,預防了塑性破壞事件的發生。
3.4 高壓噴射注槳處理法
借助于化學注漿技術,高壓噴射注槳處理地基方法逐漸發展起來。其原理就是利用鉆機先鉆孔,然后把注漿管插入地基土層預定的位置,將壓力調到2M P a以上,進行漿液高壓射流,這種高壓射流會嚴重破壞周邊土體,使得土體與漿液攪拌有效的混合,并且有規律的按照一定比例重新排列。待到漿液一旦凝固,地基土體中便會形成新的固結體,這樣不僅提高了原有地基承載能力,減少形變,而且達到了加固地基的作用。
3.5 夯實水泥土樁地基的處理方法
以夯實灰土擠密樁為基礎創新、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復合地基,稱為夯實水泥土樁地基。該施工技術的具體操作如下:先用小型成孔機成孔,然后用少許的水泥和土混在一起攪拌均勻,再將其分層填入孔內夯實,使其成為水泥土樁,借助水泥具有的膠凝作用,便可以使樁體的整體強度增加。這種處理方式能夠使地基的承載力大大增強,并且成樁使用的灰土樁施工機和工作方式都很簡捷,花費的時間短且成本很低,特別適合用于地下水位上、含水率范圍在12%~23%的濕陷黃土或新填土類型的軟弱地基,能取得較好的經濟與技術效果。
4結語
綜合本文論述,我們知道巖土勘察工作中一個重點內容是地基的處理,所以要想提高整體施工質量,就必須嚴格開展地基處理工作。工作期間,施工者要以巖土狀態、含水量等為依據來確定最適宜的處理方式,這樣才能促進工程的順利施工,并使整體工程質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潘顯卓.淺論巖土工程勘察技術的思考[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5):455.
[2]孟兆鑫. 淺談巖土工程勘察中的地基處理[J]. 門窗,2012(11):225-226.
[3]鞠輝,郭東文. 探討巖土工程勘察中的地基處理[J]. 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4(01):186+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