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影霞
摘要:城市環境通過暗示、感化、啟示作用對人的行為產生影響。和諧的城市環境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 這就使越來越多的人更加重視城市園林綠化, 園林綠化種植設計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整個園林景觀工程的成敗。如何豐富現有的綠化種植品種, 為人民群眾創造出更加美好的環境, 是擺在綠化設計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文章闡述了城市園林綠化種植的重要性, 為加強園林綠化的種植提出建議。
關鍵詞:園林樹木;種植設計;實用性;建議
中圖分類號:S731.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024(2016)07―106―02
前言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追求物質文化的同時,對精神娛樂活動需求與日俱增。但是人為損壞的現象時有發生,給園林景觀質量大打折扣,園林種植、改善綠地的關鍵是園林綠化施工及園林的種植設計。
1園林樹木施工前的要求
1.1 土壤處理施工和設計
1.1.1 土壤監測化驗
對土壤監測(有效厚度、土壤質地、酸堿度和鹽分等),根據監測結果,對應采取施肥、消毒和改良等措施,同時對厚土層內的毒垃圾(渣礫、瀝青、混凝土等)清除。應保持疏松、排水良好達到種植土的要求。
1.1.2定點、放線的設計
綠地設計圖應該按比例放樣包括種植設計、建筑小品、道路等,必須具有施工人員識圖能力。它有2 種方式:規則式種植的定點、放線。主要行道旁的樹、花壇、樹陣等綠化地。要求做到橫平豎直、整齊、美觀,還有自然式種植的定點放線。主要有網格法、交會法、極坐標法等,根據施工的環境、地勢、固定物(如電柱、井位、建筑等)。確定設計圖紙,定點、放線依據設計要求施工。
1.2 不同植樹坑的特點和設計規范
常見植坑都為圓柱形,但是不同的植物植坑要求有規定,例如,長形種植槽用于綠籬栽植,成片淺坑用于叢狀、片狀栽植矮株或灌木等。樹坑、形狀樹坑的位置一般設計要求是以植點為圓心,在地面按規定的大小畫圓。深度要垂直到底,呈圓柱形。在坑底鋪設排水層或打洞,填入石礫、粗砂等。挖土堆放原則是分別堆放。栽植時先將上層土填在根部;下層土填在地表。
2 種植苗木的要求
2.1 苗木的高度
種植苗木前結合植物造景的特點,盡量保留頂端生長點,高低錯落搭配。不論人工修剪后的高度,還是自然高度,路樹高差≤50cm,且枝下分枝高度高差<50cm。
2.2 苗木的冠幅
為了方便運輸,樹木經常規處理后,一般留下冠幅為相互垂直2 個方向的平均樹冠直徑。當然在保證樹木能移植成活的前提下,保留樹木原有冠幅這是必要的。有些植物保留自然生長狀態下的完整冠幅,如棕櫚科植物等特形景觀樹,按生長頂點確定留葉片數計量,符合種植苗冠規格。 2.3 移植的土球
植物移植所需的最小帶土球,為了保證植株迅速成活,很快恢復生長。土球的規格應小于種植穴,并保證完好不散為合格。假植苗或容器苗的苗木,依實確定所帶土球規格。土球要依據植株的根系分布情況,按實確定苗木規格,明確種植容器類型。
2.4 種植植物的要求和設計
種植花草樹木要求對各種植點土質進行檢查,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有無足夠的基肥與泥土充分拌勻等。還有約10cm厚沒有拌肥的干凈種植土是否鋪放在底肥與土球底接觸間。按園林綠化常規種植方法施工要求:充分拌勻基肥和碎土、擊碎分層搗實,種植土應使根系與土充分接觸。種植喬木按種植苗木的自然高依次排列成一直線:自然點種植的花草樹木應高低錯落有致自然種植。最后用木棍插實起土圈、扶固樹木、淋足定根水。同時移植大喬木應注意原苗木培植點的朝向與新種植點樹木朝向最好相同,確保大苗移植成活率。種植的花草樹木合理搭配。
設計草坪綠地種植,土質必須清凈雜物,坡度平整便于排水,基肥與土拌勻,均勻施肥。草塊間縫<2cm,塊狀草皮必須連續鋪種,鋪種之后澆足水。半干后打實,隔天3 次以上連續拍打,使草與土壤充分接觸,達到草地拍實、平整。
2.5 修剪整形
花草樹木種植前后都要修剪,種植前為方便運輸和減少水分損失等而修剪。種植后,對已經剪的口作處理,并從植物造景與基本形態重新修剪造型,去掉陰枝、病殘枝等。能體現種植后花草樹木初始冠型的效果,為將來形成優美冠形奠定基礎,達到綠化設計目的和觀賞效果。
3 園林的種植設計應注重實用性和協調性
園林的種植設計以往只注重點而忽視面,設計的理念以大景點之間的協調與聯系,作為設計思路的處理與藝術布局。考慮靜態空間而忽視動態空間,思路和實用脫鉤。因此,栽植的花草樹木常遭到人為的破壞,綠化改造后的景觀無法形成。園林內出現草皮斑禿、綠籬缺段、斷枝缺株的現象。在種植設計上,應要因地制宜,充分考慮游人的活動習慣,有針對性的設計,減少花草樹木破壞。
3.1 圍欄和綠籬的替代設計
園林規劃管理一般較規則的綠地周圍都有護欄栽植綠籬,封閉養護。四周設有園路,有些游人為圖方便,直接穿行經邊角處草坪與亞灌木。用圍欄把2 塊綠地包圍進行養護,仍然遮擋不了游人跨越圍欄跳入草坪,不論用什么方法無法阻擋游人在綠地活動,甚至還在草坪上睡覺、休息、嬉笑打鬧與摘花折枝等現象。改變綠化設計理念,以人為本,在綠地的邊角處,增設一些健身場地,補充健身器材。用麻石護欄做成花壇,花壇增植適量的桂花和櫻花,既可讓游客休息,又起到隔離作用,美觀又實用。這樣的設計有效地阻止了游人的進入綠地,園林的觀賞性與完整性得到保持。
3.2 園林內的植被應合理密植。
園林種植設計必須充分考慮近期效果和長遠規劃,植物配植的科學性與合理性與實用性相結合。設計栽種要考慮客觀條件,例如,栽種距離較遠,便于植物較大的生長空間,但是游人的穿行樹叢,攀折枝葉提供方便,整個區域就會由點到面整體影響。因此,種植設計應從實用性出發,合理密植的目的是降低游人在綠地隨意穿行的幾率,同時綠化改造成起到見效快的作用。
4 園林增添適應本地環境地植物種類
生態資源要符合自然規律,綠化設計充分重視植物的多樣性的同時,應重視主栽樹種與首選樹種選擇,選擇適應本地環境地植物種類(灌木、喬木、花卉以及宿根植物),增添園林景觀效果,使園林綠地色彩一年四季變化。所以,植物配植必須引進和“內需”多樣化的特點,提高景觀質量與生態效益。
適應本地環境地植物種類(鄉土樹種),適應性較強,養護成本較低,必須給予充分的重視與保護。在植物配置上引進和內需應相結合,根據園林環境、氣候等合理選擇植物,選用光照充足的地方種植“內需”,如櫻花等樹種和棕櫚、枇杷、楊梅等為主的常綠樹為配置樹種。引進桃花、萱草、美人蕉、等宿根花卉為主要點綴材料配置。在樹蔭下栽植耐蔭植物如八角金盤、麥冬等。可以加植紅楓、臘梅、紅葉李等樹種,使秋冬季的景觀效果更為明顯。形成了常綠和落葉,色彩變化的景觀。
5結語
園林綠化工程施工應詳細有條不紊安排,深入落實圓林樹木栽植各項措施,按照種植設計施工圖的要求去做,才能實現園林綠化景觀的效果。園林設計也要考慮實用性和協調性,設計上采取有效對策,人性化設計,利用空置的地方建立供游客休息、玩耍的場地,避免人為現象,確保園林綠化不會遭受人為的破壞,有助于公園管理工作的開展。
參考文獻:
[1]張世同.免費開放性公園的綠化設計思考[J].科技信息,2010(20)
[2]薛秋月,楊曉敏.談城市公園的綠化建設與管理[J].平頂山工學院學報,2006(1)
[3]田磊,于海洋,梁中貴.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的濱海景觀———威海市悅海公園綠化設計淺析[J].農業科技與信息(現代園林),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