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武
摘要:現代社會隨著經濟的發達,人們對居住環境和周邊環境要求越來越高,如何建設一個美麗的城市是當前各地十分關心的問題,而在城市規劃管理中,也不能忽略鄉鎮的建設發展。小城鎮建設在健康、穩定、持續的發展是實現建設特色的現代化農村的必然趨勢,勢在必行。本文簡要分析了鄉鎮規劃設計和建設管理應該堅持的原則,探究了具體的鄉鎮規劃設計與建設管理對策,以期完善鄉鎮設計和建設規劃管理。
關鍵詞:鄉鎮;規劃設計;建設管理
中圖分類號:TU982.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024(2016)07―114―02
前言
近年來,促進鄉鎮規劃和建設管理在城市和農村發展作為一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整體方針。在鄉鎮實際建設中,應積極改善鄉鎮規劃的科學性,有效改善鄉鎮生活環境、新城鎮的建設特點,促進城市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鄉鎮建設規劃當中的原則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和難點在農村,要使農民致富,唯一的出路就是通過城鎮化,實現農民向非農產業轉移,減少農民的數量,提高人均生產率。轉移出來的農村勞動力收入增加了,收入相應增長。實現大規模農村人口轉移只有發展小城鎮,實現城鎮化,改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實現人口,經濟要素的合理分布和自由流動,促進地區經濟協調和城鄉共同富裕。
我們的國家最廣大的農民居住在鄉村和城鎮,鄉鎮建設直接關系到農民的切身利益。三農問題解決的好壞,農民的生活水平是否提高,與城鎮建設發展息息相關。因此,鄉鎮建設規劃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鄉鎮建設規劃必須科學、合理和可持續發展。因此,鄉鎮建設規劃必須把握以下幾項原則。
1.1因地制宜
目前,我國的鄉鎮建設缺乏特色,呈現“千城一面”的情況。因此,鄉鎮建設規劃中應注意因地制宜,根據實際,科學規劃設計,充分利用不同的地形和資源優勢,弘揚優秀的文化產業,和先進的規劃理念的引入,綜合考慮的各方面的因素,制定布局合理、環境好的鄉鎮建設規劃。在農村建設規劃設計,建筑設計應該符合經濟發展的要求,安全、美麗、健康。從有利于生產和生活出發,發揮鄉鎮地區的地理優勢,發展傳統產業資源,培育新的產業。鄉鎮建設計劃將充滿地方特色,更好的服務于可持續發展的鄉村和城鎮,建立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1.2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的建設規劃鄉鎮應充分尊重農民的意愿,注意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制定符合計劃建設的農村習俗、農民的滿意度。在進行鄉鎮的建設規劃當中,從農民征求意見,深入基層調查研究,貫徹群眾路線,發展農村建設科學發展的短期目標和長期發展。規劃建立的過程中,要實現以人為本,大力宣傳,推廣農村建設規劃的知識,提高農民的規劃意識,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使鎮村干部積極參與到規劃和設計中。
1.3可持續發展
鄉鎮建設規劃應該基于當前,展望長期發展,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規劃方案,處理好鄉鎮現在和未來發展的關系,使建設規劃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相得益彰。在村莊和城鎮建設規劃中,要保護耕地,尊重自然,保護環境,積極推動新材料和新技術的發展使用,構建宜居的生活環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農村。
2鄉鎮規劃設計與建設管理對策
2.1科學規劃,合理布局
科學規劃是城市化發展的重要保證。城市規劃和設計應該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高起點規劃標準,結合當地的特點,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做好鄉鎮工作認真的設計規劃。鄉鎮規劃應加強資源、經濟和社會等元素集成整合,形成一個科學合理的工業和居民區的布局,也應該適應土地利用規劃,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的實現文物工作,促進鄉鎮經濟、環境和社會的和諧發展,合理確定土地利用的規模。通過合理規劃、優化經濟結構和布局,發展特色產業,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并促進城市和農村地區的發展,加快新農村的建設。
2.2報批規劃實施
鄉規劃和建設管理組織應充分履行職責,鄉鎮政府應加強該地區的設計規劃管理。鄉鎮規劃建設的區域,應該根據具體的意見和許可開展具體的工作。
對于《選址意見書》,應由建設單位向鄉鎮建設管理機構申請表格,根據實際情況填寫,然后由村委會簽署,通過有關機構和人民政府審核后,上報縣建筑部門,根據具體的設計和布局的要求鄉鎮的審查,以確保選址符合要求,然后批準問題。鄉鎮建設單位的選址,應適用于行政主管部門、當地政府的批準后,獲得建設用地批準證書;建設項目涉及土地征用,應依法提交有關部門的農業土地征用手續。鄉鎮建設單位和個人獲得建設用地的批準證書后,應該向施工經理得到“工作許可證申請表”,填寫后簽署具體意見,然后通過相關政府審計,報縣建設部門在依法審批,然后發出施工許可證、土地管理人員到現場測量放線后可以開始。嚴格禁止鄉鎮道路兩邊的非法建筑,如果真的需要,那么就應該與道路保持一定的距離,即從公路邊溝外,不少于20 m,國道公路不少于15 m,縣道不少于10m,鄉道不少于5m。在特殊情況下,應報鄉鎮政府審核,然后通過相關的管理機構的同意再建設。
2.3監管規劃建設質量
按照《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中的要求,鄉鎮居民的個人建房(二層以下),首先應該獲得《開工許可證》,然后由鄉鎮規劃和設計施工管理機構,加強建筑工程的質量和安全管理,縣級管理機構應加強技術指導工作。農村居民自建住房,必須嚴格執行法律程序要求,按照國家規定的建設相關手續進行建設。建設項目管理組織應負責鄉鎮工程質量的監督管理,鄉鎮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還應協助管理工作。鄉鎮人民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應加強鄉鎮規劃法律宣傳工作,努力提高鄉鎮規劃意識,下屬鄉鎮居民計劃管理、違法建設項目,應加強查處力度的監督。此外,鄉鎮也應該加強土地和交通主管部門的建設和管理工作的凝聚力,對違法建設應該停止,嚴格維護鄉鎮設計規劃,保障鄉鎮建設的順利開展。
2.4提高鄉鎮規劃管理水平
(1)加強鄉鎮規劃管理工作的培訓,以提高他們的專業能力和水平,依法行政鄉鎮規劃管理人員,應嚴格執行許可制度;組織專業的建設規劃管理人員進行編制工作,并使其在工作中加強學習,促進改善鄉鎮規劃和建設管理,鄉鎮干部也應該加強培訓,普及基本知識,為鄉鎮規劃和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和招商引資,提供堅實的組織保證。
(2)嚴格控制鄉鎮規劃的質量、嚴格執行鄉鎮規劃管理具體工作,依照《城鄉規劃法》為重要基礎采取行動,嚴格控制規劃許可,使鄉鎮規劃將能更好地實現。鄉鎮規劃管理人員應定期或不定期的組織進行監督工作規劃,通過檢查及時的發現問題并進行改正。
2.5促進城鄉統籌發展
2.5.1 發揮中心鎮的示范帶頭作用
應該加強對于中心鎮規劃設計,為其他城鎮的規劃設計有很好的指導作用,起到城鎮建設的示范效應,推動小城市和城鎮的設計規劃和發展,將小城鎮建設成為人口、產業、文化與市場高度集中的經濟社會發展的平臺,使其為非農業提供重要載體,發揮主導作用。其次,還應該大力發展鄉鎮產業化龍頭企業,提高農產品的增長能力,促使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的快速發展,加快農業生產專業化和工業化建設新的機制的結合。,應該增加投資力度,在資源和實際的基礎上,大力培育鄉鎮特色產業,加大對民營經濟在鄉鎮的支持力度。此外,還應該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培育新的流通產業,包括農村市場、連鎖超市和便利店,等等,發展鄉村旅游產業、支柱產業的形成,加強中心城市聚集、輻射和驅動功能。
2.5.2 促進城鄉統籌示范點建設
鄉鎮的科學規劃、積極探索,加快建設示范試點城市和農村地區作為一個整體,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第一次嘗試的經驗。完成示范點交通干道和農業服務道路硬化、油化,促進農村飲水工程建設。此外,還應該不斷修建籃球館、圖書館、文體活動室以及農資超市等等,完善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還應該堅持突出特色、規模和效益,因地制宜,大力培育特色產業,加強特色種植產業。
2.5.3 建設農村集中居民點
加強“村容整潔”,大力加強鄉鎮建設安居工程,結合村莊和城鎮住宅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積極引導鄉鎮居民適度集中居住,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環境。以大院子建設為主要載體,加強鄉鎮建設的景觀改造、整體規劃、適度集中,完美的功能,重視生產和建設統一的風格,建設層次分明、環境優美、功能齊全的農村集中居民點。
3結語
總之,鄉鎮規劃設計和建設管理應嚴格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以人為本的原則,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在具體工作中,綜合分析區域經濟條件和產業布局,將更好地反映政府的發展,尊重地區環境,為鄉鎮管理的設計和布局奠定良好的發展基礎。
參考文獻:
[1]武志.鄉鎮規劃設計與建設管理[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04):13- 14.
[2]王廣信,遲樹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問題探討[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3]胡兵,喬晶.我國小城鎮可持續發展戰略思考[J].生態經濟,2005.